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倒退”最快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到一贫如洗,只用5年时间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7-03 22:00:59

昔日的南非,富裕与发展在非洲洲难寻匹敌者。

转瞬之间,五年光景,经济形势骤然暴跌,从繁荣走向凋敝,变为一个贫困之地。

曾经,南非的矿业技术领先全球,农业发达,制造业多样,是整个非洲的经济引擎。

国内生产总值一度占据非洲大陆的四分之一,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力量雄厚,其地位在国际上也是举足轻重。

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会高开低走,瞬间衰落,而且在衰落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世界上“倒退”最快的国家:从发达国家到一贫如洗,只用5年时间

从“发达”一路倒退

南非,曾是非洲的璀璨明珠,一度近乎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在短短五年间,这个国家急速“倒退”,沦为一个贫困国家,这一变化的速度,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

昔日,南非以其矿业的世界领先技术、发达的农业和多样化的制造业繁荣昌盛,是非洲经济的领头羊。

国内生产总值一度占到整个非洲大陆的四分之一,以其全面的基础设施和强劲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颇为完善,其中,电力产量占到全非洲的三分之二,其铁路、公路和快速发展的航空运输构建了非洲最完善的交通网络。

矿业和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深井采矿技术领先全球,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等产业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海外。

然而,国家的辉煌背后,经济依赖单一的重工业和矿产出口,缺乏足够的经济多元化。

当全球市场需求波动时,南非经济便显得脆弱不堪。

加之政治不稳定、社会矛盾激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衰退。

农业虽较为发达,玉米和其他农产品以及葡萄酒享誉世界,但这些并未能有效抵御经济的大幅滑坡。

在这五年的急剧变化中,南非的一系列社会政治事件,尤其是高层政治丑闻和治安问题的频发,进一步削弱了国内外对南非经济的信心。

政府对经济的短视政策,以及国际投资者的撤资,都是导致南非经济急转直下的直接因素。

如今的南非,虽然仍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丰富的资源,但其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亟需重构。

南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烟稀少,却蕴藏着全球无比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非黄金莫属,其储量居世界之冠。

但那些令全球无数爱美之人心动的南非钻石,甚至超越了黄金的闪耀。

南非钻石的名声,源自于这片大地上那些由古老火山喷发力量。

大多数钻石被发现在一种被称为金伯利岩的岩管中,这些岩管,或称“咽喉”,是古火山运动的直接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得钻石矿工不得不进行深入地表的艰苦挖掘,一直挖至地表形成巨大的洞穴,直至发现藏匿其中的宝石。

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钻石便是源自南非比勒陀利亚。

这颗钻石,以其蓝白色的光芒和完美无瑕的质地,重达惊人的3106克拉,几乎与成年人拳头大小相当。

经过精心的切割,它被塑造成一颗重达530克拉的“南非之星”和数块较小的钻石。

这颗钻石的部分后来荣耀地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王冠之上,成为皇室珍宝中的璀璨明星。

然而,正如南非的钻石从深埋地下的岩石中被发掘出来一般,南非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也需要从一种深层的复杂性中被理解和解读。

虽然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非的发展道路却充满坎坷,经济和社会的波动频繁,政治局势时而不稳,这些都是制约这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南非经济弊端在哪

南非的经济弊病并非一朝一夕之积,而是历史中逐渐累积的沉疴。

如今,南非贵重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黄金,大都落入了欧美、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型矿业公司之手。

这些公司通过跨国投资、并购等手段,牢牢控制了矿产的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

然而,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和矿石中贵金属含量的逐年减少,南非的黄金开采业已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黄金储备已不足以弥补其他商品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更有甚者,包括世界第三大黄金生产商在内的几家大公司,正将其业务重心逐步移出南非。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极度束缚经济自由的做法。

在这种制度下,黑人的活动受到种种限制,而白人劳工在过度保护的环境下,其技术与工作能力亦难有所发展,最终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技能的严重浪费。

自1994年黑人掌权以来,虽然通过法律等手段赋予了黑人某些超越其他群体的特权,黑人确实迅速接管了政权和国家资源,但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和人才培养,国家管理不免陷入混乱之中,社会经济生活的高效运转自然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失去执政地位的白人精英阶层及资本家纷纷离开南非,种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高失业率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及治安问题。

1986年,美国议会毅然通过了《全面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法》,俨然成为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南非种族隔离的脸上。

