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康熙得知吴三桂造反,目光呆滞,直呼上当!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5-01-02 17:16:00

吴三桂骗了朕,利用了朕,他把朕当成傻瓜啦,到了最后一刻,还在向朕要稻种,要耕牛,古往今来,哪个皇帝受过如此奇耻大辱!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 起兵造反。

闻听吴三桂造反的消息,一直自信满满的康熙皇帝崩溃了,这份崩溃一部分来自吴三桂造反的巨大威胁,另一部分则来自吴三桂对康熙皇帝的无情戏弄。

想当初康熙皇帝曾在孝庄面前信誓旦旦,现如今康熙皇帝也就只能眼含委屈的眼泪,空叹:你撤藩,我供养,说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算数!

吴三桂造反早就蓄谋已久,关键是吴三桂要如何举起造反的旗子。

万事开头难,来领略一下吴三桂的造反动员:

各位兄弟,我们都是百战余生之人,浴血奋战了半辈子,从山海关打到昆明湖,而如今朝廷却要逼我们撤藩,将我们连根拔起,罢官,缴权,打散,让我们再度漂泊天涯,这种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恶事,古今不绝,现在又落在我们头上。

既然是造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定要激起群愤,对于吴三桂手下的骄兵悍将而言,浴血奋战半辈子,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还有什么比“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两个成语,更能激起大家的愤怒?

朝廷虽然要撤藩,但也同时备足了供养的物资、钱粮和房屋,可吴三桂当然不会提及这些,人家不是不说,而是有选择性地说,就只会让大家看到朝廷的过河拆桥,而绝对看不到朝廷的厚恩相待。

看见了吧,但凡牵扯群体的问题,强调个人得失没用,要强调大家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如此这般,方能同仇敌忾,当然,千百年来的造反,从来都没有“逼迫”一说。

统领者几乎都会来一波假模假式的“关怀”:

各位,这是老夫平生的积蓄,全都在这儿了,如今大难临头,各位兄弟把他们分了,各自逃生去吧。

好了,朝廷待我们如此凉薄,我也没办法和朝廷抗衡,没办法保证大家的利益,那就只能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分给大家,以供大家各自逃生。

面对这种情况 一般都有着固定答案,吴三桂甚至都没等大家给出回应,就立马转身回去换装了,因为他知道,没人会、没人敢也没人好意思领钱逃生。

因为他知道大家一定会有共同的“追求”:

我们与大将军同生共死,同生共死,同生共死,同生共死。

好,既然大家都不愿逃生,那换好铠甲的吴三桂,就能“无奈”听从大家的意见。

“无奈”发布造反命令了:

这套服饰,老夫在箱子底压了整整三十年哪,今天老夫终于可以重新为人了,各位兄弟,本王已决定从今日起,举兵反清,光复大明,夺回咱祖宗的江山。

再请注意吴三桂举兵造反的理由:光复大明,夺回咱祖宗的江山,帽子很大,容不得任何人拒绝,口号很正,容不得任何人挑剔,这种大公无私的正面形象,才能赢得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

吴三桂举兵造反的命令刚刚下达,被《康熙王朝》严重洗白的朱国治同志,杀妻灭子,冲到了吴三桂的跟前。

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叫骂:

吴三桂呀,你两度背主反叛,上悖天理,下祸黎民,你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

历史上的朱国治贡生出身,标准的文化人,骂人从来都是“文化人”的领域,朱国治刚一上来就直戳吴三桂的软肋,这是吴三桂最大的道德劣势。

吴三桂赶紧打断朱国治的叫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住口,朱国治,我有话问你,前明皇上姓朱,你也姓朱,你我可都是千古汉人的血脉,可是为什么你不随我反清复明,却要死心塌地的效忠康熙,如果说背叛,你首先就背叛了汉人祖先。

如果小范围的争辩没有优势,那就扩大争辩的范围,转移或者上升主要矛盾,直到自己的优势明显出现。

说到背叛,大清王朝的汉人几乎都不能幸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所以朱国治可以指责吴三桂背叛前明,吴三桂自然能指责朱国治以汉人之身投靠大清。

