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马的壁画艺术家通常使用“道具”来暗示他们设定的场景——一块地板、一扇窗户、一个沙发、几根支撑横梁的柱子。罗马壁画很少展示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的坚固结构。艺术家通常满足于一个类似舞台布景的框架。
2、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的绘画、马赛克镶嵌画和手抄本并没有展现真实的室内场景,而是发展出了可以用来描绘宫殿、马厩或甚至“天国耶路撒冷”的建筑符号,诸如,以王座、桌子或长凳代表整个房间。这种简化在整个中世纪还都普遍存在。
3、文艺复兴带来了透视法和某些光学效果的重新发现,画家们开始将室内场景的布局作为有界空间的冒险进行描绘。由此室内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主题开始得到了重视。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出了四种不同的趋势。
4、第一种趋势是将室内场景作为描述性元素 。比如,艺术家引入具有特征性的物体,诸如酒馆里的酒桶和酒器、铁匠铺的铁砧和风箱、画室里特定类型的家具等。就像一个舞台导演,用易识别的“道具”,让我们在注意到故事情节之前就已经识别出了背景。比如,17世纪的荷兰画作、霍加斯的“会话作品”,就是将室内场景作为描绘背景的优秀例子。
5、第二种趋势是将室内场景作为构图的结构性辅助 。在这里,室内场景几乎和建筑具备同样的功能。例如,当圣母和天使被宏伟的拱廊所框定时,当基督的身影被从其身后的窗户射入的光线明确地勾勒出来时,以及当旁观者在宗教场景中背靠对称而立的门时,艺术家就是在使用建筑元素和装饰来加强其人物的戏剧性。拉斐尔的壁画,当然还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6、 第三种趋势是将室内场景作为情绪元素。在此类室内画中,房间的墙壁、窗户和门,家具和装饰主要用于唤起一种情绪并维持一种主观感受的氛围。画家用光线照亮那些无生命的物体或将它们投入阴影中,将他们的色彩融合成一种忧郁、神秘或宁静的感觉。比如十七世纪荷兰大师的伦勃朗,以及18世纪夏尔丹的一些作品中,就明显地运用了以室内场景作为情绪元素的类似用法。
7、第四种趋势是将室内场景作为静物。照亮的灰泥墙、垂悬的窗帘、某些家具的精致优雅、地毯的鲜艳色彩、铜碗和水晶烛台上的金色或珍珠般的反光——所有这些元素都可以结合起来形成一幅大型的静物画。当人物出现在房间里时,他们笼罩在这种自然的静寂之中。他们的个性和行为不如他们的存在那么能引起注意,因为他们仅仅是物体,和所有其他物体一起填充并赋予空间形式。这是许多17世纪荷兰大师,尤其是维米尔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