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灭掉张士诚的?这似乎是当时历史的必然选择

吕布省愚 2024-04-04 09:35:51

四十岁前的朱元璋系列合集之(9)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0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3 分钟)

常言道,夜已沉默之时,便是阐述心扉之时。或许,读者到此会疑惑了,怎么一位历史类的博主准备讲情感了吗?那倒非也,历史类的博主讲述的故事始终绕不过历史,就像省愚时常所说的话语:“您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历史。”

和以前一样,今日,咱们依然讲明朝的历史故事,依然讲述四十岁前的朱元璋,逐步还原他是如何从一介草莽变身为帝国至尊的路途。上一辑,我们介绍了中世纪地球上最大规模水战-鄱阳湖之战的始末。没错,这场战役带走了朱元璋劲敌陈友谅的生命,也使朱元璋尽数吸收了原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笔者在讲述陈朱二人轶事的时候,爱用“陈友谅心急”且“朱元璋淡定”来作为故事主线的铺垫,至于为何这么评述还请各位朋友移步前面几辑进行指正。

又再一次提及这位传奇的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与其同时期另一位竞争对手张士诚之间又有哪些纠葛与故事呢?最终获得胜利的朱元璋这过程中到底有经历过哪些深埋于史料的细节呢?今日趁此机会,省愚就为大家讲述一番“朱元璋灭张士诚”的故事。

·从互有攻守,到刺刀见红

其实最开始,张士诚或许打心眼里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甚至张士诚根本就不认识朱元璋。毕竟,当时朱元璋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名小卒。然而,当时间点来到公元1356年,这一年,28周岁的朱元璋已经展露头脚并且也有了自己的羽翼之时,一切便从此刻正式开始。

在此之前的公元1354年,时年33周岁的张士诚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在原本复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张士诚虽说一直低调,但也很难遮掩住自己的羽翼渐丰。而让张士诚与朱元璋之间真正开始产生利益纠葛的,则是公元1356年的镇江争夺战。

1356年农历三月,朱元璋派遣年轻的徐达攻克镇江,而镇江这块地还没有坐稳,几个月后,张士诚的军队拍马赶到。那年七月,张士诚派遣水军前来攻打镇江,被朱元璋这一方击退。朱元璋也是没想到,原本看上去不争不抢的张士诚也觊觎他刚夺下的镇江,那么在特殊时代的特殊身份的加持下,二人兵戎相见似乎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既然必定要兵戎相见,那么就不如先发制人。朱元璋于击退张士诚的同月派徐达、汤和、胡大海、常遇春等率军攻打张士诚控制的常州。然后,这一战,朱元璋率先失去了一员猛将。

朱元璋的濠州老乡耿君用现在史料已不可考其生年,根据常识推测其当时年纪大概在50岁左右,便是朱元璋麾下年纪最大且经验最为丰富的将领。1356年七月,朱元璋与张士诚在常州路开战的同时,耿君用援防被张士诚军进攻的宜兴县。耿君用亲临前线争夺栅栏,在栅栏前被张士诚一方用槊刺死。从互有攻守的态势下,到刺刀见红,大将殒命。耿君用去世后,他的总管职位以及部将,尽皆由其子,后来著名的明初功臣长兴侯耿炳文继承。

常州之役时间长达半年,最终在1357三月决出了胜负,朱元璋一方获胜,攻克下常州。能够想象,当时耿炳文的心情,眼中带泪,泪中却又藏着杀机。

苏州报恩寺,一座见证历史的古建筑

在拿下常州之后,朱元璋于同年派耿炳文攻占长兴,这里也能解释为何后来论功行赏之时,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同时,朱元璋又派赵继祖、吴良攻下江阴,成为向江浙方向进取的通道。是年七月,徐达部乘胜东进,攻占常熟、无锡。同时,朱元璋派胡大海等率军向安徽东南和浙江进军,攻取徽州、建德。

所以说,还是不能轻易且草率地去看低某个人,朱元璋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也就几年时间。换言之,到1357年的秋天,张士诚肯定不敢说不认识朱元璋了。

·从亲率大军,到暂时和解

时间点来到公元1358年农历十二月,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从安徽宣城南下,增援麾下大将胡大海。此时的朱元璋更多上演的是声东击西的戏码,他同时又派胡大海养子胡德济诱敌,夺占婺州,也即是如今的浙江省金华市,意图从南面包围张士诚。

一个月后,双方交战陷入胶着后,朱元璋再次派兵攻打临安,二月再攻打湖州、诸暨。三月,张士诚攻打江阴,被吴良、吴祯兄弟二人击退。是年十二月,张士诚派兵集结分水县想要夺回婺州,又被朱元璋派何世明击败。

此时,朱元璋与张士诚之间实力的天平早已经倾斜,朱元璋算是控制了今浙江省西部、安徽省南部,巩固了地盘。随后,朱元璋暂时和张士诚和解。因为,此时,朱元璋需要全力对付西部的陈友谅。

·安丰之围,将军顿首

朱元璋专心对付陈友谅的那几年,的确在史料中很难看到朱元璋与东面的张士诚之间有过多的交集。那么朱张之间的争斗又是何时再起纷扰的呢?这还要从朱元璋失去两位大将说起。

至正二十二年,是为公元1362年,这一年朱元璋失去了两位大将。

早年跟随朱元璋的胡大海与耿再成,曾于1359年攻下了浙江省境内的处州,也即是如今的丽水。当时处州原本是苗将把持的区域,此番被胡大海、耿再成攻下后,尚不知有几多深厚的根基,没想到也就在三年后,发生了变故。1362年春天,处州反叛,诛杀了胡大海与耿再成,连同胡大海的儿子胡关住也一同被害。那么,这与张士诚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反叛后,处州当地的将兵尽数归降张士诚。

