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聚会,陈士榘发现大家职务都比他高,杨得志再高也是你部下

历史迷小贺说 2024-11-18 03:22:27

在经历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中国国情已经得到了基本的稳定。为了继续向前发展,也为了创建更加完善的体系。

政府众多领导经过商议,决定依照苏联的军队体系,对我国各级官兵进行授衔。那些在战场浴血奋战的红军,都在这次的授衔大会上,得到了应有的荣耀。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将士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奉献。

多年过去,那些曾经上战场与敌军奋勇厮杀的红军,都已经年纪渐长。也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岗位上大放异彩。在此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令人意外的情况,像是陈士榘与杨得志等人。

在一次老红军的聚会中,杨得志、伍修权、杨虎城三人去到陈士榘拜访。几人见面之后,陈士榘开玩笑的表示,如今他们的职务都比自己的高。杨得志听到此话之后连忙表示,自己的职务如何高,也是陈士榘的部下。

杨得志、杨虎城与陈士榘都在授衔大会上,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在后续的工作当中,几人的职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陈士榘的职务没有几人高?

之后政府也曾想要调整他的职务,但是他都选择了拒绝。这其中到底有何问题,让他放弃了升职的机会?这一切都要从参加革命说起,让我们一起了解陈士榘,这位老红军的人生经历吧。

投身革命的陈士榘

1909年,陈士榘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家境贫困的他,即使长辈努力做工,也只能让家人维持基本的生理需求。所以陈士榘被送到学校后,没有多久的时间,便被迫辍学回家务工。

十六岁时,经人介绍去到镇上的一家杂货铺,帮助店主跑腿、打杂。每日天不亮便起来做工,晚上睡得最晚,只为能够混口饱饭吃。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有无数的人饿死街头,他能够维持温饱,已经十分幸运了。

所以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日都勤奋做工,生怕店主嫌弃自己。两年后,家乡组织了农民协会,陈士榘在因缘际会下,也知晓了农民协会的主张。通过协会人员的介绍,他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浅显的了解。

他十分赞同毛泽东,提出的“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于是,他主动辞去了工作,只身前往武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通过了训练班的学习,成为了警卫员。

秋收起义之后,抵达井冈山的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期间,他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并且他带领的部队,歼灭国民党军四千余人。

红军长征结束后,他带领部队架起桥梁,为之后红军四渡赤水提供了便利。抵达陕北后,凭借着多年的军事指挥经验以及战绩,他成为了红军军团的参谋长、代理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士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帮助八路军夺得了抗日战争打响后的第一场胜利。之后的时间,他继续为抗日战争做贡献。参加过多长战斗,官职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军区的司令员。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的两个政权呈现了针锋相对的形势。为了中国的稳定,毛主席同意与国民党签订《双十条约》,暂时停止内斗。但是蒋介石却一心挑起战争,再一次将中国推入战火之中,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彼时的陈士榘担任军区的参谋长,以及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他先后参加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在每场战斗中,他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

之后他调动军队,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与军队的战斗力分散开来,帮助刘邓大军更顺利的挺进大别山。在之后的战役中,他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淮海战役。

他配合粟裕、张震将黄伯韬的军队尽数围歼。随后,他指挥部队将黄维兵团尽数歼灭。粟裕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但是部队不可以一日无主帅,于是他便代替粟裕指挥部队,围歼了杜聿明集团,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开始后,他带领部队奋勇杀敌,成为了最先占领国民总统府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士,之后担任的职务,不再能够直接指挥部队。还有许多曾在他手下任职的将士,官职甚至比他高。他也有升职的机会,但是他都拒绝了,这是为何?

拒绝升职的原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五年正式成立,由粟裕担任总参谋长一职。作为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粟裕因为遭受到批判,被免去了这一职务,之后便由黄克诚代任。可他的任职时间仅有一年便被罢免,随后由罗瑞卿担任。好景不长,“罗瑞卿事件”的爆发,给他冠上了反对突出政治、反对毛主席与毛泽东思想的帽子。

总长的位置不可以空缺,但是当时能够继续担任总长的人选,不是被免职,便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政府众多领导经过仔细思索后,决定任命陈士榘作为总参谋长。

陈士榘在得知消息后,连忙表示自己的身体不佳,无法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他的拒绝并不令人意外,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总长的职位过分重要,有许多人都在暗中惦记。

接连担任总参谋长的领导,皆因各种原因被批判,可见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动荡。陈士榘从底层一步步向上走,靠的是英勇作战的勇气,与指挥作战能力。对于政治,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全身而退。

事实证明,他的思虑是正确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总参谋长常常处在夹缝当中,需要十分谨慎。一个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杨成武的遭遇也证实了这点,在这场政治风暴中,他被撤销了职务关押了起来。

另一个原因便是,他认为相较于在部队中任职,他更想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他选择了从事教育工作。这点从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有去到军队中任职。而是选择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教育长一职便能够看出来。

他认为国家的建设不能止步于眼前,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他们这些经过战争洗礼过的战士,年纪渐长。国家需要“新鲜的血液”安邦定国,所以他需要将自己的指挥作战经验、实战经验,尽量的传递下去。

帮助下一代人才更快、更好的成长。第三个原因,则与中国的持有的武器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依旧虎视眈眈。

为了更好的保家卫国,中国必须尽快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军事力量。所以陈士榘兼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主动投身参与国防工程的研究当中。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的研制纷纷提高了速度,并且建设了武器的试验基地。为两弹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弹实验相继成功后,毛主席在新春联欢会上,对他高度赞扬,称他是“工兵王”。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他从一个士兵,历经艰难险阻,成为了政府领导。他一心都是在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为中国人民不再饱受战乱之苦而工作。所以他只知晓要像曾经一样跟随毛主席,让中国更上一层楼便可。

相对于政治战争,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了科研技术造福人类上面。若分心搞政治,便违背了自己的原则、背弃了曾经的理想。综上所述,陈士榘不当总参谋长的决定,是综合了多方面原因,慎重考虑后的结果。

结语

陈士榘的信念坚定,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将国家的事情看作天大的事。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顾全大局、廉洁奉公的革命战士,永远值得我们敬重。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