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对“心与心脏相交”之省思

听双聊情感 2024-03-03 21:46:45

对“心与心脏相交”之省思

人这个主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之行为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反应。尤其是情感情绪与身体器官存在紧密关联,如,心肝脾肺肾所应对的情感:怒伤肝、悲伤心、恐伤肾等感知,大家都不陌生。聆听了心脏病专家桑迪普·乔哈尔的《TED演讲:情绪会改变心脏的形状》,令我是既熟悉又新奇,并有些省思性的感想,如:透过心与心脏的相交模式,可瞥见主体与自身的相处如何,但人们照顾心和心脏的方式,受制于什么呢?

(一)隐喻性心脏和物理性心脏的神秘关联

1,关于隐喻的心脏

心的情感、道德等象征意义,是人类的共识,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习惯把心之隐喻用来评价人的善恶。当听到一位心脏病专家谈论“我们的心脏对我们的情感系统,对隐喻的心脏极度敏感”,不仅给我新奇感,也觉得是我听到“隐喻心脏与物理心脏的关联”很具说服力的阐述。

如何理解心与心脏的神秘关联?桑迪普·乔哈尔的演讲一开始就引人注意,他说:“没有其它器官,也没有其它东西,像人类的心脏一样充满隐喻和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心是我们情感生活的象征,并被很多人视为灵魂的座驾,情感的仓库。motion情感这个词,部分源自法语动词emouvoiv,意思是搅动。因此说,将情感和搅动为特征的器官联系在一起是唯一的正确逻辑。但这个联系是什么?是真实的,还是纯粹隐喻?我这个心脏专家告诉大家:我们的情感感觉记录在心脏上,这个联系是真实的。”

2,情感在心与心脏间的魔力

你知道吗,当你觉得心痛时,不只是情感上,你的心脏也真的在痛。桑迪普·乔哈尔认为,情感意义上的心脏与生理意义上的心脏,以令人惊讶和神秘的方式相交。他用了好些临床事例、实验性依据阐述了这一观点。由于内容较多,我给归纳了几点:

(1)什么是心碎综合症?20年前发现有一种心脏病:应激性心肌病或叫心碎综合征。病因病理:极度紧张或悲伤的情况下,生理性心脏急剧减弱、变形,似乎被击昏了,膨胀成独特的陶罐形状,像个宽底窄颈的日本锅,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几周内,变得心肌缺血,导致心力衰竭、生命危急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绝望或悲恐...这种感知上的失控导致生理反应,血管收缩到一定程度,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心脏功能急剧减弱,大量器官损伤.....皆因输送氧气器官的衰竭所引起。

(2)兴奋与悲伤,对心脏的形状影响不同。心脏的形状称为心形,在自然界中很常见,特别是植物与花。有趣的是,人的心碎综合症在一次愉快,或亢奋的活动中也被发现,但重要的是,心脏的变化,是它在中部膨胀,而不是顶部。为什么不同的情绪刺激会发生不同的心脏变化,仍然是个谜。

(3)破碎的心,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比喻上对人的心血管都是致命的。研究人员对动物进行实验,给两组兔子喂高胆固醇食物,但跟人互动的频率有别,一组禁闭在笼子,另一组可以跟人有许多交互,允许被抱、爱抚、一起玩等,尸检发现,它们患动脉疾病的几率比禁闭组减少了60%,尽管它们的胆固醇水平、血压和心率相似。这说明,冷漠比胆固醇更具杀伤力。

(4)心脏,这个超乎自然,充满隐喻和意义的物体,变成了一个可以操纵和控制的机器,但有个关键:这个可操控的机器,必须辅之以对情感生活的关注。早在1999年英国杂志《柳叶刀》就有生活方式对心脏影响的对照性研究,48例有中度和重度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被安排接受包括有情绪管理指导、低脂膳食、有氧运动、群体社会心理支持等生活方式,发现他们一年内动脉斑块减少了5%;另一组的斑块一年增加了5%,5年内增加了28%,他们的心脏病发作,必须做冠状动脉手术搭桥。这说明了,情绪与压力管理,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透过心与心脏的相交,审视人与自身的关系

