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陈凯歌执导也翻车?甩锅明星得罪观众,还被指责爹味发言?

曾琪说娱乐 2024-08-28 14:29:28

飘前几天发文聊了《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戏内的满纸荒唐言,耗资两亿只为证明经典无法超越。

事实上,这片戏外的荒唐也不少,最直观的当属“一黛不如一黛”。

这事本来笑笑就过去了,但是胡玫导演偏不,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来持续性发疯。

当网友指出黛玉的扮演者张淼怡不符合原著时,导演四连发文,只为证明网络流传均为网友恶意P图。

她能从两万人中挑选出张淼怡是独具慧眼。

而她挑选出的张淼怡确实很会做人,被骂后发文一边卖惨还一边吹捧了胡玫导演的光荣履历,最后建议网友去买本《红楼梦》学习经典。

图源|微博@张淼怡

但是,她最对不起的难道不是花钱的观众吗?

胡导的嘴硬远不止于此。

上映后票房不佳是排片太少所致;

剧情啼笑皆非是网友有组织尬黑,网友不懂《红楼》,毕竟连著名红学家看完《金玉良缘》都鼓掌叫好。

胡导对批评视而不见,溜须拍马倒是一个都不放过。

以上发疯行为,她是真的想维护演员吗?

并不是,她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已。

如此种种的跳脚,胡导忽略了其中的本质问题:这是她作为创作者对观众解读影视作品的干预。

或者胡导根本还没明白,作者、作品和受众之间如今存在的矛盾。

咱内娱还有不少作品扑了使劲发疯的导演,似乎都不明白这个理儿。

胡导的发疯路数仿佛重现了科幻巨制《上海堡垒》的一些经典。

当年《上海堡垒》官博也曾同样的内容,四次发问:这是烂片????

答案有且仅有一个:是的!!!!

以上勉强称为是宣发的挣扎,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滕华涛导演,对观众的指指点点更为明显。

上映前,聊演员:我觉得他(鹿晗)演的非常好。

聊内容:全亚洲第一回。

路透点评环节,拉来郭帆坐镇。

郭导也是个实诚人,只夸特效和幕后工作人员,对剧情和演员只字不提。

最后导演亲自总结:

正常的,没有偏见的观众

都会喜欢我们的电影

气氛都烘托到这,已经静待观众的掌声和崇拜了,观众也很给力地回以豆瓣2.9分表明态度。

不过,滕导还算诚恳,没再嘴硬继续说教,而是给各方道了歉。

滕导微博

但不是所有导演都有这份觉悟。

说得是《燃冬》的创作者,自编自导的文艺片,体量不大,杀伤力却极强。

此后,燃冬变成了形容词。

当观众对《燃冬》中的表现提出质疑时,导演说:我在疗伤。

图源|bilibili@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 下同

进一步委屈:

又不抽烟不喝大酒(原片段有这句,官网删了)

那么儒雅那么温柔的一个人

无端端又被骂被攻击

最后留下一句:你可以说他不完美,但是不能说他不真诚。

首先,对一部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是自由的。

在我眼里,《燃冬》如果真的真诚,那那些匪夷所思的镜头想传达什么?

既然我有这些困惑和不解,我为何说不得?

创作者因为反响不在预期中就强行给观众上价值、道德绑架,又是何说法?

网友说前门楼子他聊胯骨轴子,看似很有道理,实际全是废话,左不过遮羞罢了。

不过某种意义上,《燃冬》在中国的影史上也算留名了。

不知道这样安慰后,导演还会觉得受伤吗?

当然,爱用这种春秋笔法转移焦点的不止他,还有大鹏和李玉。

细数大鹏这些年的作品,也算稳扎稳打。

去年《热烈》,阵容热烈,主演黄渤+王一博,配角上,内娱脸熟的都去凑了个热闹,宣发众星都上阵打call。

估计大鹏是想借力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上映前,大鹏亲口承认是先有的王一博,后有的《热烈》,《热烈》是为王一博量身打造的。

并给《热烈》下定义:劲爽燃。

图源|抖音@中国电影报道

去年暑期档总票房超160亿,《热烈》的阵容题材配上它7亿多的票房夹在其中多少有点不和谐。

很显然,票房并不如它的名字一般热烈。

于是作为创作者的大鹏,又开始叫屈:生而平凡,就不配被看见?

