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双悬日月照乾坤,诗句背后的历史,硝烟弥漫,大有可观

晴羽微蓝谈文化 2024-04-03 05:43:11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湘云说了一句“双悬日月照乾坤”,引发了学者们一系列的清史探秘。众人做游戏,按照骨牌的点数说出一句诗词,史湘云拿到的点数是“左边长幺两点明”,“两点明”适合日月的形象,所以脱口而出“双悬日月照乾坤”。

作为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游戏当中灵光一闪想到一句诗,又极为符合题意,自然无比骄傲地说给大家。史湘云不会想那么多,作者也不见得非要影射谁。名师的讲解大有为赋新文常道奇的嫌疑,剧情越玄乎,想看的人越多。但是,又不能怪讲解人妄自揣测,因为“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确是有故事的,它出自李白的诗作:

李白骑行

《上皇西巡南京歌》

唐 李白水绿天青不起尘,

风光和暖胜三秦。万国烟花随玉辇,

西来添作锦江春。剑阁重关蜀北门,

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

双悬日月照乾坤。

这首诗很长,只截取了后八句。最后两句“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说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的儿子李亨趁着兵荒马乱在灵武(宁夏银川)称帝,即唐肃宗。唐玄宗则被迫变成了太上皇。于是乎,就出现了两个天子的尴尬局面。

唐玄宗李隆基

当时,安史之乱叛军即将攻破长安,唐玄宗(唐明皇)带着贵妃杨玉环仓皇出逃。太子李亨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留下抵抗。考虑到父皇年老迟钝,自己又手握重兵,李亨就顺便把皇位给夺了。李亨的内心戏大概是:都是自家人,与其让乱臣贼子夺去政权,不如自己抢占先机。天下总归姓李,不姓安,也不会姓史。

不知情的玄宗,此时正在马嵬坡上,为被迫赐死杨贵妃一事,而老泪纵横着。新君即位后,朝廷众人多有不服,肃宗李亨不得不和逃难在外的玄宗李隆基达成和解,共同平定叛乱,互相打压牵制,形成了二帝并存的局面。硝烟平定后,唐玄宗回到长安,只能按照礼制让出皇位,颁布诏书与逆子李亨进行交接。

杨贵妃

因此,就有了李白明察秋毫的诗句:“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李大诗人啥都明白,就是性情耿直,不愿屈辱权贵,以至于四处流离。好在他留下了针砭时局的诗句,为我们开拓了无数谈资。搁在清朝,刘心武先生讲解的《红楼梦》中,这句诗便对应上了康熙与太子胤礽,乾隆与皇嫡孙弘皙这两组人。

康熙与太子胤礽

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生嫡长子胤礽时难产而死,康熙思念倍至,立一岁半的胤礽为太子。胤礽一路成长于金屋玉殿,锦衣美食,万人呵护,待遇超过了皇帝。转眼胤礽当了30多年太子,康熙仍然老当益壮,没有退位的意向,胤礽时有不爽。一次外出狩猎,胤礽在康熙帐殿外探头探脑,似有所图,被觊觎太子之位的皇长子胤褆告发。史称“帐殿夜警”。

康熙认为胤礽想谋害自己,1708年,太子被废。众皇子见状,马上摩拳擦掌,都想争夺太子之位,上演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康熙帝怕局势难控,胤礽极有可能是被栽赃构陷,遂于1709年恢复了其太子身份。但是胤礽没有好好珍惜,权势盖主,又有臣子拥护,仍然时刻威胁着皇权。3年后,太子再次被废。皇帝的感觉找惯了,改不了。

康熙皇帝像

乾隆与皇嫡孙弘皙

弘皙是胤礽的儿子,胤礽又是康熙的嫡长子(正宫生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弘皙身份十分尊贵,是康熙的皇嫡孙。但是阴差阳错,他们和皇位皆无缘牵手。废太子胤礽被禁锢于咸安宫,弘皙则陪伴在康熙身边。康熙对弘皙同样十分溺爱,早早封了亲王。这位亲王在叔父雍正皇帝过世后,就圈地自萌扮起皇帝来,出行仪仗全是皇家风范。

这令乾隆不寒而栗。即使做了皇帝,乾隆也总是遥遥感到来自堂兄弘皙的凛冽目光,夹杂着愤怒和不善。雍正当政时,弘皙不敢造次,乾隆上台后就不一样了。比乾隆大17岁的弘皙觉得堂弟太嫩,自己当皇帝更合适。于是集结政治势力,欲取而代之。在乾隆四年制造了著名的“弘皙逆案”。没想到乾隆并非池中物,直接把弘皙及其党羽给幽禁革职了。

乾隆皇帝像

以上这两组人,没当上皇帝的,总觉得皇位近在咫尺,似乎唾手可得;已是皇帝的,总怕下一秒就被取代,因对手权势一度不相上下。所以坊间常有“双悬日月照乾坤”的说辞。甚至在《红楼梦》中出现这句话,就被红学家们认为大有玄机,需要深入挖掘。

而《红楼梦》的作者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有说作者就是曹雪芹本人;有说是废太子胤礽,迫于身份无法公开;更有说作者是弘皙,被乾隆抄家时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样一来,红楼梦就是一部生死攸关的皇帝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红楼梦》绘图

历史层面关注多了,我在某一瞬间会忽然忘记《红楼梦》里的故事,思想游移在幻海晴天之外,完全不知读到了哪里,讲的是什么。因为小说背后的历史太玄幻、太精彩了,让人如饥似渴地想去挖掘历史的真相。这些掩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相,常常硝烟弥漫,大有可观。

文| 晴羽微蓝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