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制度,没有动作:国企经理层“刚性退出”难在哪里?

老吴说果 2024-09-29 03:28:22

作者:吴刚梁

近日,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国资委相关领导表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不能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会议要求,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尚未开展该项工作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在年底前真正行动起来。

图:吴刚梁老师在浙江大学为陕西省国企创新与改革专题研讨班授课

健全市场化机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及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改革任务。实践中,主要是推行劳动、人事、分配这三项制度改革,其中针对经理层成员的任期制契约化改革,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任期制契约化,可以称得上是国企改革的一项创新。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但引入了职业经理的任期制度和契约精神。具体而言,“任期制”就是国企的经理层成员也有一个事项确定的任期,一般是2-3年,到期就要自动退出,除非董事会重新聘任;“契约化”就是经理层成员如果业绩不好,一般来说是低于70分,就要进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即所谓的“刚性退出。”

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相比,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要兑现“两能”,即“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多能少”;而职业经理人是“三能”,即在“两能”的基础上,还要实现“能进能出”。相比较而言,国企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干部,其职业风险比职业经理人更小一些,至少没有失业的风险,大不了当个普通干部。老吴认为,可以把任期制契约化视为“半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毕竟是政府办企业,存在很多特殊情况。当前,完全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但任期制契约化作为一种过渡制度,按照改革要求,当前必须“全覆盖”。

据老吴了解,在深化提升行动阶段,任期制契约化要进一步提质扩面,上升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的“新型经营责任制”。具体而言,就是在任期制契约化的基础上,一是横向扩围,从经理层成员扩大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非经理层成员,同时做好精准考核,将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也纳入考核范围;二是纵向延伸,将中层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也纳入其中。

国有企业虽然普遍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制度,相关人员也签署了“两书一协议”,即《年度任务书》《任期任务书》和《聘任协议》。但是,这项改革在很多地方只是走了一个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以至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强调国有企业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可见,决策层也知道,这项改革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基层将以各种形式主义来应付上级的考核与检查。

那么,“刚性兑现”到底难在哪里呢?根据老吴的调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干部管理体制。当前,不少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的经理层成员(含副职)由组织部门直接任免与考核,属于中管干部、省管干部或市管干部。

这些年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但实践中,总是搞行政化容易、搞市场化难。国企经理层有经营业绩考核与综合评价,有干部调动、挂职、交流和严格的退休制度,等等,很难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在这种国企干部管理体制下,末尾调整与不胜任退出谈何容易。

第二,配套改革方面。要想让经理层成员口服心服地退出,必须有相应的授权与激励机制,像职业经理人那样,做到权责对等。但是,目前国有企业授权经营体制并不完善。实践中,出资人、董事会、党委都是经理层的“婆婆”。在很多国企,总经理只是名义上的“老总”,没有提名副总经理的权力,连中层干部的任免权都没有,甚至无权辞退一名普通员工。总经理基本上就是光杆司令,没有赏罚权,也没有资源调配的权力。

另外,经理层自身薪酬也严格受工资总额预算影响,且国企平均主义还比较严重,经理层成员虽然现在也拿“年薪”,但总体收入与改革前也没有多大差别,无非是薪酬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与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水平相差甚远。

第三,客观条件限制。有多国有企业地处偏远,工作条件差,薪酬也没有竞争力,能够留住现任的经理层成员就算谢天谢地了。此外,很多国企处在特定行业和特殊领域,专业性很强,技能属于偏门,比如机场管理,殡葬服务,当地的经营管理人才屈指可数,发达地区的人才不愿意过去。因此,这类企业即使实行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也找不到可以替补的管理人才。

第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各项国企改革任务中,三项制度改革是针对“人”的改革,触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实践中,基层总是想方设做表面文章,应付考核与检查。比如,有些企业对于按要求需要退出的经理层成员,降半级“发配”到集团另一家子企业,不到一年又重新聘回来。

老吴在西部某国企调研中了解到,该企业有6%的不胜任员工市场化退出比例要求。但是,国企开除正式工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后来,企业有一名员工因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人事部门喜出望外,便把其统计到市场化退出比例中去“充数”。这种做法,就属于典型的“用违法违纪、到龄退休、主动离职等替代业绩考核不合格的退出”。开除普通员工都这么难,经理层退出就更难了。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1 阅读:316
评论列表
  • 2024-09-29 18:17

    建议在亏损企业未位调整,首先调整领导下来。盈利企业整体运转正常,末位员工也比亏损企业高位员工能力强。

  • 2024-09-29 15:24

    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岗位取消!他在清闲岗位一躺,一辈子也不会出事!倒是在一线的人时常出事,然后你把出事的人调整了,你说她能服气吗

  • 2024-09-29 11:56

    就问一句改革优化完基层能给涨点工资不?现在是基层一年5万领导一年18-25万,要求不高基层一年8万就行

    行 者 回复:
    知不知道领导为啥哪那么高,就看你这言论就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