曲径通幽处,历史的答案藏在细节里

有了处州在手,张士诚便一心再想将势力范围深入浙江,便派军攻打诸暨,诸暨守将谢再兴坚守,击败张士诚军,收复处州。这谢再兴可不是外人,他既是朱文正的老丈人,又是徐达的老丈人,但是理论上他的年纪不会比徐达大太多。因为处州叛乱导致朱元璋两位大将殒命,结合处州事件后张士诚觊觎整个浙江,朱元璋不得不再次面对与张士诚之间的战斗。

一年后的1363年二月,张士诚再派吕珍率兵攻取安丰,这场战役中,张士诚俘杀了原本为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刘福通在红巾军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张士诚除掉了刘福通,这一行为也能看出张士诚的直接意愿。作为应对,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等部前去救援击败张士诚军,解围安丰。

·没有了陈友谅,就紧盯张士诚

真正让朱元璋可以安心对付张士诚的时间节点,自然是在上一辑咱们所讲的“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的故去,让朱元璋可以一心一意对待眼前这位富甲一方的军阀。

不过,张士诚面对实力强大的朱元璋,他自己倒是总按照先发制人的态势实施自己心中所想。公元1364年年底,张士诚攻打长兴,没错,就是前文我们讲到的耿炳文的福地,这一次,张士诚被汤和、耿炳文击退。1365年二月,张士诚再次出兵攻打新城,又被李文忠、胡德济击败。此处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亲姐姐的儿子;而胡德济也不是外人,他便是上一段我们讲到胡大海的养子。

张士诚总是率先发动攻击的一方,但似乎也总是失败的一方。他当时辖地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这对于朱元璋来讲,可计划先攻淮东,再取浙西,剪除两翼之后,最后攻平江,也即是张士诚政权的首府,现在的苏州市。

历史类博主选择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哲理图片

紧接着的1365年冬季至1366年的夏季,朱元璋便针对这一系列的计划开始实施行动。1365年农历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这两位青史留名的将军率马步舟师大军进攻张士诚所辖淮东地区,攻克下海安,又围泰州,并且还击败了张士诚援兵。一个月后的闰十月,徐达大军再克泰州,北围兴化、高邮。张士诚向朱元璋所辖的宜兴、安吉、江阴进攻,均遭失败。半年后,1366年三月至四月,徐达部再次攻克高邮、兴化、淮安等地。换言之,那段岁月里,这些地方便在张士诚与朱元璋手里不停地兜兜转转。

在朱元璋分兵攻占南通、濠州、徐州等地后,尽数占领淮东。

·最后的战役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此时的张士诚,虽说或许还有着不菲的家财,但是军事实力,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公元1366年农历八月,朱元璋再次命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围攻湖州。此时,紧邻着太湖的湖州,已经是张士诚手里难得的缓冲之地了。所以,张士诚势必要守住此地。

所以,他派司徒李伯升潜入城内督战,又派朱暹、吕珍等将领率兵六万前往增援。徐达围城打援,在城东旧馆将朱暹的援军包围。同年九月,张士诚再派遣兵增援,又再一次战败。与此同时,杭州与嘉兴也还在张士诚手中,所以朱元璋命李文忠率部攻打杭州,指挥华云龙率部攻打嘉兴。

一月以后的同年十月,徐达攻打旧馆,张士诚六万援军投降。

在苦苦坚守三个月后,当年农历十一月,太湖吹过的寒风吹过了张士诚以及湖州将帅的每一寸肌肤,迫于现实压力,张士诚部下的湖州守军全数投降。至此,杭州、绍兴、嘉兴等地相继投降。到此时此刻,张士诚手里仅留下了自己的老窝-平江府,连同周边的通州、无锡以及松江与嘉定等地。可以说,战争持续到这一步,胜负早已定夺。不过有一说一,您看,张士诚的眼光真不错,这些地方便是如今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苏锡常以及上海。

当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兵围攻平江,对平江形成北、西、南合围之势,徐达屯葑门、常遇春屯虎丘、郭兴屯娄门,华云龙屯胥门,汤和屯阊门,王弼屯盘门,张温屯西门,康茂才屯北门,耿炳文屯城东北,仇成屯城西门,何文辉屯城西北。

朱元璋强调对百姓秋毫无犯。徐达部在鲇鱼口、尹山桥等地击败了张士诚外围军,并在官渎焚毁了张军千余战船。1367年正月,松江府、嘉定州相继投降,平江更加孤立。

朱元璋军在城外构筑长围,搭起木塔、筑敌楼三层观察城中,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张士诚居然顽强地率领平江军民坚守了八个月。

围攻这八个月时间里,张士诚士兵抵挡不住,将士多降。张士诚也先后两次突围不成。六月初七,张士诚之弟张士信被炮炸殉难。是年九月,徐达攻入葑门,常遇春攻入阊门,张士诚部将唐杰、潘元绍等尽数投降。

张士诚率最后的残余势力也在巷战中失败,自杀未成后,张士诚被俘虏,通州、无锡等地相继投降,张士诚的大周政权灭亡。

回到主题上,我们再来看,朱元璋是如何击败张士诚的呢?一步一步蚕食,一步一步逼近,绝不轻易主动出击,以防守反击的姿态将张士诚的下属之地尽数收入囊中。言及此,又不得不提及朱元璋的内敛与厚积薄发。在那个特殊的迷离岁月中,这样的气质最终铸就了他成就霸业的基础,这或许也是历史在那个时间节点下的必然选择。

“读史知今世,来者犹可追。读史知未来,鉴往纠昨非。”这里是您的老朋友省愚杂谈,让我们下一辑,不见不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