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中,郑俊怀是一个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曾被誉为 “中国乳业教父”,在乳业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其命运却充满了波折与戏剧性。
1993 年,郑俊怀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商业智慧,成功将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制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公司。在此之前,这家奶食品厂面临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困境,但郑俊怀凭借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如推行承包责任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实施定岗定责多劳多得等措施,使厂子扭亏为盈,并逐步发展壮大。此后,工厂的业务不断拓展,夏天生产冰激凌,冬天生产奶粉和奶茶粉,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呼市农垦系统效益最好的企业。1996 年,伊利成立集团公司并顺利在 A 股上市,这一成就离不开郑俊怀的辛勤付出和战略眼光。
伊利
牛根生最初只是厂里的洗瓶工,在郑俊怀的赏识和培养下,逐渐成长为伊利的副总经理。他业务能力出色,带领团队使伊利牌雪糕在全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伊利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郑俊怀坐镇指挥,牛根生前线开拓,他们一度被视为黄金搭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权力之争逐渐显现,郑俊怀注重树立个人威信,在公司决策中逐渐走向一言堂,对不服从命令的员工进行免职或辞退。而牛根生因手下聚集了众多人才,引起了郑俊怀的警惕,两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滋生。另一方面,他们的经营理念也出现了分歧,郑俊怀主张稳健经营,牛根生则倾向于大胆挺进。最终,矛盾不断升级,牛根生在 1998 年多次提出辞职,并于当年创立了蒙牛公司。
郑俊怀
1999 年,国企 MBO 兴起,郑俊怀在这一浪潮中陷入了违规操作的漩涡。他联合几个心腹秘密成立了 “华世商贸”,目的是收购伊利股份。其操作手段包括安排奶牛场场长贷款给 “华世商贸” 用于购买股票,收购完成后又以伊利股份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归还奶牛场。这种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和市场规则。尽管在他的操控下,初期操作看似顺利,但纸终究包不住火。2004 年,独立董事俞伯伟公开质疑郑俊怀违规投资国债等问题,并提及 “华世商贸” 问题,要求进行审计。郑俊怀强行罢免俞伯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官方介入。2004 年 12 月,郑俊怀及伊利集团 4 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刑事拘留,“华世商贸” 事件东窗事发,郑俊怀被判入狱服刑六年,他在伊利的辉煌历程戛然而止。
按照刑期计算,郑俊怀本应在 2011 年出狱。在此期间,中国乳业经历了诸多重大事件,蒙牛发展迅猛,先后引进外资、成为 “中国航天员专用奶” 赞助商、夺得央视广告标王并在香港上市。而三聚氰胺事件则给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伊利也未能幸免。郑俊怀出狱后,未能重返伊利,他试图追讨原属于自己的伊利股权。他此前为管理层收购(MBO)做了两手准备,除了 “华世商贸”,还涉及注册于 2001 年底的启元投资。启元投资由郑俊怀和伊利高管注册,持有伊利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期权奖励。郑俊怀出事后,其在狱中的股权转让协议引发了后续的法律纠纷。他起诉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要求撤回转让协议,但一审败诉,上诉也未成功,与伊利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刘根生
2018 年,一起自媒体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有自媒体发文称伊利董事长潘刚被带走调查,伊利迅速否认并报警。随后,伊利发布声明指认郑俊怀是幕后关键人物,并揭露其多项违法犯罪情况。二审法院驳回郑俊怀的上诉请求,“伊利谣言案” 宣判相关当事人获罪。2019 年,郑俊怀被收监。2021 年,他又被指控挪用资金收购伊利股份国有股权。2023 年,郑俊怀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与前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于 2023 年 8 月中旬服刑完毕。
伊利
回顾郑俊怀的 40 年乳业生涯,他与伊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为伊利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也因个人的不当行为陷入困境。他试图牢牢掌控伊利,却最终酿成悲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根生,他在离开伊利后创立蒙牛,取得了一定成就,并捐出蒙牛股份致力于慈善,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郑俊怀的经历为中国乳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警示着企业管理者在追求企业发展和个人利益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秉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乳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变革,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内部管理和合规经营等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乳业应汲取这些经验教训,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推动整个行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传播正面信息,没有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删除内容!如有不准确信息,请告知,我们将尽快作出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