既然情感的心跟它的生物体,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相对应,那么我们有理由去体察并省思,人的心与心脏的相交模式,跟人与自己的相处模式一样,因有不同类型,而反映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我们大致归纳为两类:高压型,善待型(注意,这里把情感的心和心脏,做一替换:情感的心,代表人的主体或主观意志;生理的心脏,代表人的客体或身体)。

(1)心与心脏相交的高压模式。主要体现为:人与他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或情感,或人际,或事业等关系,哪怕仅是一方面处于极度紧张的关系,即个体的精神常处于紧绷、高焦虑状态,则容易出现失眠、心悸、心累等症候。这使我们看出两点:第一,心与心脏的关系,是高压、敌对的;第二,后果:心脏或身体的耗损,人主体感受是虚弱、抑郁的。

同时,我们也容易从病因上理解,心与心脏相交的高压模式,向外看,多因社会的竞争、生存焦虑、工作压力有关;向内看,这跟一个人的情感、性格类型有关。许多研究表明,性格偏执、急躁、易怒、冷酷等,如A型性格的人,他们从小就显示出认真、固执、有冲劲,成人后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认真、固执,做事雷厉风行,强烈的责任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毅力......而他们在情感生活上,显得很理性、克制,不那么放松,也不太会奢侈和享受。

在许多强迫症、抑郁症、心血管病的人身上,可以发现他们是这样一类:总会把关照、温柔、包容等好的情感给予他人,对自己却总是严谨、苛责。即,他们与他人的相交模式,是善待的,他们跟自己的相处,无论在工作还是身体方面,是虐待性的。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常听到一句感慨:人真正的敌人是你自己。

(2)心与心脏相交的善待模式,也可叫互惠模式。这类型比较好理解,跟高压模式成反比。不过还是阐述一下吧,这类型主要指:人与他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或情感,或人际,或事业等关系,无论哪方面,是处于张弛有度,平和与协调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处理冲突的能力上,如:当面临工作困境,或其它风险性问题,他们肯定会有焦虑、甚至恐慌,但可以凭借自己的内在力量、理性思维,对困难、风险做出可控阈值的判断,从而调整,或修正自己的行为目标;当面临自己的身体与事业冲突时,他们会首先照顾身体;当遇人际或情感的麻烦,他们自然也会烦恼、伤感,但他们凭借自己弹性化的个性,可以承担:接受,或拒绝,或等待,或分离,或包容,或放弃等选择。

他们与他人的相处模式,是有宽度、有边界的,他们跟自己的相处,是宽容和谐的。

这类善待模式,有一种高压模式所欠缺的特质:开朗与幽默。假如说,滋养心脏的雨露是情感生活,那么开朗与幽默,便是丰富情感生活的美味佳肴。

(3)以上的阐述看出,人的心与心脏的相交模式,跟他与外界、与自己的关系,不仅仅有着相似性,还看出不同类型的相处模式,背后的动因是情感和性格。问题是,现实中的许多人仿佛都很明白这点,也知道情绪管理、提高情感生活质量对心脏,对心身的重要性,但就是做不到。所以存在一个更值得我们省思的问题:个体照顾心、心脏的方式,受制于什么?

人们明知故犯的怪象背后,存在两个动因,① 惰性作祟:面对和处理事物,总爱避重就轻,怕麻烦、怕付出,如在身体健康时,只顾及精神癖好,一旦身体抱恙,则病急乱投医似的速战速决,然后是好了伤疤忘了痛。② 感性压抑:其根源还是性格的缺陷,如隐忍、拘谨、自卑等。

桑迪普·乔哈尔的公开演讲,侧重了心的情感质量,本文的第(一)个标题,也已从病理机制的角度,阐明了情感生活是心血管病的主因,这里只是补充和强调了,情感生活背后的性格要素,即是:性格的成熟程度,决定着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照顾心与心脏的方式,是施虐的,还是友善的。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