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佰
冲击A股“医疗SaaS第一股”失利后,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美医疗”)开始调整航向转战港股市场。7月30日,太美医疗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当前,港股市场已汇聚了包括医渡科技、医脉通、智云健康等在内的众多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数字化服务领军企业,形成了医药数字化厂商的聚集效应。
面对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太美医疗二度闯关港股,能否走出科创板IPO失利的阴霾,在资本市场寻求新突破?
腾讯、软银、高瓴押注 太美医疗投资阵容真美
太美医疗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在中国专注于医学科学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设计及提供行业特定的软件及数字化服务,以加速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等医学科学产品的研发及营销。
虽然太美医疗上市之路颇为不顺,但其在医药数字化领域的深耕细作与不断创新,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市场份额。从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到临床试验项目管理系统,再到Trial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与PharmaOS数字营销平台,太美医疗构建了一条覆盖医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线,为产业链各方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灼识咨询资料显示,以2023年的收入计算,太美医疗是中国医学科学研发和营销领域最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货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为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从研发到营销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医疗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受托研究机构提供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中的90家。
此外,太美医疗还在开发下一代数字化协作平台,包括Trials和无界。Trials专门为医学科学研发而设计。
SaaS产品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医学科学公司迈入数字化门槛,从而激发了整个行业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太美医疗自成立以来,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超22.75亿元。这一系列融资活动中,不乏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鼎力支持。
早在2017年,太美医疗便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1亿元的资金注入;紧接着,在2018年,D轮融资的3亿元更是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进入2019年,太美医疗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于当年10月宣布完成了总额高达6.23亿元的E轮及E+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老虎环球基金与腾讯两大巨头领衔投资,软银中国、晨兴资本、凯风创投、赛富投资基金、浙商创投、常春藤资本等众多知名机构也积极参与。
时间推进至2020年10月,太美医疗再次传来融资捷报,成功完成了F轮融资,融资额高达10.7亿元。此次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晨兴资本、经纬中国、浙商创投、软银中国、凯风创投、常春藤资本、未来启创基金、凡卓资本等老股东也纷纷跟投。
招股书显示,太美科技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赵璐,其在公司任职董事长、总经理。赵璐直接持股约17%,间接持股约16%,合计控制太美科技约33%股权,是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的成员。此外,腾讯和经纬创投均持有太美医疗超10%的股份,为前两大机构投资方。
3年亏损13亿元 高昂“三费”成关注焦点
尽管受到多方资本的青睐与看好,太美医疗在盈利之路上仍面临严峻挑战,持续多年的亏损状态成为其发展的显著障碍。
自2013年创立至今,太美医疗的财务状况始终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且据其最新预测,这一状况预计将持续至2024年及以后,伴随着持续的经营性现金流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截至3月31日止3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太美医疗实现收入分别为4.66亿元、5.49亿元、5.73亿元及1.32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4.80亿元、4.23亿元、3.56亿元及1.18亿元。
太美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亏损主要归因于该公司的销售成本、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及销售开支。自2013年成立以来,太美医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于可预见的未来,包括2024年,太美医疗还将继续处于亏损状态,但该公司已实施一系列新举措及精简计划,相信该等举措及计划将有助于充分有效地管理经营开支。
深入剖析太美医疗的亏损原因,不难发现其根源在于高昂的销售成本、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及销售费用。“为了长期增长,公司不惜牺牲眼前的回报”,太美医疗招股书指出,报告期各期太美医疗分别产生销售开支1.79亿元、1.85亿元、1.5亿元及2435万元,分别占同年期总收入的38.5%、33.6%、26.3%及18.4%,而员工成本分别占该等销售开支的68.3%、76.1%、67.1%及72.7%。同期,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分别为40.9%、37.9%、29.5%、20.6%。
太美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于2023其优化了效率较低的产品线,鉴于已于2023年基本完成医学科学营销软件的SaaS转型,预计客户流失和短期收入亏损将有所缓解,已将重点转向推广ONECEM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利润率高于之前提供的定制化医学科学营销软件),预计将进一步提高毛利率。此外,该公司还精简了研发人员人数,以致2024年3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大约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一半,由361名减少至186名。
毛利率方面,尽管太美医疗在成本控制和业务拓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其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太美医疗毛利率分别为35.3%、33.8%、31.2%,而2024年第一季度又达到37.5%。对于上述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太美医疗在最新的港股招股书称,这是由于扩大数字化服务品类的同时,产生的开支(主要为临床研究相关成本)增加导致数字化服务及定制产品的毛利减少;2023年太美医疗在战略上优先发展SaaS产品,并停止定制产品的部分业务。
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太美医疗在招股书强调核心客户留存数据:2021年至2023年核心客户(指过去十二个月贡献收入50万元或以上的客户)的留存率分别为91.2%、94.7%和87.3%。同期,整体客户留存率分别为82.0%、82.8%及77.8%。此外,截至2024年3月31日,太美医疗在手订单金额超过16亿元,涉及云端软件产品及数字化服务项目约3500个,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订单保障。此外,太美医疗提供的多元化软件产品和数字化服务也为其开拓新市场、吸引新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商业模式曾遭诘问
太美医疗冲刺IPO,持续大额亏损的现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对其精心构建的商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此前的科创板上市委会议现场,太美医疗被问询商业模式是否稳定、盈利预测是否可实现、核心技术对太美医疗的重要性及利润贡献等。
最终,科创板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认为,报告期内,太美医疗未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未充分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不符合相关规定。结合这些意见,上交所决定对太美医疗科创板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太美医疗报告期内持续大额亏损的原因、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变化情况,未来销售增长的可持续性,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的充分性等问题直指其核心商业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研发和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高度分散,以2023年的收入计前五大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3.1%。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太美医疗需要面对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
同时,医学科学研发和营销数字化领域技术迭代迅速,太美医疗需要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保持竞争力。然而,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研发成本可能对太美医疗构成风险。
太美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无法保证变现策略或业务举措将能够成功实施或可以产生可持续的收入及利润。
尽管太美医疗头顶“2022年国内生命科学研发和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第一大供应商”的光环,又有众多明星资本加持,不过其仍将面临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的双重考验。太美医疗最终能否叩开港交所的大门,IPO参考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