一时间摸不着头脑,定睛一看,这一来一回,不还是用诡辩的方式在干涉观众的观感嘛?

如果观众认定这部片不够劲爽燃,对题材不买账,就得被盖上忽视平凡人的戳。

《断·桥》一部tag是剧情/犯罪的片,票房不好居然要被导演李玉指责是观众不懂苦难。

“不看不是中国人”的味儿直冲天灵盖。

即便如此,以上还算是比较委婉的干预,更有甚者直接破大防明贬观众。

比男人更容易破防的是男导演。

比如咱久经浮沉的冯小刚导演,语出惊人。

那是不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

才形成了有这么多垃圾电影

话糙理也糙,这其中的门道冯导应该比观众更清楚。

观众审美的形成是一个长久过程,牵扯行业问题,只单单丢锅给观众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就好像厨师责怪顾客爱吃预制菜是一个理儿。

合理怀疑这是冯导在给《1942》爆冷没回本挽尊。

既然有这种认知,冯导去年炒冷饭的《非诚勿扰3》又作何解释。

拉来虞书欣镶边,大夸特夸虞书欣的台词“非常棒”。

现在一盘,这不是给电影扑街拉了一个最好的挡箭牌吗?

称赞虞书欣台词,看起来像是为流量弯腰,实际更像是拿流量来挡刀。

冯导毕竟混了这么多年,pua观众的手段还是高明些,多年前就为自己想好了说辞,不管何时都看起来正确。

这点,《浪漫的断章》导演得多学学。

一部抽象喜剧,意淫版《燃冬》plus,看到最后只剩下观众是傻子。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去年平遥电影节因为锁门而引起的闹剧。

只是隐隐约约有听说啦,片子太难看,主办方还锁了门不让走。

一开始导演还很平静地想听取观众意见。

观众1:应该送投奥斯卡,让国外友人去看一下我们的审美趣味有多么的高级。

导演:抽象喜剧,我喜欢这个描述。

观众2:我是阳江人。

导演:老乡。(嘻嘻)

观众2:阳江那么美,你为什么拍的那么烂?

导演:你为什么要出生在阳江?(不嘻嘻)

可能也回味过来抽象喜剧并非褒义,当场破防,直接开怼。

剑拔弩张,气焰堪比《小时代》撕X名场面。

年轻导演初出茅庐,功利心切想维护作品还算好理解,怎么名利已经丰收的陈凯歌导演也还爱破防呢?

不过唯一能让他破防的不是阿瑟口呼吸,而是观众批评《无极》(谁是亲儿子一眼辨出)。

只要察觉到对方对《无极》有一丁点负面情绪,陈导立马开喷。

柳岩提问:如果说,结果并不是预期那么好,会不会伤到你的自尊心。

陈凯歌爹味立马显现:我告诉你,我对你的话很不高兴。

《演员请就位2》里李诚儒坦言,因受评论影响,没看过《无极》。

还特地找补,是因为《霸王别姬》的水准太高了,陈导后面出的片子都没敢看。

陈导又不高兴了。

字字句句都在讽刺李诚儒老派。

苦笑.JPG

唯一一次聊到《无极》能笑出来的,是跟史航的对谈。

史航的舔味溢出屏幕,可把陈导舔开心了。

对观众更不用说,如雷贯耳“十年之内,没人能看懂《无极》。”

快20年过去了,观众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依旧无法理解,那陈导还要如何挽尊?

读者看四大名著会觉得超前吗?会觉得曹雪芹描绘至纯至净的女儿性需要等个几百年才能理解吗?

观众如何解读是观众的事情,名导的肚量未免太小了。

《无名》上线,程耳导演还特地跑到知乎发文。

程导知道电影拍完,导演应该少开腔,可是他忍不住啊。

生怕《无名》没热度,没票房啊,发现观众对此不买账又澄清是运营所为。

运营招谁惹谁了?

