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荷兰马韦德杯国际足球邀请赛(U15)小组赛,中国足球小将绝平巴塞罗那的那场令很多人感动的比赛已经过去快12个小时了。平静一下,我分析一下中国足球小将与巴塞罗那同龄球员的差距。
先摆出客观呈现的事实:
(1)在比赛中,巴塞罗那占据了绝对上风,牢牢掌控了场上局面,传控战术让主防的中国足球小将疲于应对。上半场第8分钟的那个入球,是典型的巴塞罗那式的传控进球——巴塞罗那在小将禁区前数次传导球从右边来到左边,边锋(看位置是)与队友打二过一,前插入禁区,人到球到,在底线处小搓往禁区前,队友拍马赶到,抢在将中卫和门将之前把球踹进球门。
(2)巴塞罗那球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在小将球员之上,这并非体现在花活上,而是球员在小将的多人紧逼能够从容拿球,要么摆脱闪出空当把球摘出来,要么一脚触球队友接应迅速转移。当然,几名黑人球员向前的突破,往往需要两名小将的防守队员协防才能拦截。
(3)巴塞罗那的传导更加丝滑,球员似乎开了上帝视角,闭眼都能感知队友的位置,特别在禁区弧顶和中圈之间的区域,巴塞罗那的传导另后场中路布下重兵的小将很难触到皮球。
(4)巴塞罗那球员在前场丢球后就地高压逼抢,小将球员在被动情况下后场拿球,在向前的通道上很难通过短距离传递组织反击,个体和队友被巴塞罗那球员割裂,个体也没有自信拿球突破(曾经有尝试,但成功不多),只有横向或往后传导,然后通过简单的长传,找中前场的两点——张伯霖和邝兆镭。当然,这样也制造了一些前场的进攻机会,比如邝兆镭在相对勉强的情况下拿球摆脱突破,戴佑哲的后插上边路起球。
(5)在次数有限的攻击到前场禁区附近时,小将的进攻手段比较简单——邝兆镭突破下底或试图内切到禁区线附近打门(有一次接近成功,在右侧禁区外突破成功在禁区线上被犯规差一点点制造点球)、边路45度起球、定位球。
总结一下:中国足球小将球员在整体配合上(尤其是进攻中)以及个人能力,与巴塞罗那球员有着很大的差距。联想起他们9岁时候那次交锋,这种差距似乎是更大了(当然,人员总体不一样,场上双方合计只有几名球员参加了6年前那场比赛)。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的观点如下:
首先,这种差距从小就存在,在9岁之前就存在。巴塞罗那球员的身体和技术结合很好,他们不怕对抗,在对抗中能够把技术充分展示。尤其是几名黑人球员,爆发力、柔韧性、对抗的刚度再结合他们不弱的技术,面对同龄的中国球员,这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现代足球似乎有一种趋势,顶尖球队的“含黑量”影响着球队的实力。黑人球员的天赋,很适应足球这种高对抗再加一定技巧的运动。在昨天赛后的一场访谈中,前阿贾克斯青训主教练埃迪谈到过这话题时,他的观点是——不能说黑人球员的身体优秀就能够统治足球,否则世界冠军应该出现在非洲。现代足球需要头脑和思维,如果头脑和思维与那种身体天赋相结合,那就…
巴塞罗那的黑人球员,从小接受当地先进足球文化,包括社会文化的熏陶,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青训体系训练,他们,与原籍国家的球员,是不一样的球员。
巴塞罗那球员的天赋是一方面,他们从小就在高对抗的竞赛环境中练级成长,从小开始。
西班牙的青训竞赛体系发达,低龄就有正规完善的联赛,一年30场左右,还有很多本地区、全国甚至国际级的杯赛。纵观巴塞罗那所参加的那一级别的加泰罗尼亚青少年联赛,非常激烈,节奏很快,对抗非常残酷(在中国不可想象,很多对抗都是场下家长要打架的类型)。在这样的竞赛体系下,长年累月下来,球员的对抗意识、反应能力、观察预判能力、技术动作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当他们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那就是狼入羊群。
这支巴塞罗那U15,23/24赛季参加加泰罗尼亚U16优选联赛(二级),以09及以下的阵容,在和绝大多数08球员组成的对手竞争时,断崖式领先夺得冠军。
而在本次马韦德杯之前,这支巴塞罗那还参加了比利时德布劳内杯,拿下第五名(四分之一决赛点球不敌根克)。
与竞赛相互融合的训练,是球员能力提升的基础,日常团队训练(很多是四分之一场甚至大禁区的攻防演练,极其考验队员的技术能力和快速传接能力)和球员个人的专项训练,与比赛高度融合,日积月累。
与之对比,我们中国青训的竞赛体系呢?数量与质量呢?我们的日常训练(特别是精英青训),主流舆论又是在强调什么呢?一年又一年下来,我们的球员比巴塞罗那的球员,又少了些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拉玛西亚青训,最精英的那一段,每年都是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地淘汰,优中选优的。西班牙青训球员众多,巴塞罗那这种顶尖的职业球队更是被优秀的足球少年所追捧。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下来的最顶尖的那一段,也代表了这个时段这个年龄西班牙足球的顶级水平。但这只是一时,如果现在巴塞罗那牛逼的球员一放松水平不能提高,明年,他还能留在巴塞罗那梯队吗?
