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前朱祁钰为何不杀朱祁镇?细看史料,换你可能也下不了手

皮皮侠说历史 2025-01-15 14:02:37

从景泰元年被俘虏的朱祁镇从瓦剌回到北京,到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整整7年的时间里,朱祁镇一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里,没有自由。

如果朱祁钰在这段时间杀了他,那就不会有夺门之变了。哪怕朱祁钰没有儿子,皇位终究要回到置朱祁镇的后代手里,朱祁钰也多半不会被废黜帝号,更不会得到“戾”这个恶谥。

但是朱祁钰让朱祁镇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活了7年,生了一大堆孩子,愣是没有下手。

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朱祁钰想要杀朱祁镇,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朱祁钰本人身上。

其一,不能杀。

朱祁钰不是没有想过,让朱祁镇永世不得翻身。

景泰三年的时候,发生过一起“金刀案”。这是朱祁钰对朱祁镇下手的最好机会,但他却碰了一鼻子灰。

事情的起因,是朱祁镇身边有一个叫做阮浪的老太监,纵然被打发到南宫这个不讨喜的地方来服侍朱祁镇这个示意之人,也依旧尽心尽力。

阮浪生日那天,朱祁镇不知是单纯为了感谢阮浪,还是出于某种隐秘的目的,送了阮浪一把精致的金刀。

正常情况下,朱祁镇纵使没有人身自由,名义上也是太上皇。他的赏赐是御赐之物,按理说应该供起来。

可是阮浪却转手把这把金刀送给了手下一个叫做王瑶的宦官。按照他的说法,这单纯是因为王瑶喜欢这把金刀。

王瑶也没把这把金刀当回事,拿着金刀去和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吃吃喝喝,还炫耀说这是太上皇的御赐之物。

卢忠立马起了警惕之心,向朱祁钰告状说朱祁镇收买人心,意图抢回皇位,这把金刀就是证据。

朱祁钰对此事高度重视。或许在他看来,只要坐实了朱祁镇觊觎皇位,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弄死朱祁镇,再不济也能废黜了朱祁镇的身份。

他立刻派人逮捕阮浪和王瑶,严刑逼供。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审讯的人但凡有点眼力劲,就该给朱祁钰一份让他满意的供状,让他可以出师有名地向朱祁镇发难。

可是阮浪和王瑶坚决不松口,不管怎么审讯都只说这把金刀就是太上皇朱祁镇送给阮浪的生日礼物,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阴谋。负责审讯的人,也硬是告诉朱祁钰说,这两人无罪。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非但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就连最开始状告朱祁镇的卢忠也发疯了。

其实卢忠是装疯。他见这事越闹越大,眼看无法收场,找人讨了个主意之后,便装疯保命。

审讯的人顺水推舟,对朱祁钰说,既然原告都已经疯了,他的话也不足以采信,这个案子没必要再审下去了。

朱祁镇当然不甘心,却也无能为力。他只能下令凌迟王瑶。不久之后阮浪也死在了监狱里。

这起“金刀案”,就这么不了了之。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认为阮浪和王瑶都是忠义之人,追封了他们,并杀死了装疯保命的卢忠。

在朱祁镇的包装之下,他御赐的金刀会出现在一个小太监的手里,这个小太监对御赐之物非但没有半点敬畏,还带着金刀去见本该是皇帝亲信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一切都是意外,都是朱祁钰多心了。

朝中不少大臣纷纷上书全朱祁钰不要揪着这件事不放,也是因为朱祁镇的无辜天地可鉴。

朱祁钰居然因为这点小事害死了两个忠义之后,还加强了对南宫的防护,把南宫的树都砍了,把南宫的大门都封死,足见朱祁钰心胸狭隘。

可无论朱祁镇怎么粉饰,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件事里看出,朱祁钰对朝堂的掌控力严重不足,朱祁镇在朝堂之上有着一大批隐秘的支持者。

朱祁钰在物证都送上门来的情况下,想给朱祁镇扣一个给予皇位的罪名都做不到,更别提想要杀死朱祁镇了。

他很难找到一个肯替他做脏活,又能在事后把他摘得干干净净的人,去帮他做这件事。

朱祁钰杀朱祁镇的另一个障碍,来自于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

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在临终之前留下一份遗诏,军国大事要禀告太后之后再实施。

也就是说,孙太后是有名正言顺参与朝政的权力的,甚至名义上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虽然孙太后一直识趣地没有垂帘听政,但是在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了的紧急时刻,是孙太后站了出来,以太后的名义把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又是孙太后在看到群臣都拥立朱祁钰的情况下以太后的名义下诏让朱祁钰名正言顺地登基。

