建造帝王庙之前如何祭祀?
742-756年(天宝年间)唐玄宗在长安修建三皇庙,五帝庙,周武王和汉高祖庙,分别祭祀。
洪武帝朱元璋创一庙之中合祭历代帝王之制。
1374年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城鸡鸣山建起了第一代的历代帝王庙,从430多位帝王中选取三皇五帝和大一统开国帝王十六人塑像入祀。这十六位帝王分别为: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并以“先祖居中,左昭右穆”之礼排列位次。既:三皇排列中间,五帝在左,夏商周在左,唐汉在次左,宋元在次右的排列方式。并且审定37位历代名臣从祀。遂成正殿主祀历代帝王,东西配殿从祀历代名臣的格局。庙修建后,洪武帝三次亲祭,以示尊崇古今一统之意。
南京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排列位次示意图
明嘉靖帝建北京新庙,罢祀元世祖。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距离帝王庙较远,不再专门祭祀长达百年,直到嘉靖帝朱厚熜重规范礼法,1532年建帝王庙于城西。北京新庙建成之初,入司帝王与南京旧庙相同,区别就是只设牌位不再塑像。1545年因当时蒙古跟明朝冲突战争不断故剔除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朝五位从祀大臣。自此变成15位帝王和32位大臣,直至明朝结束。
景德门还保持黑色琉璃瓦绿色剪边
清朝顺治帝定都北京后,多尔衮摄政期间才有变更。
多尔衮恢复了世祖忽必烈并增加了辽太祖耶律保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太祖铁木真和明太祖朱元璋。恢复了嘉靖帝剔除的二位大臣并增加唐、辽、金、明七位大臣,同时剔除了宋朝的潘美和张俊两人。自此变成二十一位帝王和三十九位大臣。
雍正帝强调入祀治国守业君臣的重要性。
清康熙帝提出只要不是因无道失德而被杀或亡国之帝王均可入庙享祀的思想,增加了143位帝王及40位从祀大臣。并提出入祀明亡国之君崇祯帝,认为明朝亡国并非崇祯之过,其虽励精图治,终不能补救,祸根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故可祀崇祯,不祀万历、泰昌、天启三帝。
拟定名单出来的时候康熙帝已经驾崩,由雍正按其遗愿落成。对康熙提出的思想雍正非常赞同未做一丝改变,此时庙内供164位帝王和79位配祀大臣。
雍正时期由于帝王庙年久失修,对其进行大规模修缮,包括景德崇圣殿绘制片金坐龙天花。并亲写碑文表示守业的君主一点不比开国帝王差,开国不易,守业更难。
乾隆帝将统绪说作为增祀依据。
乾隆认为中华治统从开端肇始就像一完整线条,任何情势下都未曾中断过,既“中华统绪,不绝如线”。增加东晋、北魏、五代等偏安之主26位,剔除认为对东汉灭亡负有责任的汉桓帝和灵帝。自此帝王庙主祀188位帝王,从祀79位名臣直至今天。
乾隆帝并提升帝王庙主殿景德崇圣殿的等级,由原黑色琉璃瓦绿色剪边,提升为同太和殿同等规格的黄色琉璃瓦,庙前新建三孔石桥,东西立下马牌,以彰显尊崇。
景德崇圣殿的御用黄色琉璃瓦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本人非常赞同乾隆的观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虽有蒙古、契丹、鲜卑、女真等外族入侵仍旧五千年延绵不断,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从未断续之故。
关帝庙
自三国至宋朝之前,关羽虽入祀武庙,但仅为陪祀武将之一。直至宋徽宗亲封关羽为崇宁护国真君,之后历代帝王对关公都有追封,清乾隆时达到顶峰,封其为“关帝”,且入宅是宅神,入学堂是圣人,入店铺是财神,入寺庙是伽蓝神。并在历代帝王庙中西小院单独建关帝庙并塑像享祭。
关帝庙
太庙
太庙始建1420年(于明永乐十八年)祭祀明朝历代帝王。清朝建立后,直接把明朝的皇帝牌位请到了历代帝王庙享祀。而清朝自己的老祖先牌位则被请进了明朝的太庙,此后太庙中供奉清朝皇帝的牌位。清朝灭亡后,太庙仍归清室保管。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1950年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对外开放至今。
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