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银行授信指引

未来凯语 2024-05-23 05:59:42

第一节 国家政策导向

2023年,医药行业震动空前,新冠疫情退坡,医疗、医保、医药领域政策相继出台,反腐集中整治力度不断加强。2023年,我国医药行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完善药品监管制度、引导药物研发仿制、部署医疗纠风等方面。国家药监局出台多项规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和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文件,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修订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和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完善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提高药品监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公布了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建议清单、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和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引导和支持药物研发创新和仿制。

第二节行业市场运行情况一、行业投资情况

2023年,医药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技术创新、国际化、先进制造等方向稳步推进,取得新的突破,但受新冠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减少、医药反腐持续深化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出现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医药制药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8%,较2022年同期下滑4.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得到重视,药品生产相关的仪器、设备、辅料、耗材等领域赢得了良好发展机遇和资源投入,新建项目增多,一些长期依赖进口的产业链短板在国产替代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医药工业在技术和装备水平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二、行业供需情况(一)行业供给情况

随着环保政策监管的日渐趋严,重污染、工艺落后的产能不断整改或关停导致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产能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下降,累计生产化学药品原药394.9万吨,同比下降7.0%,增速较2022年同期下降23.0个百分点。中成药方面,在年初《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部署,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等工程推进作用下,中成药产量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累计生产中成药210.6万吨,同比增长18.5%,增幅相比2022年同期扩大21.9个百分点。

(二)行业需求情况

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转好、治疗需求下降,药店数量不断增加,竞争愈加激烈,但中药饮片和免疫力提升类产品增长强势。中西药品消费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西药品零售额为6710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相比2022年同期收窄7.3个百分点。

三、行业价格情况

2023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医药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3,同比增长0.3%,与2022年同期持平。

四、行业经营情况(一)行业规模分析

从企业数量及资产规模来看,2023年全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资产扩展速度有所放缓。2023年末,全国医药制造行业共有企业9412家,较2022年末增加598家。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资产总计达到49824.8亿元,同比增长3.80%,较2022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负债总计达到19747.9亿元,同比增长1.90%,较2022年同期收窄7.48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保持增长,资产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负债增速下降,行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

(二)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023年,受药品降价、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下滑态势,各子行业运行走势持续分化。2023年1-12月,全国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为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0%,降幅相比2022年同期扩大2.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3473.0亿元,同比下降15.10%,降幅相比2022年同期收窄16.7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为554.40亿元,同比增长17.20%。医药行业的收入及利润持续下降,亏损增加,行业的经营效益明显恶化。整体来看,2023年医药行业增速总体虽然受疫情监管环境影响,营收及利润出现下滑,但预计2024年医疗反腐进入常态化,医药行业市场信心有望迅速恢复,支撑医药行业向好发展。

第三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加速,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药制造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十四五”规划鼓励医药创新研发,并提出发展高端制剂生产技术,提高产业化技术水平,重点推动创新药和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健康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建设以及国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医药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政策资源支持,创新转型和制造水平提升仍是医药企业努力的方向。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医药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医药制造行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明确,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的增强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医药健康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23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外部环境及受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一方面,医药制造行业面临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原材料价格上涨、医保支付等挑战;另一方面,中医药振兴发展、引导药物研发仿制、医疗服务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有效激发医药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医药制造行业创新属性不断强化,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仍然是行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总体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4年,随着政府投入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医药制造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医药制造行业有望恢复稳定增长。

第四节行业风险分析一、宏观经济风险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进一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升。2024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全球产业链调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事件长期影响下,主要大型经济体经济周期分化持续加剧。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仍有待改善,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仍面临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二、政策风险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仍处于公开征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线索的时期,截止时间多为2024年6月。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及与之相关联的经销商、医药推广公司、医药代表、相关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违法行为均在征集范围内。2023年12月,第五轮全国大型医院巡查正式启动,医药医疗运行管理中,重点巡查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开展对高值医用耗材用量情况监测分析。2024年开年医药行业反腐政策频发,行业受政策严格监管。1月8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讲话公布。讲话明确提出:要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这是医药首次和金融、基建工程等腐败高发领域并称列举,对于医药领域的反腐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4年医药及相关行业预计处于强监管环境下。上市审批政策、医保支付政策、合规监管政策、环保政策等存在不断演变的可能性,监管要求变化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经营。

三、行业融资风险

2023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均处于低谷,我国受资本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和医药政策调整等影响,医药投融资环境不断收紧,医药制造企业投融资正遭遇阶段性寒冬。全年医药二级市场表现低迷,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下行。医药企业IPO遇冷,2023年在A股(含北交所)、港股、美股共有33家医药工业企业实现IPO,总计募集资金超296亿元,较上年明显缩减。一级市场投融资萎缩严重,据统计,2023年一级市场药品相关的投融资事件(不含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共307起,融资总金额422亿元,相比2022年分别下降25%和32%,项目估值下调,投资人观望情绪渐浓。在此背景下,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将面临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风险。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医药制造业高度依赖于供应链稳定性,尤其是原材料的供应。2023年以来,政策调整导致种植面积缩减、国家对珍稀野生药材实行禁采、限采,异常天气持续时间长导致单产下降、乱采滥挖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破坏以及资金炒作等因素叠加下,中药材价格普涨,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3%。截至2024年2月,中药材价格指数虽有小幅回调,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中成药制造企业短期无法转嫁上游增加的成本,面临毛利率下降、盈利空间压缩的风险。

第五节银行授信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全球医药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仍将持续增长。据相关报告预测,2027年全球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医药制造行业是密切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预测,2023年全国治疗领域用药市场总规模达到1.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将保持在5%-6%的增长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合成生物学与酶催化、基因编辑、ADC、PROTAC等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医药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医药制造行业带来新活力,医药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在医疗反腐推动作用下,医药链条的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多个环节管控力度加强,长期来看更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内优质医药企业的良性竞争,创造更好的医药商业环境。因此,2024年,医药制造行业可以作为银行“适度支持类”行业,总体授信策略为:“紧随政策,择优支持,细分领域,强化管理”。建议银行关注创新药、中医药、仿制药等细分领域;关注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出海进程;关注眼科、口腔科、辅助生殖等专科医疗领域刚性用药需求;关注减肥、医美、健康保健等领域具有消费属性的医药产品授信需求。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