港片《风再起时》内地上映票房不理想。

导演洋洋洒洒数千字长文,大意是哭诉自己的心酸委屈和不易,票房不理想是大陆的审查和资本的锅,我已经很努力了。

总结三个字:快掏钱。

当然,干预最严重的还数于正。

三天两头搁热搜上蹦跶,从作品立项到售后,于妈都能给你包圆了。

《墨雨云间》开机,于正:

售后:

《玉楼春》《为有暗香来》,如今的《临江仙》,几乎每一部剧开播前后都强行搞灌输。

就差把饭嚼碎了喂到观众嘴里,还得一水好评,不然就要小心于正的平底锅文学。

谁说只有烂片能让观众记住,这些因为烂片发疯的导演,也在中国影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了一笔。

上映期间的种种自欺欺人式的发疯,表面看为了票房,为捞一张电影票钱。

实际上都是这些创作者一次次在强调自己的“作者中心论”。

即:我是创作者,只有我对电影的评价才算数。

更进一步解释了开头,胡玫发疯称对张淼怡的维护,实际是在巩固自己在这次创作中的地位。

他们那样理直气壮,是因为觉得作品的最终解释权只归他们所有。

当这种权威被挑战的时候,难看的嘴脸就再掩藏不住。

可是哪怕退一万步讲,是咱观众瞎评了大导的杰作。

那胡玫对《红楼》的评法就不瞎?

薛宝钗演员对人物的点评是,宝钗没有得到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所以肯定很遗憾。

老实说,我一点不怪她,这样一个新人能有什么解释权?这显然就是导演给她灌输的歪解。

胡玫后续一直在提宝钗那曲《终身误》中的“意难平”,想必她所理解到的“意难平”便是没有男人、孤独而死,而完全没想到宝钗作为一个冷静的智者,视角不可能狭隘至此。

宝钗连咏螃蟹都能写出“眼前道路无经纬”这样大悲大悟的句子,把她视作怨妇,甚至是宝玉的又一个活爹,这种点评我们就该忍着?

《金玉良缘》编剧为演员讲戏

还有黛玉的演员,她所说的那段“倒回七年我还是会接这个角色”的话,我认为情有可原,甚至有些心疼她被人攻击外貌。

黛玉的美是近乎虚幻、失真的,换成谁都有可能相形见绌,陈晓旭本身不是绝代美人,靠着极度伤身的入戏,才捕捉到一些神韵。故我觉得对新版演员骂“丑”,多少刻薄了点。

另外让我于心不忍的还有,她对黛玉的解读大体并没有问题,只是表演出来不像那么一回事。

所以,这位演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那句“最对不起胡导”。

姐们你醒醒啊,是她乱教乱评带歪了你,你一个新人替她背什么锅?

导演都爱指责观众的表达。

然而,这群创作者们不光自己在生产更有毒的表达,还在带坏新人、破坏行业生态。

观众的声量能有多大?而这样一部两小时电影,对《红楼》这样的百年艺术的戕害,都无异于参汤里拉老鼠屎。哪怕这粒屎沉到锅底化了不见了,你这辈子也会记得这种恶心感。

他们写这种垃圾剧本污染全球的时候那么理直气壮,怎么如今偏不让观众写几条短评了呢?

姜文曾在《十三邀》上聊过,导演不该干涉观众的评价。

因为好坏

跟我没关系

作品是创作者的表达,作品成型推出就到此为止,剩下就别挤占观众的表达的空间了。

这些虚名浮利成为了导演塑金身的原材料,却忘了回归作品本身。

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也曾点出——

只有时间、历史能大浪淘金。

控评没办法把糊豆控成天王巨星,让观众闭嘴自然也不会让《金玉良缘》入驻豆瓣top 250。

学者罗兰·巴特曾哀叹,“读者没有历史、传记、心理”,世界永远围绕着怎么解读某部作品、某位艺术家才是恰当的,问题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在乎过读者的权力?

“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极其激进地这样说道。

但其实何须要置作者于死地,只要他们肯闭嘴就好了。

观众如何解读一部电影,这是观众的事,哪怕shit里闻出花香也是观众的事。

但是创作者不能按头说shit里能闻出花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