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肉类市场基本保持稳定,供应充足,价格涨跌互现。
1、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生猪:2024年9月末全省生猪存栏1335.68万头,比6月末增加45.28万头,增长3.51%,比同期减少32万头,下降2.34%,其中,能繁母猪126.23万头,比6月末增加1.66万头,增长1.33%,比同期减少2.37万头,下降1.83%,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754.16万头,比同期减少36.16万头,下降2.02%。肉牛:2024年9月末存栏408.96万头,比二季度末减少1.34万头,下降0.33%,比上年同期下降8.61%。前三季度牛出栏239.66万头,同比增加9.44万头,增长4.10%。羊:2024年9月末存栏786.46万只,比二季度末减少7.24万只,下降0.91%,比上年同期减少35.57万只,下降4.33%,前三季度羊出栏518.22万只,同比增加14.05万只,增长2.79%。家禽:2024年9月末家禽存栏14518.95万只,比二季度末增加524.04万只,增长3.75%,比上年同期减少1226.78万只,下降7.79%,前三季度家禽出栏21297.03万只,同比增加2343.53万只,增长12.36%。
2、肉类产品产量稳中有增。
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229.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22万吨,增长1.42%。其中,猪肉:前三季度全省猪肉产量147.0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5万吨,下降1.04%;牛肉:前三季度羊肉产量40.4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3万吨,增长5.00%;羊肉:前三季度羊肉产量9.3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14万吨,增长1.52%;禽肉:前三季度禽肉产量32.6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1万吨,增长9.07%。
3、肉类市场价格有升有降。
2024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其它肉类价格普遍回落。猪肉价格:9月末生猪白条肉价格22.43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1.77%。1月份生猪价格处于成本线以下,月均猪价为13.83元 / 公斤,平均每头亏损 150 元左右。2 - 4 月份生猪价格小幅回升,仍然在养殖成本线以下,5月中旬猪价开始拉升,当月涨幅达23.45%,整体猪价回到成本线以上,养殖行业步入盈利期。6、7、8月猪价持续拉升,最高达到20.65元/公斤,与年初低点相比价格涨幅达58.85%。进入9月份后,猪价有所回落,到9月30日,猪价跌至17.25元/公斤,比前期高点下跌16.47%。目前猪价处于震荡横盘走势。
牛肉价格:9月末牛肉价格57.85元/公斤,同比下跌近23.26%;全国牛肉平均价格68.22元/公斤,同比跌17.5%,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牛肉价格已经连续11个月下跌,目前跌到了近5年来的最低,现在活牛价格每公斤超过23元,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羊肉价格:全国羊肉平均价格70.01元/公斤,同比跌10.12%,活羊价格26.96元/公斤,同比下降11.40%。鸡肉价格:9月末批发市场白条鸡价格13元/公斤,同比微降近1%。
4、肉类消费需求较为疲弱。
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居民的消费欲望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压力增大和收入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更为深刻的思考。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与幸福。中秋假期期间,尽管处于消费旺季,但肉类消费端表现疲软,特别是餐饮端缩量明显,这是导致肉类市场价格持续回落的重要因素。肉类消费旺季不旺,水产、鸡蛋、禽肉、牛羊肉等价格普遍走低,供应充足,可选择性增强,但今年9月南方天气依旧偏高,肉类消费旺季不旺的特征较为明显。
5、肉类进口量大幅度下降。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8肉类(包括杂碎)累计进口量494万吨,同比下降13.4%。
二、肉类市场近年来正经历着一系列深层次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几年来,畜牧业市场经历了非洲猪瘟的袭扰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又叠加周期性动荡和调整,畜牧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规模化养殖加速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市场份额。大型养殖集团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兼并收购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标准化生产,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疫病风险。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或转型,面对市场风险、成本上升以及环保压力等,部分中小散户因缺乏竞争力而逐步退出市场。但也有一些中小散户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借助大企业的资源和技术,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畜牧业产业的成熟度,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链整合悄然展开。养殖企业竞争加剧,大型养殖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在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流程、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猪的生长速度、肉质等指标,打造品牌优势。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大型屠宰企业、零售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提升了管理和经营效率,生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趋势明显。养殖企业向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延伸,屠宰企业也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与养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例如,一些大型猪企开始建设自己的屠宰加工厂,打造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减少中间环节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
肉类消费结构在悄然发生改变。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开的文件显示,在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比不断下降,占肉类表观消费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65.6%下降到2023年的57.8%;同时期禽肉消费占比稳步提升,从20.2%增至25.5%。人均禽肉消费量从2000年的9.7公斤增至2022年的17.5公斤,增幅80.4%,高于人均17.07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牛羊肉则相对稳定,基本每年上涨2-4%左右。过去30多年来我国肉食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并且随着我们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未来肉食消费总量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放眼未来,中国肉食消费市场还会迎来重要转变,肉类产业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多元市场竞争。
第三
肉类价格形成机制在路上。
生猪期货的推出为市场提供了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工具。养殖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提前锁定未来的销售价格或采购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期货价格也逐渐成为市场预期的重要参考,影响着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肉类价格的波动幅度较以往更加平缓,且周期特征也有所变化。随着市场信息透明度提高和养殖主体应对市场变化能力的提升,猪周期的长度和形态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三、肉类市场未来走势预测
肉类产业是一个庞大且较为复杂的经济构成,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对于市场的稳定和各方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2024 年四季度肉类市场将呈现供应相对稳定、需求增长的态势。猪肉市场:目前,尽管生猪市场供需结构得到改善,生猪生产的健康指数有所提升,但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肉类消费预期仍不容乐观,一些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综合供应和需求情况,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会呈现先稳中有升、后趋于稳定的态势。牛肉市场:国内牛肉产量相对稳定,但进口牛肉仍将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中高端消费市场,牛肉以其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受到消费者青睐。餐饮行业对牛肉的需求也较为稳定,西餐、火锅等业态对牛肉的消费量较大。四季度牛肉价格预计会稳中有升。羊肉市场:羊肉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四季度是羊肉的传统出栏旺季,供应相对充足。四季度羊肉价格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但随着市场供应的增加和消费者选择的多元化,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禽肉市场:四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天气转凉以及节假日的集中,会促使消费者对禽肉的需求增加。无论是家庭消费、餐饮行业还是食品加工企业,对禽肉的采购量都会上升。消费者对禽肉品质和品种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安全的禽肉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预计四季度禽肉价格会略有提升,但涨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