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读经典看 2024-09-17 13:33:13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农历三月间,即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

事实上,不只是汉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满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也都皆过这个节日。

清明节有踏青的习惯。

踏青,又叫春游,古代叫探春。

踏青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不衰。踏青不仅为人们追念祖先、寄托哀思提供了合适的时机,也给了人们亲近自然、回归田野的机会。

世上最得意的踏青,莫过于晚唐五代词人薛昭蕴在《喜迁莺.清明节》中所描述的科举考试胜利者的踏青了:“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得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看来唐朝的科举得意者,一定是要踏青的,你看孟郊在《登科后》不也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么?

清明节不仅要踏青,还有扫墓的风俗。

扫墓这种习俗,秦以前就有,至唐代成为定俗,宋代得到沿袭,一直延续至今。

扫墓,必要追思;追思,就得伤感,这就有了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诗句。

其实,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因为它在一年的季节变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加之又融入了古代的寒食、上已等节日,便成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它的设立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这话说来就长了。

上已节,又称‌三月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祓禊(读作fú xì)求子活动,最初是水神祭祀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平安。

古人过上已节颇多讲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已节逐渐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上已节仍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如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举办的泼水节,就有古代上巳节的影子。

此外,在清明节还有插柳、射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

北宋人一定很喜欢清明节吧。

欧阳修在《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而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中是这样写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是个好时节,人们在这个时候祭祖,大概也是感恩祖宗们繁衍生息,把自己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来的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