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乍看事件过程简单明了,却让人细思极恐。
当夜,列宁乘车赶往莫斯科河南岸的米赫里逊工厂参加那里的工人集会。这场活动非常成功,他的演讲博得满堂喝彩,集会结束后,还有工人与他随行,热切地讨论问题。
就在列宁走到自己专车附近时,一名中年女子突然伸出手枪,对着他连开三枪。女子本想趁乱混入人群逃走,好在现场的人们很快就就从恐惧中挣脱,把刺客堵在一棵大树旁,当场活捉,“她被暴怒的工人压制,幸亏有士兵控制场面才没被群众生吞活剥。”
三天后,刺客在克里姆林宫院子的一个角落里被契卡秘密处决,遗体被塞进一个铁桶里,浇上汽油焚毁。
人证物证俱获,案情清晰明了,似乎没什么问题是不是?但若深究,此案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环节经得住推敲。
如今文献里留存下来的相关记载却是疑点重重,无论是刺客本人、证人的证词、契卡的表现还是一些客观状况,几乎都违背常理,哪哪都不对。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刺客的来头行刺者名叫芬妮·卡普兰,犹太人,父辈是沙俄政权的忠诚追随者与拥护者。1905年以后,俄国革命愈演愈烈,卡普兰也开始参加一些政治活动。
此时的她在主张上偏向于无政府主义,制造混乱,并于1906年策划组织了暗杀基辅行政长官的行动。计划失败后,卡普兰被捕入狱,本来被判死刑,但彼时沙俄政权的量刑实在令人大开眼界:卡普兰刺杀政府高级官员的罪行确凿,但考虑到她并没有成功,当局便主动将死刑改判为终身监禁。
在狱中,卡普兰结识了不少被关押的右翼社会革命活动家,其政治立场也渐渐转向社会革命党的阵线。也正是如此,后来发生的一切让卡普兰认为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出卖了俄国革命”,才让她决心刺杀。
我们再看看事件中有哪些反常之处首先,卡普兰的供词与实际状况有巨大矛盾。
据相关史料:被捕后,卡普兰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声称这场刺杀行动不代表任何党派和组织,只是她一个人的主意。但从契卡当年掌握的资料以及俄罗斯政府后来披露的一些解密资料来看,卡普兰背后明显有一支行动小组支持,成员包括科诺普列娃、乌索夫、诺维科夫、普罗托波波夫等,至少有六七人。
卡普兰曾承认自己有一名“同谋”,是立宪议会的某位领导人,但契卡后经调查发现查无此人。
如果说卡普兰眼见事情败露,为掩护同志而扯谎,这样完全说得通,可关键是此人早在1905年被关押时因为生病,视力和听力都大大降低,那么问题来了:政治刺杀讲究一个“成功率”,既然有这么多同伙,几乎是残疾人的卡普兰为何偏要亲自上阵呢?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卡普兰看东西一团模糊,行刺时又在夜晚,她却能做到开三枪(也有资料说开了4枪)命中两枪,枪枪致命,连许多受过训练的军人都无法做到。
退一步讲,就算卡普兰运气好,那么契卡的表现则只能用“反常”来形容。
正如刚刚所讲,苏俄高层掌握着确凿证据:卡普兰行刺绝非一人所为,往小里说,她背后有一个配合行刺的行动小组;往大里说,这是政治对手试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一场阴谋。
本来,苏俄高层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对政治敌人展开一场巨大清算,只要撬开卡普兰的嘴,让她供出更多同伙就成。怎料卡普兰被捕三天后便遭秘密处决,这个过程中居然没有任何像样的审判。
其他资料显示,案发第二天,一名工人捡到了刺客行刺用的手枪并上交给了政府,但后者对凶器视若无睹,连弹道弹痕检测都没有做。
一切看来,苏俄政府似乎非常急于将卡普兰灭口。
再次,几位证人的证词可信度存疑刺客开枪时,列宁正站在汽车旁,背对着枪口与工人波波夫畅谈,司机基尔则成了第一目击人。
据基尔所说,女刺客曾向他询问工厂里演讲的是不是列宁,出于谨慎,基尔回了一句“不知道”。
基尔表示,当时他看到女刺客伸出手臂,手握勃朗宁手枪对准列宁,得手后迅速离开。但事实上,当时天色很黑,基尔与卡普兰之间有一段距离,前者能否看清对方手上手枪的型号,这一点十分值得怀疑;且从契卡的审讯记录来看,卡普兰自己都说不清楚枪的型号。
此外,基尔的证词中还提到列宁“胸口中枪”,另一位目击证人,第五步兵师副政委巴图林却说列宁是背后中枪的,两人的证词直接相反,令人疑惑。
根据事后报告:一颗子弹从左肩胛骨下方斜着打穿胸腔,进入右锁骨下方;另一颗子弹打伤了肩膀的骨头。列宁中枪后表现得十分淡定,不但乘车回到克里姆林宫,还自己走下汽车,回到了位于克里姆林宫三楼的房间,这才脱掉外套躺下休息。
仅半个月后,列宁便恢复如初,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有医生表示那个位置中枪是十分危险的,但射入列宁身体的子弹却完美避开了所有要害,心脏、肺部和重要的血管都没有受到损伤。不仅如此,身受重伤的列宁却幸运地避开了伤口感染——要知道,那个年代没有抗生素,脓毒感染比伤口本身更加致命。
此外,有说法称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曾在几年前解密了一批资料,其中有三张列宁遇刺现场的照片:第一张拍摄于事发之前,列宁正与旁人交谈;第二张恰巧派到卡普兰掏出手枪,而在场之人均没有注意;另一张照片显示列宁受伤面部朝下倒地,刺客已不知所踪。
事实上,从当年的审讯记录来看,没有人提到这几张照片,也没有人提到有人在现场拍照——很难想象当重要的领导人遭受枪击时,有人还能在一旁淡定地摄像。至于这几张诡异的照片是谁拍下来的,为何能预知未来般地恰巧拍下列宁遇刺的过程,这些问题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1918年列宁遇刺一案疑点重重,坊间也是众说纷纭。俄罗斯历史学家尼洛夫认为,此案是由苏俄高层策划的、由列宁本人亲自批准的一场“戏”,目的是为了给苏维埃政权肃清政治对手创造条件。
与之对应的是,此事发生后,契卡在彼得格勒展开一轮大规模清算,以“抓捕嫌犯党羽”为由逮捕了大批旧俄势力及支持者,先后处决万余人。
也有观点认为,这场刺杀是苏俄高层实权大佬对列宁权势的一次挑战。
要知道,负责列宁安保工作的是斯维尔德洛夫,而列宁遇刺时,身边却不见一名安保人员。此事不久,斯维尔德洛夫便成为苏俄国家元首——彼此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我们不得而知。
此外,也有人认为列宁“自导自演”,目的是为了遏制一些人攫取最高权力,如托洛茨基,希望以苦肉计的手段破坏对方的政治声望。
笔者认为,无论是针对斯维尔德洛夫还是托洛茨基,这些说法纯粹是猜测,可信度都很低。但毫无疑问,此事给苏俄乃至后来的苏联都造成了巨大影响:有说如果不是这次受伤,列宁不会在54岁时便匆匆离世,此后的历史全部因此而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