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要迈进四九了,天气预报却抛出个“炸弹”——“超级大回暖”来袭。本应是冰天雪地、呵气成霜的时节,这气温陡然回升,街头的羽绒服纷纷“下岗”,好似春天急着抢镜,可老辈人望着蓝天直摇头,念叨着:“反常啊,这可不是啥好兆头。”
农谚,那是祖祖辈辈从土里刨出的生活经,这时候就像预警的号角。“四九不冷,三伏不热”,四九作为一年中最冷的“排头兵”,就该冻得瓷实。冷,是大自然的“蓄冷期”,能把土壤里的害虫虫卵、病菌孢子冻个半死不活,给来年庄稼“清扫战场”。要是四九暖烘烘,害虫们可就偷着乐了,它们熬过寒冬,来年春耕时倾巢而出,咬庄稼、毁菜叶,让农民们一季的辛苦打折扣。像小麦刚返青,蚜虫肆虐,那绿油油的麦浪就可能变得千疮百孔。
“三九四九冰上走”,冰面如镜,孩童嬉戏,这是传统寒冬该有的画面。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积累的寒冷是为自然循环蓄力。可一旦“超级大回暖”,河水化冻,冰消瓦解,水流失了冬日的沉稳。开春后,河水要么水量不足,没法润泽土地;要么变得“喜怒无常”,暴雨洪涝说来就来,冲垮堤岸,淹了农田。本该在冬眠的土地,被这股暖意唤醒得太早,“春捂秋冻”的节奏全乱,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乱了套,肥力转化失衡,庄稼扎根都困难。
再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四九前后相连,气候一脉相承。本该小寒时节冻透的大地,遇上四九回暖,水汽蒸发无序,到了清明时节,雨水就失了准头。要么细雨绵绵不休,让播种延误;要么大雨倾盆,刚播下的种子、新栽的秧苗,被泥水裹挟,难以成活。果树开花也跟着遭殃,暖湿交替,花腐病菌滋生,好好的繁花满枝,没等结果就“香消玉殒”。
生活里,暖冬打乱的不只是农事。过去冬日靠柴烧炕取暖,柴禾储备按冷冬算,回暖后,柴禾烧得慢,屋里烟熏火燎还不暖和。储存的菜蔬也跟着“闹脾气”,萝卜糠心、白菜烂叶,那是常有的事。老人们早早腌的腊肉、灌的香肠,没了低温“保鲜”,变质风险大增,年味儿都可能缺了一角。
虽说如今科技能补救几分,农药防虫、温室护苗、水利调控,但大自然的规律一旦打破,连锁反应不断。这四九“超级大回暖”,就像自然敲响的警钟,提醒咱别小瞧了四季更迭,只有顺应天时,守护好这一方山水田园,日子才能稳稳当当,岁岁有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