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两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一场立国之战,一场定国之战!

轮回历史 2024-08-11 09:38:59

《司马法》有一句名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句话很有辩证法的味道,能战方能止战,战争就是为了未来的和平。可以说,新中国之所以能享有长达35年的和平时期,就是无数英雄的灵与肉,通过很多次残酷的战争而换来的。在这其中,有两场战争非常值得我们铭记,分别是塔山狙击战和上甘岭战役。

一、立国之战:塔山狙击战

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确实是与国民党军事力量真正地硬碰硬对决,我军在几乎已经步入死局的情况下,硬是“刚”赢了,但这最多只是气势上的压倒了国军。真正在全国起决定意义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全国解放的关键之战就是辽沈战役,只要辽沈战役我军赢了,我们就有了大后方,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线,那么,国军失败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辽沈战役关键之战为锦州会战,所以毛主席诗句才有云:“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打下锦州,关门打狗,辽沈战役就大局已定。

锦州会战关键之战又为塔山狙击战,只有塔山阻住国军的增援,四野主力才能放心围攻锦州,可以说,塔山关系全国决战的结果。

电视剧《大决战》中,国军迟迟拿不下塔山,上峰问了一句:到底为什么攻不下塔山?而当时作为前线指挥的阙汉骞也一时无语,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打不下小小的塔山。

其实,这也是在于老蒋的谜之操作,塔山之战打响后,短短十几天连续四次换将,比现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战还神奇,俄罗斯打了2年多,也就换4任统帅而已,而老蒋的10天换4将,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应该也非常少见。先是临时委任54军军长阙汉骞,一个军长代为指挥如此重要的战役;再就是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上任;然后是改派已在葫芦岛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为第三任指挥;最后又派在徐蚌战场杜聿明紧急救火,做第四任指挥。结果自不必说,临阵换将本来兵家大忌,而且老蒋还换得不好。

但国军的兵力上毕竟占有绝对优势,塔山狙击战打到后面,还是变成了残酷的白刃战,是双方意志力的较量,最终,整整6天6夜塔山竟然连一片阵地都没有丢掉!但这个时间,我军已经正式对东北形成了包围,打赢了辽沈战役,影响了整个解放战争的后期格局,“立国”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二、定国之战:上甘岭战役

“立国”不等于国家就安定了, 国际政治是讲实力的,没有实力通常在国际上是被人欺负的,而实力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拥有的,都是付出艰辛的努力打出来的。

其实,自明清开始,每次援朝,胜败结果一定会导致长远的政治后果。明代的援朝成功,让朝鲜一直忠心做附属国好多年;清代的援朝失败,从此国运一蹶不振,大国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说话不再算数。

因此,从长远视角来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为的就是恢复我国的大国地位。

70年前的朝鲜战场激烈程度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国290万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牺牲了19万7000余名“英雄儿女”,等于我们每去15个人,就要牺牲了1个人,令国人为之心痛!

抗美援朝的战斗历程,并不都是顺风顺水,非常不容易。第四次战役,我军遇到巨大困难,但在第五次战役后期,我军调整迅速,打出了铁原保卫战。其后的阵地战,尤其以上甘岭战役为重,展示了我军的战斗力又重回了之前的巅峰状态。

这场战役让美军彻底死心,美军觉得志愿军的应变调整能力太惊人了,是不可能战胜的。因此,上甘岭战役虽然不是五次战役,但这场战役打击了美帝的信心,堪称“定国之战”。

之所以说是“定国之战”,是因为朝鲜战争胜利后,我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得到认可,苏联在后续比较长一段时间里还真是我们的亲兄弟,遇事都与我们商量。

此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自清朝丧失的大国地位得以恢复,中国至少在周边地区说话重新算数。朝鲜战争之前,我军一直给美帝划定红线,你们不允许越过三八线,美军就当我们没说过,他打他的,因为我们的强大没有给美军看到。但自从我军在朝鲜战场亮剑以后,美军做事就得掂量一二了。美军在越南打仗,我们又直接给美军划了一条红线,就是北纬17度,这一次美军再也不敢不听了,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因为我们通过实战打出了我们的强大。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