中国足球小将的球员已经是这个年龄段全国的一流水平,他们与巴塞罗那的差距,其实也是中国青训与欧洲发达青训的差距。那如何借鉴、融入中国社会的现状,来争取缩小差距呢?
我的观点是:
首先,选材上可能我们没有巴塞罗那那种立足全球的优势(包括实际上的足球移民),但我们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亚洲范围,其实我们也有一定选材优势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有不同的“人种”和基因,如果在选材上能够最大限度公平,其实我们是有余力的,能够让中国最有天赋的孩子在足球道路上成长。当然,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需要实干家。
制约选材的,其实根源在于足球文化。在中国,目前的足球,或者说最顶尖的职业足球,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行业,甚至是乌合之众口中的垃圾行业。作为该行业中最好的“职位”——国脚,也成了乌合之众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当然他们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扪心自问,在中国踢足球有职业前途吗?恐怕落在实处,很多人都会持否定意见。
没有真正的足球文化,没有对足球的真正热爱,就没有那么一群人,去改变中国足球落后的面貌。这不但会让选材片面,也让中国足球缺乏层层淘汰优中选优的基础。
如何建立和普及中国的足球文化?要记住,足球在中国无关国计民生,足球并没有多重要,因此足球文化并不能自上而下的一声令下就快速建立,而是需要时间,需要从顶层开始具有一定成绩(中国人从骨子里喜欢这个),然后一点一点树立这个行业的正能量,激发更多的人热爱。
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并非学校里一人发一个足球天天跳足球操的形式主义。
形成热爱,才是基础,不止于足球。
以上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需要我们每一级国家队(特别是U系列)取得成绩,让人看到希望,才会一点一点好转(所以成绩是很重要的),加上一些行业领袖的实干带来的不断正向引导,日积月累经年累月。
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呢?尽快建立中国完善的区域/全国年龄段分级青少年联赛体系,积极促进顶端的各类型足球俱乐部的高频率高强度的竞赛体系形成,积极进行高质量的国际交流。
围绕比赛体系而进行的训练体系(含个体针对性提高),才是精英阶段最好的的训练体系。
训练为比赛做准备,比赛检验训练成果,训练又针对比赛中反映的问题来提高,比赛又进一步检验训练的成果。如此反复,循环提高。
这是现阶段短期内几乎唯一可以做的,如果在国内无法实现,那就只有“有能力有条件有决心”的青少年球员,低龄就出去,在足球发达国家成长、学习、大浪淘沙,最终的精英,反哺国家。
当然,被大浪淘掉的那部分人,如何找到人生准确的赛道?这似乎又成了悖论。
但人生又何尝不是不断选择、试错、再合理选择、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心中的成功呢?
最后说回足球,现阶段在现有条件下,中国青训还能做什么?
开放、百花齐放、同仁相互帮助,在一起。因为,中国足球没有成功的经验,中国足球的基础(足球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甚至文化基础)决定了我们也不能照搬国外,那就只有各种方式各自验证,最后向着同一个目标,殊途同归。
文末,补充一个冷知识:就这场中国足球小将与巴塞罗那的对决,巴塞罗那取得了超过80%的控球优势,但他们全场的射门仅仅比小将多一次(射门次数4:3,射正3:2),从场面上看,他们攻入小将禁区的次数不多。巴塞罗那的控球,又给对手造成了什么样的实质威胁?
中国球队如何打类似的球队,答案出来了吗?
再补充一个冷知识:巴塞罗那、西班牙什么的,无论有多强,他们都不是中国球员的对手。因为,中国球员以重回世界杯为目标的话,他们的对手,在亚洲。而亚洲的对手,实力不如巴塞罗那。
建议在塞尔维亚建立青训基地
写这么多纯属浪费! 根本原因:足球小将是各处调人临时组合的,巴萨是在一起训练配合了六年的队伍。 你让小将集训起来一个月后比赛场面都不一样。
确实,从小就是在强对抗的环境下磨砺的,长大了才能保证在对抗中动作不变形
一个民间组织打着中国的旗号坑蒙拐骗!真把违法当正义了
那么好好,咱们还有五球王呢,[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就巴塞罗那能培养出五球王吗?
中国哪有什么象样的青少年联赛?好苗子12岁就退役读书卷成绩去了
关键是三大球从小都是低对抗比赛,强度严重不足
崇黑慕洋
送才以农村小孩最佳
对面是人机,我们这里是高手,别人随便应付一下我们。还和你们真刀真枪打,不知道人情世故吗?
我们不玩传控 我们也让巴萨踢的很难受 我们就用45°炸 控球率高有啥用 他们不是和我们踢平了吗[呲牙笑]
自小选才,很重要,能刻苦耐劳,跑得快的孩子是首选踢足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