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国在19、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欧洲时是一对打的难解难分的对手。双方在多方面展开竞争,特别是在人口方面。法国曾经遥遥领先但在19世纪末被德国赶超,二战时人口仅为德国的一半,后来在二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凭借着较高的生育率又逐渐赶上。
曾经的欧洲人口第一大国,法国作为一个天主教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历代法国君主还是十分注意鼓励人口增长的。路易十四时期人口就是国力的体现,17世纪时德意志地区经过30年战争,死了大量人口很多地方被打成无人区,当时法国的人口占欧洲的约1/3(不包括俄国)国力堪称欧洲霸主。
17世纪30年战争,打成一片焦土的德意志地区,人口大量死亡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人口2400万,德意志地区人口为1200万。英国只有800万人,北美殖民地只有300万。法国充沛的人口资源是拿破仑能发起多轮欧陆战争的基础。
因为法国拥有广阔的平原,农牧业条件好,在农业时代确实能养活较多的人口,所以去殖民地讨生活的热情反而不如英伦三岛和德意志地区。如今的美国,德语区后代接近6千万,爱尔兰后裔3600万,英国后裔3000万,法国后裔则少的多。
但这时期欧洲各国的人民是非常能生养的。法国海外殖民地只有北美的加拿大一隅,这个地区最早不到千人的法语社区。今天人口有800万之多,去除各个时期的移民人口。可能有百万级别的人口是最初殖民者的后代,这个种群增长曲线堪比澳洲没有天敌的兔子。
加拿大魁北克地区
19世纪上半叶处于一个大革命后的恢复期。法国又回归了波旁家族的统治。不过这个时候的法国已经和原来的法国大不相同。拿破仑战争十几年死的人太多,破坏了人口结构。但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时期法国领先全世界,几乎所有阶层都有了自发节育控制人口的思想。在19世纪就有这种理念实在是太超前了。
相比较而言德国人和美国人那时候都相对保守,美国马塞诸塞州19世纪初生育率是6.5。这个生育率在今天吊打除了散哈拉以南黑非洲以外所有国家。
1872年巴黎新桥,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让都市法国人选择少生孩子
大革命摧毁了天主教信仰,也摧毁了传统法国多子多福的观念。英国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法国各阶层流行。据马尔萨推论:如果人口增长不予以调控,就不可避免会导致饥荒、瘟疫甚至引起战争。因此,人类应该为避免灾难而主动节制生育。
英国人自己倒是不怎么信控制人口这一套,因为英国人有广大的增量资源,有辽阔殖民地做泄压阀。“过剩”人口丢到殖民地就行了。
卢梭的爱弥儿
除此之外大革命之前流行的各种学说也在法国大行其道,比如卢梭育儿方式在大革命前没人在意,到了19世纪反而成了法国各阶层的共识。这个卢梭育儿的理念讲究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陪伴算是精养小孩吧。这对19世纪半农业,工业化正在进行的国家来说,父母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每个孩子,那必然导致可生育的孩子不会多。
更加讽刺的是卢梭自己5个孩子是一点爱与陪伴都没有得到,全被卢梭送到孤儿院去了。
人口形势逆转,德国后来居上整个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加持,欧洲、美国人口增长狂飙突进。
法国人这会儿生孩子却不如其他国家了,特别时相对于他们的宿敌德国。
公元1800年,俄国急速扩张,人口增加到3700万,成为欧洲第一,法国2900万,德国1800万。
公元1850年,法国人口3600万,德国人口2700万。德法的人口到达了同一个数量级别。
德国19世纪突飞猛进的人口增长
到了20世纪,公元1900年,法国人口4100万,德国人口增长到4300万,德国的人口在19世纪下半叶反超了法国。整个19世纪,法国人口增长30%的人口。但时候整个欧洲都在人口暴涨,和今天的非洲一样。那个时候没有男女平等,现代意义的自由主义。人们也不节育。欧洲人口从1亿多增长到4.6亿(现在5.5亿人)一战前夕,德国人口已经有6690万,而法国依然只有4000万。英国同时期人口从1801年的人口增长到1900年的4160万。
普法战争德国击败法国,德皇在巴黎继位
面对年轻又咄咄逼人的强大邻国,特别是整个邻国在1870年又狠狠的击败了自己。法国的政治家们首先产生广泛的忧患意识。法国这个邻国人口众多又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扩展倾向。20世纪初法国的政治家不无哀怨的说过:“以后每2个法国士兵要面对5个德国人!”