如果朱祁钰执意杀了孙太后的儿子朱祁镇,孙太后一怒之下下诏废帝,虽然这份诏书不见得会生效,但也会给朱祁钰添加不少麻烦,让他脸上无光。

如果孙太后伤心之下,跑到先帝的灵前哭诉,并做出自尽之类的事来,朱祁钰一个对嫡母不孝、对兄长不悌的罪名也跑不了。这会让他在青史上留下无法抹除的恶名。

光凭这一点,朱祁钰也没法轻易地杀了朱祁镇。

其二,不忍杀。

当然,前面说的一切障碍,前提都是朱祁钰还要脸。

如果朱祁钰脸皮厚一些,不顾大臣们怎么说,史书怎么说,那么他对朝堂的掌控力再弱,也能找到愿意帮他让朱祁镇“暴病”的人,孙太后再哭,也不能真把他怎么样。

顶天了不过是朝堂上会动乱一段时间,史书上说话可能难听一些。可是朱祁钰连北京保卫战都扛过来了,而且有朱祁镇当了瓦剌俘虏的衬托在前,还怕这点场面么。

所以,朱祁钰不杀朱祁镇,最大的原因还是,他也没那么想杀朱祁镇。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明实录里的蛛丝马迹里看到,在朱祁镇出征瓦剌、朱祁钰登上皇位之前,他们应该是有过不浅的兄弟情的。

在网上的文章里,有一个说法流传很广,那就是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庶婶婶,朱瞻基把御驾亲征打败二叔朱高煦之后,看上了朱高煦的美貌妃嫔吴氏,于是把她带回了京城。

由于吴氏庶婶婶的身份见不得光,朱瞻基一直把她和后来出生的朱祁钰养在宫外一个太监家里,直到朱瞻基病重的时候,才把母子二人接回宫里,给了朱祁钰皇子的身份。

但是这段记载来自野史《罪惟录》,并不可信。

吴贤妃的墓志铭也已经被发现了,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吴贤妃在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已经是朱瞻基的女人了。

所以,朱祁钰只能是出生在宫里。

更别提,朱瞻基大婚十年才有了第一个儿子朱祁镇,而后又有了朱祁钰。他一辈子就这两个儿子。

明朝的孩子不容易长大,朱祁钰作为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必然是金贵得很。

他一定是被父亲朱瞻基视为心肝宝贝,和唯一的哥哥朱祁镇一起长大的。

朱瞻基去世之后,7岁的朱祁镇当上皇帝,6岁的朱祁钰被封为郕王。

很多人便觉得,封王了,该出宫了,朱祁钰真是个小可怜。

可是在明朝,封王而未出宫的案例很多。例如崇祯皇帝就是在被封为信王之后依然居住在宫里,直到大婚之后才出宫去王府居住。

朱祁钰当时的年纪那么小,又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在朱祁镇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他当然不可能就这么出宫了。

实际上,在明实录的记载里,朱祁钰的郕王府第一次有人事任命的记载,是在正统五年,朱祁镇任命了郕王府的左右长史。也就是说,最早在正统五年,朱祁钰才开始为出宫做准备。

明实录里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基本上明朝的皇帝登基之后,都会提拔自己的老师进内阁,可是朱祁钰登基的时候,并没有相关的任命。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朱祁钰的老师,很有可能是朱祁镇的老师,早在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就已经进了内阁了。

所以朱祁钰和朱祁镇,这对从小丧父的兄弟,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的。纵使他们长大之后,因为皇位反目成仇,但是朱祁钰终究是不忍心直接要了哥哥的命。

其三,不用杀。

虽说朱祁钰杀朱祁镇有一定的障碍,而且他从小和朱祁镇一起长大,未必下得了手。

可是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有什么比江山皇位更重要的呢?如果朱祁钰切实地感受到了朱祁镇的威胁,那么他面临再多的困难,再多的不舍,恐怕也要下手了。

然而直到朱祁钰病重之前,他都没有杀朱祁镇的必要。

朱祁钰对朱祁镇的忌惮,主要是朱祁镇毕竟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自己只是个赶鸭子上架的。

当北京保卫战结束,朱祁镇被瓦剌人送回来的时候,朱祁钰免不了嘀咕,自己这个“过渡皇帝”,是不是该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了。

所以他压根不想把朱祁镇接回来。

还是于谦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皇位名分已定,即便是朱祁镇回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了,朱祁钰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朱祁镇接回来,在城门口给百官上演了一出兄弟情深的大戏之后,反手就把朱祁镇囚禁到了南宫。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坐稳了皇位,太子也换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朱祁镇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忌惮,是担心朱祁镇搞事生出事端,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了。

毕竟大臣们连朱祁钰换太子都阻止不了,谈何帮助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呢?

朱祁钰的地位稳如泰山,朱祁镇只是一个让朱祁钰膈应的、被囚禁起来的太上皇,朱祁钰压根没有必要去杀朱祁镇。

直到朱祁钰病重而无子,他躺在病榻上的时候,听到有人上朝的声音,第一反应也是于谦造反,而不是朱祁镇夺位。

毕竟在他眼里,他都病成这样了,随时可能咽气。只要他一死,朱祁镇要么从南宫出来登基,要么从南宫出来当真正的太上皇并执掌朝政,有什么必要冒着生命危险来抢夺皇位呢?

就连朱祁镇本人,多年之后都回过神来,意识到夺门之变是毫无必要的,只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所以,没有上帝视角的朱祁钰,实在也想不到有什么非杀朱祁镇不可的必要,他自然也不会无视那么多障碍强行下手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