可吴三桂到底是行伍之人,而且两度背叛的身份,到底让吴三桂有点心虚。

朱国治的反击来了:

当今皇上虽是满人,但是他上守天道,下拜孔圣,说我中华语言,书我中华文字,奉行中华体制,奉养中华黎民。

一定程度上讲,朱国治的言论虽然有点阿Q精神,但这番言论并不为虚,中原大地的千古文明,也确实相当程度上同化了满人,如此说来,并非汉人投靠满人,而是满人融入了中华文明,最起码实现了较为和谐的共存。

更何况前明末期也确实不应该继续存在:

更何况,明末诸皇昏聩腐败,忠奸不明,早已到了改朝换代的地步。

抛开这些 抛开这些投靠和背叛的说法,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吴三桂举兵造反也并非义举:

大清入关以后,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而大人你却以反满为名,祸乱天下,你谋求的是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确是个汉贼。

这一点吴三桂再也无法反驳,满人统治也好 汉人掌权也罢,只要天下黎民安稳,统治权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现如今,天下就是这般人心安定 稳定发展,吴三桂说得再好听,刚刚安稳的百姓们还是会遭受困难,就冲这一点,吴三桂的罪过就大了。

吴三桂还能说什么?

再继续下去,恐将动摇军心,甚至会影响到吴三桂的造反计划。

那就莫不如直截了当,斩杀朱国治,坚定自己造反的决心:

吴三桂:来人,将朱国治斩首祭旗。

朱国治:吴三桂,你会有好下场的,你私斩朝廷命官,我跟你没完,你不得好死。

朱先生口嗨了,人都死了,还怎么“没完”?

再怎么诅咒吴三桂没有好下场,不得好死,最起码你先被吴三桂砍杀,气节,固然重要,但请你用自己的命成全,如果这份气节需要牺牲老婆孩子,此时的朱国治和当初愚忠的方孝孺又有什么区别?

就因为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方孝孺千古流芳,可谁又记得十族人的姓名,谁又何尝问一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要这份气节?

别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俯视一切,如果你是方孝孺的十族成员,如果你是朱国治的家人,谁又能心平气和接受这份所谓的道德。

吴三桂斩杀朱国治,举兵造反。

而此时的康熙皇帝却刚刚接到吴三桂索要撤藩物资的奏折,而且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笃定自己完成了裁撤三藩的壮举:

列位猜猜,这次,这个吴三桂跟朕要什么,稻种,农具,还有耕牛,好将裁撤下来的老弱兵丁,留下来务农平时这个吴三桂跟朕要东西呀,朕是不胜其烦哪,这回他要多少朕给多少。

直到现在,直到最后一刻,吴三桂已然要用尽心思麻痹朝廷,麻痹康熙皇帝,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准备时间。

而康熙皇帝没有听取孝庄的教诲,偏就相信了奏折里的说辞,云南方面就只派去了一个朱国治便顿感高枕无忧。

预知预判呢?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呢?

一个嚣张到如此程度的平西王,竟然亲自索要农耕器具和稻种,真就看不出端倪?真就不觉得事出有妖吗?

当然,此时的康熙皇帝年仅20岁,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为何也没有清醒者?

原因很简单,领导认定了,下属怎敢七嘴八舌,这种盲目的官本位,才是为害上千年的毒瘤 不除不行。

终于,云南终于有人跑了出来:

哈赤塔:皇上,二月初二,吴三桂起兵造反了。

康熙:为何不早报?

哈赤塔:廷寄和奏折早就被吴三桂控制住了,云贵两省水泄不通啊!

康熙:朱国治呢?

哈赤塔:他被吴三桂斩首祭旗啦。

康熙:吴三桂骗了朕,利用了朕,他把朕当成傻瓜啦。

康熙皇帝懵了,更绝望了,此时的康熙皇帝就好像被大人欺骗的孩子,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全然不顾问题出现最应该研究如何解决,而不是追究为什么。

只是,康熙皇帝早就和孝庄有约在先,吴三桂一旦造反,康熙皇帝便立马引咎退位,如今,孝庄一语成谶,康熙皇帝又该如何自处?

吴三桂来势汹汹,朝廷又将如何应对?

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