一战前法国宣传画“2对5”:“选民们!你们的生命和财产正在被法国人口的减少而威胁着”
法国在1865年就进入了老龄化,这在全欧洲都人口爆炸的时代简直是奇闻。俄国的布哈林的也注意到这个现象:
近几十年来,法国工人从法国上流社会那里学会了人工节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两个。
面对德国人口竞赛,法国完全招架不住,紧接着到了1战。双方在法国北部、比利时展开了残酷血腥的堑壕战,两国1代年轻人被打光了。
一战堑壕中的德国士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便在短短4年内失去了10%的男性劳动力,130万法国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父亲因战争失去了更多的潜在生育机会。战后一代的法国妇女1/10终身未婚。这也给法国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在纳粹德国崛起后的为什么法国政府如此绥靖,一战的伤实在太深了。
其实德国的人力损失和法国相当,但是一战后德国的人口是法国的1.7倍加上德国生育率还是很高,本土基本没有被破坏,二战爆发时德国人口接近7000万,又合并了奥地利的700万人,人口规模已经是法国的2倍。当时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早就不满意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约束了。
1938年德奥合并,国力更上一层楼
面对这样的德国,焦虑的法国政府1920年,通过了外号“天使制造法”的法律。这条法律禁止药店销售避孕用具,并且禁止节育团体进行宣传,违者可能被逮捕。同时,政府开始庆祝母亲节,并且对于多生育的妇女提供奖励。甚至搬出拿破仑时代的老招数,为生育多胎的妇女提供补贴+颁发奖章。
但是面对战后普遍萎靡不振的国民情绪,收获不大。1940年短短四十几天德国人打进巴黎。
德军占领巴黎
二战后德法人口形势逆转,法国生育率大幅度领先二战后,德国男性800万男性死亡,又是一代人被抹掉。与此同时被抹掉的还有曾经的军国主义文化和日耳曼大家长的环境。曾经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威严且不苟言笑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带着4、5个孩子在家里吃饭。新一代德国人在战后轻松的环境下成长,这个场景再难出现在德国家庭了。
战前的严肃的“日耳曼”大家庭,战后解体了
德国人也不再像战争期间那样追求雅利安血统的纯正性,与外来移民结婚生子的现象在战后的德国十分普遍。
战后德国,各处的工地都充斥着妇女
大量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等国家成年男性以劳工的身份来到了德国大量外来劳工在德国娶妻生子。这些人也带了活泼乐观的地中海地区的文化,曾经的等级森严的文化也被当成纳粹余孽被批判。如今的德国青年和他们爷爷一辈的价值观已经大相径庭。加上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现在轮到德国人为自己的生育率头疼了。
德国的生育率80年代就跌到了1.3~1.4的区间,法国则是1.9,德法的生育情况逆转了。
很多人说法国生育率是黑人和穆斯林撑起来的,但目前法国即使去掉600多万的移民人口主流白人的生育率也有1.8多,这在西方国家中非常优秀了,欧洲仅仅低于瑞典和冰岛。大家觉得法国黑人、穆斯林多主要是这些移民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法国的中小城市生育率不低
二战后工业国的生育率普遍下降,德国的生育率再也没有高过法国
历史就是这么奇怪,一直生育率不高的法国从19世纪就是2.7的生育率,那会在欧洲国家中垫底,法国政府曾经觉得这么下去要亡国灭种了。但是到了20世纪全欧洲都完成了工业化,其他国家的生育率从5.x直接掉到1.2、1.3,法国只是微微掉到1.9反而成了优等生。
现在德国凭借着8300万的人口基数占据优势,但是生育率远远不如法国,法国生育率加上部分移民基本能完成本国人口的代际更替的。德国在1972年起出生人口就不及死亡人口,靠着多年来吸引东欧、土耳其,及中亚的伏尔加德意志人的回归,人口才能缓慢增长。
二战后德国出生人口图
疫情前的2019年法国出生75.3万,德国出生78万人。从出生人口数量来说两个争雄斗狠200年的对手算是殊途同归了。
从这段历史中能得到什么提示二战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之前再能生孩子的国家,文化和社会心理都要服从工业化的约束。19世纪的法国只是提前了100年,意识形态先靠近了现在工业化的要求。造成了短暂的生育率“低谷”。
今天也不用太焦虑人口问题,全人类都要进入这个状态,工业革命开启的全球人口暴涨持续2个世纪,除了一只脚还在农业社会的国家还会因为惯性在保持一段时间高生育率。估计到了本世纪中叶大部分国家的生育率都会跌到2.0以下。
我们现在通过巩固婚姻来提振生育率可能效果有限,法国等欧洲国家婚内出生的人口只占新生儿的一半多。非婚生贡献了一半小孩,连带着婚姻文化都变了。很多有孩子的父母也一直不领证。
在法国,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和一个单亲爸爸也带着一个孩子,然后双方大人不领证再要一个孩子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家有儿女电视剧这种情况在欧洲并不罕见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对于子女入学等等都要提前在政策上留空间了。人性都是共通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达国家先遇到的问题我们早晚也会碰到。工业化城市化之后的婚姻、生育是一个新的复杂的社会学问题,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