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企生随笔:《慧语人生》人要变强,一定远离底层圈子

杨弘环球经 2024-11-07 18:54:57

《慧语人生》

人要变强,一定远离底层圈子

作者:黄企生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

“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

尽管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

然而,后天的经历演变,却产生了分层,特别是思想层面,分出了三六九等。

人的思想或者说认知,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进而直接影响了行为。

因果往复,日积月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

作家周乐在《正思维心理学》中,提出过一个“底层影响因子”的概念。

当你面对那些思维层次比你低的时候,即使你费尽口舌,对方也听得毫无头绪。

相反,你很容易受对方的影响,主动拉低自己的层次,融入对方的圈子。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周乐指出:

“一个人思维水平越低,身上的影响因子就越显著。”

和这种人相处,很难,你很难改变对方,却极容易被对方带偏。

底层圈子的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底层逻辑和底层行为模式。

比如,我不好,也不能见得别人好;

错都是别人的,喜欢占小便宜,习惯从失败中寻找客观理由;

怨天尤人,抱怨生不逢时或不受重视;

喜欢搬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热衷于及时满足的多巴胺快乐;

缺乏走出舒适圈的勇气,重复低层次的过错和偏执理念;

阿Q式的自欺自骗、谋求精神胜利的人不在少数;

祥林嫂般的唠唠叨叨、自怨自艾,沉湎于过去的痛苦又不愿作出改变的人不乏其人;

方鸿渐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忍气吞声、自命不凡的人大有人在……。

底层人,长久生活在资源比较匮乏的环境里,压迫感成了生成的习惯,如果收入不提高,几乎很难改过来。

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其实你本身是有选择的,只要逃离这种环境,自己养活自己就能突破。

事实是,一旦你突破了原有的阶层,和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用怀疑,一定会被他们讨厌,因为眼界早已不在一个层次上了。

这很正常,变强变好的第一个特征就是:

被平庸人所讨厌。

别人越讨厌你,你就要越喜欢自己,这是成熟的代价。

说明你改变了,不再平庸,不再继续被压迫了。

为什么拼了命也要远离底层的社会?

基本真相是,上等社会人捧人,中等社会人比人,下等社会人踩人。

下等社会就如同竹篓里的螃蟹,不用盖盖子却跑不出来,因为想跑出来的,都被别的螃蟹,七手八钳的把你拽回去而后快。

在社会底层,那些社会阴暗面更为真切立体。

所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被放大无数倍,为了活着,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有那么多人丧失底线,人格扭曲。

贫穷到极致的人,还容易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

贫穷往往与自卑相关联,而自卑一旦发酵到某种程度,便是疯狂的仇富,报复社会,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以身试法等。

2000多年前的管仲说过: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金钱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贫穷本身也不是可耻的,但必须坚信,认为自己固化最低阶层,并老死于或受困于贫穷的这种思想,而不想改变,不想靠自身的努力去突围,这才是极其可耻和可怕的。

在底层环境中,消极的氛围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

这里充斥着流言蜚语、嫉妒和争斗,让人难以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被同化,失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和勇气。

底层的人们往往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他们更加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和短视的行为模式中。

他们可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实际行动;

他们可能为了一点小的利益而争论不休,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视野。

远离底层的人们,并不是要我们与他们断绝一切联系,而是在心理和行为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意味着摆脱消极思维的影响,不被繁琐的纷争所困扰。

当我们远离底层的纷扰,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先进的理念。

生活在底层圈子的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不妨反思是否自己身上有他们的影子。

远离底层圈子,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狭隘的思想、扭曲的人性,不妨每日三省吾身。

注重修身立德,日行一善;

注重提升认知,加强阅读;

注重自我剖析,常思己过;

注重与时偕行,日新又新。

远离底层圈子,人应当往更高处升华,向上是激励,是救赎,是超越;

远离底层圈子,人应当向更深处扎根。

扎根意味着向内求,面对黑暗,挫折,不顺,不断锤炼自己;

扎根意味着沉淀自己,不忘初心、探求本心,放下受害者心态,摒弃抱怨,远离内耗,重新出发;

扎根,意味着从工作生活经历中汲取正能量,真诚地面对自己,用心付出,用力改进,用情待人,让自我的生命之树持久向上成长。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