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清热润肺,润肠通便!秋冬吃它准没错

西西聊点啥 2024-10-07 02:51:51

要说在秋冬时节,什么果子最是让人喜爱,可能很多果子都有话要说。然而,有一种果子,却在民间颇受宠爱,更是将这种果子的养生价值与“十副药”相提并论。而这种果子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柿子。对于柿子的美好时光,北宋文学家张舜民曾在《薄台》中这样写道,“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在秋季,很多果实都争相成熟、上市,而其中就有这样一种果子,它作为中国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传统美食,一直以来都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它便是黄澄澄的柿子。关于柿子,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有着这样的形容,即“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滑,可以临书”。可以说,柿子不仅美味可口,还更有文化意境。

由于“柿”的谐音为“事”,所以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比如“事(柿)事(柿)如意”、“事(柿)事(柿)安顺”等。而在深入探讨柿子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中医里很常见的病症——痰邪,所谓“百病多因痰作祟”,而痰邪一直以来就是很多医家为之“头痛”的病邪,它不仅多变,而且常常难以诊治,所诱发的病邪也多以“疑难杂症”为主。

中医里的痰邪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我们平时所咳吐的出来的痰,属于有形之痰,而无形之痰则是蓄积在身体脏腑内部,可以说是一种症象,比如常见的晕眩、癫痫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内在的无形之痰所造成的,而形成痰液的脏腑主要有三个,即肺、脾、肾,因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

对于肺和痰邪之间的关系,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有一定了解,而至于后两者,则是因为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化,具有运化水湿的效果,如果脾主运化的职能出现了异常,那么就会导致水湿泛滥,并最终诱发痰湿,而肾脏则是因为肾阳不足,水液不能被及时蒸化,进而导致的痰邪。

而在很多的医书里都曾明确提出过柿子具有化痰的效果,而这化解的就是因肺腑机能失常以及气机燥邪过重所引起的痰邪,简单来说,柿子就是通过润肺和润燥来化解体内痰邪的。

从中医角度来说,柿子也算是一味中药,药性味道甘涩,性凉,主要归入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解毒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柿子的润肺化痰,主要是针对燥热咳嗽,由于在秋冬季节,气候会比较干燥,而燥邪一旦伤及肺腑,就很容易引起燥热咳嗽。

燥热咳嗽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干咳”,即有时候没有痰邪,或是痰液比较少,甚至在咳出的痰液里会带有血丝,更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在咳嗽时,出现胸部疼痛不适,而这个时候,其实就可以通过食用柿子来缓解。

现如今,市面上常见的柿子大致分为三种:鲜柿、柿饼、柿霜饼,关于这三者的区别,在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里就有着详细的记载,即鲜柿具有养阴润肺的效果,而柿饼则是以健脾补胃、润肺涩肠为主,同时还能治疗疳积、痔疮等病症。另外,柿霜饼其实就是柿饼上有一层白白的物质,关于这种物质,早在《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其具有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热邪的作用,可以治疗咽喉口舌疮痛。

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秋冬吃它准没错”,可见它的养生防病的价值很高。不过,柿子的作用虽好,但也“过犹不及”,不宜多吃,尤其不要空腹食用,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外感咳嗽以及痰湿内盛之咳嗽者而言,也不宜食。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1 阅读: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