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这个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的领域,至今仍缺乏一套严格而正规的监管体系。行业的健康发展,似乎更多地依赖于个体的道德自觉,而非制度的刚性约束。
然而,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往往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暴露无遗,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对于造假行为,社会的态度显得既矛盾又暧昧。一方面,人们痛斥专家、骗子、拍卖行等行业的种种乱象,另一方面,却对造假者抱有莫名的宽容。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论调,不仅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更让诚信经营者在市场中举步维艰。人们似乎忘记了,每一个假货的背后,都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和对行业生态的破坏。
古玩行业,这个本应承载着文化传承与艺术欣赏的殿堂,却成了制假售假的温床。只要冠以“工艺品”之名,任何仿制品都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流通。
被誉为钱币收藏行业诚信防线的钱币评级领域,也未能完全幸免于这场信任危机。随着市场的繁荣与资本的涌入,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放宽标准,甚至涉嫌与造假者勾结,共同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升级,即便是最资深的钱币鉴定专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些高科技模具造假、精细的包浆处理技术,让许多原本可以轻易辨别的假币变得难以捉摸。
挖字改刻的手法越来越隐蔽,同模高仿的精度越来越高,电镀五彩和弱酸朱砂等做旧手段更是让假币看起来十分“漂亮又夸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藏家,也难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不用说那些初入行的新手了。
如今又从传统的电镀工艺模拟水银古、五彩锈、金银锈等自然锈色,到利用卤水、弱酸快速生成绿锈,这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难以辨识。
更为复杂的是,造假者还会采用烟熏、掺石灰再深埋地下的方法,精心营造出石灰坑锈的假象,这种锈色往往让人误以为是历经千年自然形成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擅长利用朱砂粉、弱酸以及粘合剂等材料,精心调配出逼真的朱砂锈。而双氧水、松香、鞋油、胶水等日常材料,也在他们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伪造各种锈色的得力助手。
这些造假手段之多样、之隐蔽,让人不禁感叹其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那些平台在干什么?除了收费赚钱,真的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抵制假货了吗?
平台的存在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交易场所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交易环境。面对纠纷,平台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迅速介入调解,而不是推诿拖延,更不应利用不公平的条款来损害用户的权益。
要破解钱币造假带来的困境,需要政府、评级公司、平台、行业协会以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果一味地吃干抹净就想逃避自己的责任,那么走向毁灭的倒计时也将开始。
现在的古玩市场,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工艺品市场,假货遍地开花,而真货反而卖不起价,最后古玩市场慢慢走向灭亡。
所有的古玩市场会毁于造假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