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东北的广袤大地上,有一处被群山环抱、江水滋养的学术殿堂,它便是坐落于吉林省通化市的通化师范学院,一个听起来既朴素又充满书卷气的地方。若你问起吉林省东南部有何高等学府能独领风骚,当地人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自然是通化师院了!”此校,乃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白山脉的怀抱之中,熠熠生辉。
通化师范学院的历史,若细细道来,那可真是源远流长,颇有几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味。其前身,乃是1929年成立的辽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化师范学校。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而教育之光却在这片土地上悄然萌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58年,这所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新的征程。再到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它终于升格为通化师范学院,正式踏上了本科教育的广阔舞台,从此,通化师院的名字,便开始在教育界传唱开来。
时至今日,你若漫步于通化师院的校园之内,定会为其规模之宏大、设施之完备而赞叹不已。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那洋洋洒洒的记载,学校占地面积已达49万平方米,相当于七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走上一圈,怕是要费上不少脚力。建筑面积更是不得了,23万平方米,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一应俱全,仿佛是一座微型的学术城市。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高达22105.9万元,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如同师生的得力助手,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至于馆藏图书,那更是数不胜数,总量已超过200万册,涵盖古今中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应有尽有,简直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
说到学院设置,通化师院也是别具匠心,共有20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宛如二十一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又相互辉映。更有6个校级科研院所,如同科研的发动机,不断推动着学术的进步与创新。本科专业多达48个,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9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9个,无论是想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还是想在其他领域大展拳脚的青年才俊,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教师队伍,乃是学校的灵魂所在。通化师院深知此理,故而汇聚了967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就有771人,他们或学识渊博,或技艺高超,或温文尔雅,或风趣幽默,总之,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绝技。在这样的师资力量的熏陶下,学生们怎能不茁壮成长,展翅高飞?
再看学生人数,那也是蔚为壮观。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2110人,专科生1077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更是高达25766人。这些人,有的青春洋溢,有的沉稳内敛,有的怀揣梦想,有的脚踏实地,他们共同构成了通化师院这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一所学校之所以能被人们铭记,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雄厚,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核——校训。通化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广业,与时偕行”,这八个字,简洁而深刻,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又强调了对广阔天地的追求;既要求师生紧跟时代步伐,又鼓励大家勇于创新,不断前行。这校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师院人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通化师范学院,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不如那些百年名校那般响亮,但它却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梦想。这里,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梦想的起点;这里,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有轻松的学习氛围;这里,培养出了无数的栋梁之才,也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走进通化师院,你会发现,这里既有鲁迅笔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与担当。师院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他们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都能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总而言之,通化师范学院,这所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公立大学,虽非历史最悠久,也非规模最大,但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社会栋梁。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通化师范学院,一个值得你深入了解,更值得你骄傲与铭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