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播超千亿次!年轻人用AI、数字化讲中国故事,被央视报道

马飞酱 2024-06-05 12:00:59

AI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变数?他能教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成绩吗?答案是能,还是央视认可的程度!

过去几个月,AI几乎成为了国外股市里的印钞机。因为被认定能取代一定人工生产力,降本增效,显卡厂商、软件厂商的市值全都翻倍上涨,很多国外富豪做梦都要笑开花。

而在国内,AI却不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样子。而是展现出了更有教育意义的一面。很多国产企业都尝试把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入到AI中,让它更能理解中文,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来传承文化。网易旗下的《逆水寒》手游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

昨天(6月3日)中国最权威的两家媒体:新华社和央视都报道了这款开放世界MMO游戏,其重点就是AI结合游戏内容,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你可能好奇,游戏是娱乐,怎么会承担起教学和育人的责任?实际上,这是一次年轻人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双向奔赴。

《逆水寒》手游是一款应用了网易伏羲人工智能的游戏。和很多AI工具一样,它能学习,也能生成。像是扫描动作,联想词汇等都不成问题。

央视的报道中,主要就是展示了扫描生成动作的功能。玩家通过拍摄视频,用游戏自带的人工智能分析动作、声音、表情等,在游戏中还原动作。一些高难度的京剧动作和唱腔都能直接复刻到游戏里了。

如果只是把现实数字化,其实随便一个AI产品都能做,为什么专门要挑选《逆水寒》手游来报道呢?

其实动作扫描,只是《逆水寒》手游对于AI应用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伏羲是国产AI,它除了一些基础功能,还懂得中文,并且学习了大量的古典文学著作等。

在《逆水寒》手游里,官方书写了大量复杂的背景故事以及人设,并且交给AI去学习,让这些AI能直接扮演古代人物。在日常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和他们自由聊天对话,而这些NPC会准确地复述自己学到的历史,甚至聊得开心,还会谈起故事背景里的家长里短,和其他NPC的关系等。

达成这种堪比穿越的体验,前提是不能轻易出戏。为此,《逆水寒》手游的官方加入了海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游戏场景、人物着装,都大量参考宋代文献和名画,还原程度相当之高。

到了那些传统节庆的日子里,《逆水寒》手游还会安排符合节庆习俗的活动。像是今年春节,官方就组织了“打春牛”“打铁花”“舞龙”和“醒狮”等民俗活动。

此外,官方还把非遗文化元素直接引入游戏。这其中包括河北省蔚县剪纸艺术家周淑英老师亲自设计的“剪纸”主题时装;民族舞大师杨丽萍亲自指导的“舞龙”演出;师承黄飞鸿第七代传人的叶仲铭亲自监修并担任动捕的“醒狮”演出,以及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陆敏老师亲手设计的彩灯主题装饰和时装等。

这些名师大家设计的内容,既保证了美观性,也保证了有源可寻,有证可查。玩家在游戏里玩的开心,对这些传统艺术也会产生兴趣,进而就有机会用业余时间补充相关知识,达成传统文化的传递。

而很多玩家在游戏外深入了解知识的渠道,往往是基于“二创”这种游戏圈独特的文化。而在这方面,《逆水寒》手游应用的AI功能帮了大忙。

在引入了AI生成、模拟功能后。《逆水寒》手游的视频工具可以做到用AI运镜,依靠文字生成人设、画面、镜头等高阶玩法。前面提到的动作扫描也是成为了文化大染缸,不管是网红舞蹈、标志性动作还是专业舞蹈,AI都能轻易扫描下来,方便玩家翻拍各种整活视频,以及帮玩家把创意落地。

在短视频平台,《逆水寒》手游的二创视频拥有突破千亿的播放量。因为游戏主题就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可探究,再加上官方经常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让这些二创中充满了各种探讨文化,追寻民俗出处的内容。

无论是什么文明,没有年轻人感兴趣和继承以后,都会逐渐被遗忘。而《逆水寒》手游通过重视传统文化并且将其结合AI这样的生产工具,成功地让传统文化融入到了年轻人兴趣中的一环。这或许也是新华社和央视点赞它的最根本原因吧。不知道在座各位怎么看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