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为青少年提供更加普惠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纳入“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月15日下午,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会上,多名来自教育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更多关注。近年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家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三方面。”为此,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陈民建议,通过多种政策保障年轻父母陪伴孩子,在社区建设活动空间,举办父母课堂,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密切关注青少年心理变化,为青少年提供更普惠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钟耿涛建议,一方面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帮助青少年将“小我”转化为“大我”应对心理挑战,另一方面完善美育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健康娱乐活动让青少年减压、提升自信、建立情感连接和激发创造力以保持心理平衡。
省政协委员、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党委书记黄晓娟表示,今年省十件民生实事有两件与教育相关。为此她建议,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家社协调育人,提高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同时搭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心理监测预警体系,以“树洞”“虚拟人”“AI心理咨询师”等技术,更友好、高效推动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工作。“还要提高对特殊人群教育关注度,要特别关注因心理问题休学的学生情况,这需校家社协同努力。”黄晓娟说。
省政协委员,阳江市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梁峻荣建议,从源头破解学生心理健康难题——要加大对准父母群体的培训指导,鼓励多家庭社交,提高班主任心理疏导能力,增加体育课比重,重视劳动教育。
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科信委主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夏俐在《利用人工智能与心理筛查技术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提案中指出,传统心理健康监测评价方式效率低、准确度差难以应对庞大学生群体。他建议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评价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四位一体”共育机制,推广心理健康AI产品,完善经费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健全心理咨询数据安全、隐私管控体系等,构建系统性工作体系,包括建立家校社医协同机制,休、复学机制等,营造积极心理环境,重视家长教育,抵制不健康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