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人形机器人热浪来袭,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引燃赛道

艾媒网iimedia 2023-07-07 10:38:26

近期,特斯拉的AI人形机器人将在今年7月份亮相上海,这款名为Optimus(擎天柱)的AI机器人据说已经能够完成很复杂的场景交互,售价预计在15万元左右。早在2022年,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已推出TeslaBot“Optimus”原型机,引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承接自动驾驶技术,而人工智能的核心Transformer架构是NLP领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马斯克表示,Optimus未来将能够在特斯拉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和计算机上运行,并且认为特斯拉的未来长期价值可能都是它给予的,“未来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这个市场将会超过电动车的需求,可能是百亿美元级别的”。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13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为19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为217亿美元,特种机器人超100亿美元。目前机器人的先进技术包括柔性机器人、情感识别、生肌电控制等。

全球机器人产业呈现显著的智能化、互联化趋势,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品和新兴场景持续涌现,全球机器人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

随着当前人工智能浪潮的爆发,以及全球“机器换人”进程加速,人形机器人有望深入各细分消费端,成为AI下一个重要落地应用场景。

系列政策出台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突破领域作出了部署,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到,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公共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表示要推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实施康复辅助器具、智慧老龄化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同年6月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也提到,开展高智能救援机器人、水下抢险机器人等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建设完善地震和地址灾害救援队伍。

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公共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国家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

目前,国家正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地方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

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到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6月15日,上海发布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到,要增加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前瞻性布局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赛道。

6月底北京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

在国家“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下,机器人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推动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1712.4亿元,同比增长31.0%。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玩家入局,在多元化企业布局的影响下,机器人的产业化应用得到有效促进,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元。

对于机器人产业,国家政策的重心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突破、市场应用推广以及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等方面。数字经济时代,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互联网大厂相继入局,机器人成下一个风口

受到马斯克人形机器人的影响,A股机器人概念股高涨。Optimus的面世加之ChatGPT爆红,引发了市场对强AI的关注。近日,AI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拉升,爱仕达、弘讯科技、科力尔涨停,昊志机电、丰立智能、步科股份等涨超5% 。

机器人概念的火爆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忍不住了。

近期,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将入局机器人行业,爆料称团队已有约 50 人,计划年底扩充到上百人,并生产一些服务字节自己的电商履约需求,能在仓库里分拣、打包货物的机器人。

6月份,网易成立了2家新公司,分别为杭州网易轩之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网易牵波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前者经营范围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后者经营范围含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车载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股东信息显示,两公司均由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此外,阿里、京东乃至美团都曾尝试引入机器人服务。美团从2016年开始布局研发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产品,并在2017年推出首款产品。美团自动配送车可以填补骑手运力不足的地区所需要的运输力,实现全方位的即时配送;京东在2013年正式上线第一款在线人工客服服务,随后在2018年研发“京小智”,主要是面向京东平台商家和自营商家。

从此前企业的布局动态来看,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仍是以工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社会趋势,对于应用机器人来代替部分人工和辅助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目前,社会上对于机器人协助人力劳动普遍持开放态度。在市场的需求下,机器人应用不断深化,特殊领域的机器人应用研发也在持续推进,“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社会各行业的重要工作模式。

数据显示,2015年后中国机器人行业的资本活跃度明显提高,2021年机器人行业投融资金额超过千亿元,达到了新高水平。从投融资轮次看,C轮以前的融资事件占比近七成。

中国机器人行业的资本活跃度正不断上升,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进入将帮助企业获得更有力的研发支持。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被不断开发,各场景下的投资价值逐步凸显,资本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本土企业是机器人制造产业的主要一环。在政策红利、技术发展、远期市场巨大需求的背景下,国内厂商有望分一杯羹。从当前市场动态来看,近期不少A股上市公司动作频频。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布局,大部分处在探讨或基础阶段。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商业化难度大,产品力距离实战商用路较远。

然而,面临市场可能爆发的契机,以及市场的巨大需求,张毅认为国内头部的科技企业需要加大在研发方向的布局,以及深挖关键部位提高竞争门槛。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距离大规模商用较远,特斯拉的入局有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

多重因素下,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程迢迢

人形机器人是指外观和功能与人相似的智能机器人,比一般机器人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传感、驱动和控制系统。有的具有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被誉为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其设计制造目的是为了与人工工具和环境进行交互,从而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业内普遍认为,与功能单一的工业机器人等相比,人形机器人能力广泛,环境适应性能力强,并具有直接交互对话能力,在一些场景内可以很好地替代繁重劳动力。

然而人形机器人发展受制于硬件与AI技术的发展,这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针对人形机器人在发展存的困难,张毅认为主要在集中在技术、资本以及市场的需求上。

当前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的技术距离实战商用仍存在大规模待克服的难点,研发过程中在技术方面仍需要加大马力。

人形机器人由于产品造价高昂且难以落地,商业化难度较大,从资本的参与及资本的长期效应来看,行业整体缺乏大资金。人形机器人的成品见效相对其他机器人更加漫长,爆发期难以预判,企业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前期的投资可能是个“无底洞”,对资本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应用场景层面,人形机器人相对更偏服务端的应用,而在服务端的应用上人形机器人并无迫切的、十分契合的需求,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投入到应用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机器人仍以工业端的应用为主。

尽管面临较多困难,但机器人行业在各方看来仍是一个优质赛道。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策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为机器人国产化的道路扫清不少阻碍。

张毅认为,当前中国企业从机器人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甚至是应用场景的需求上与海外不存在根本性差距,但是整体的水平仍需要不断克服创新和突破。

软硬件技术为国产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从机械自动化来到了人工智能化,未来将融合5G、云计算等向自主服务型发展。针对减速器、伺服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中国机器人行业正在攻克技术,推动机器人国产化,促进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

点击下方链接,可直达《2022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