随后不久,众多驻南非的美国大公司,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地宣布撤离。

紧接着,美国政府在1987年又一次加码,推出了《剥夺法案》,这一措施迫使美国公司必须出售在南非的股票,几乎剥夺了他们在南非的所有经济利益。

于是乎,南非在20世纪80年代,本应是吸引外资的好时光,却因为制裁变成了资本的大流出。

而在贸易领域,南非这个矿产出口大国,因为国际社会对其的石油禁运,不得不以高价从曲折的渠道进口石油,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与资源。

倘若再遭遇贸易制裁,南非的矿业劳动力,大部分依赖于南部及中部非洲国家的输入,一旦断供,不仅使得矿产品成本急剧上升,竞争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矿产业的瘫痪。

至于债务,那可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自白人政府时代起,南非便严重依赖外资,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试图自给自足,然而效率极低的劳动力利用,未能建成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非大规模引进机器设备,外汇依赖症状日益严重。

到了80年代末,巨额的外债压顶,南非不得不花费大把的资金仅仅用来偿还债务,导致多数国家对南非闭门不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此看来,南非的经济困境,宛如一盘散沙,各种内忧外患交织其中,让人不禁唏嘘不已。

遗留问题明显,困境难解

若细细探寻南非经济的种种弊病,不难看出,其根脉紧紧缠绕在种族政策与政治不稳的绳索上。

昔日的南非,白人虽人数不多,却长期居于统治之位,他们与黑人之间的隔阂,深不见底。

白人和黑人的收入差,可谓是全球之最,那些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黑人,他们的收入竟然不足白人十分之一。

新南非成立后,虽然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起色,但是那割不断的贫富差距,却依旧在风中摇摆。

基尼系数,这个衡量贫富差距的数字,多年来一直盘踞在0.6之上,某年甚至触及0.7的冰冷边界。

2011年的数据显示,那些收入高达顶峰的44700名南非人,他们的财富合计达到了1880亿美元。

更有甚者,其中423人的资产超过了3000万美元,这一小撮不足总人口0.1%的人群,竟握有了27%的个人总财富。

与旧日南非相比,新的景象里,贫富悬殊不仅仅是黑与白的问题,黑人内部由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也孕育了新的贫富分化。

许多黑人,因为教育机会的缺失,只能够挤在社会的最底层,忙于那些微薄的劳动收入,而新兴的黑人富豪,则在金钱的游戏中愈发显赫。

自从新南非崛起后,经济与社会的裂痕似乎愈发明显。

某调查公司于2011年发布的数据,生动描绘了这一分歧的现状:黑人男子的月收入平均为2400兰特,相较之下,白人男子的月均收入高达19000兰特;

而在性别这一栏上,大多数白人妇女月收入可观为9600兰特,然而大多数黑人妇女的月收入却仅为1200兰特。

若论职场高层,私营企业中73.1%的高级管理岗位仍然被白人占据,黑人则只有12.7%的比例,这种职场的种族比重失衡,无不反映出深层的社会结构问题。

而且,至今仍有87%的白人属于中上等收入人群,这种经济上的优越性与社会地位的高峰,未免让人感叹。

值得指出的是,新南非成立以来,实施了所谓的黑人经济授权法案,确实为部分黑人,尤其是那些有政治背景的黑人精英,提供了积累财富的契机。

这些人或许步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开始享受奢华的生活,但与此同时,85%的黑人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啻为一种讽刺。

南非的贫困分化不仅抑制了消费需求,进而压抑了经济增长,还诱发了犯罪、罢工等社会问题的不断爆发。

南非的经济社会结构,明显陷入了增长的困境。

事实表明,南非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转型势在必行。

南非的衰落,并非单由曼德拉政府执政之失误所致,而是众多因素交织之结果。倘若深究,便不难发现,一些政策的确加剧了南非的经济困境。

曾经南非位居“准发达国家”的行列,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方面,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政策的失误和短视,加上管理上的缺陷,南非的经济地位逐渐下滑,最终沦为贫穷国家之列。

现在南非正在努力转变这一局面,致力于重建和完善其工业体系,以期恢复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然而,国家的治安问题仍然是重振经济的一大障碍。

频繁的社会动荡和高犯罪率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国际形象,这需要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公共安全。

参考资料:

南非骚乱背后的经济弊端

刘钊轶

《不可不知的世界地理》 秋雨主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