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站藏身开封近三年,隐秘小院因之上演谍报风云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0-14 18:35:16

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情报处开封情报站旧址位于开封市马府坑街19号

夏日的阳光,肆意地挥洒在开封市龙亭区的的马府坑街,三三两两的老人吃过午饭,多选择坐在阴凉处休息。周边一排排低矮的旧房子,与周边现代的高楼大厦对比鲜明。其中的25号院,显得有些特别。

提起这个院,闲坐的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那个院解放前是共产党的情报站。”“院子可深,经常关着门。”……

这个小院,就是十八集团军总部开封情报站,代号51号。

向北通过一条五六十米长的狭长胡同,尽头是一处老旧的院落,院落大门向南开,跨入大门,是一座东西长的庭院,东侧一户人家是翻修过的红砖平房,有人居住;北侧中间是3间瓦房,房屋衰败门落锁,蛛网粘连,已很久无人居住;西屋也是3间瓦房,虽然年久但房屋整体结构完好,一对老夫妻已在此住了将近60年。

住在西屋的扈老太说:“设施环境都太破了,现在这个院就剩下我们东西两户有人住。”

据扈老太回忆,他们家从上世纪60年代搬到此处居住,房子是公房,他们租赁付费,每个月50元。“我们原来不知道这里是啥背景,后来常有人来看房,说解放前这里是共产党的情报站。”对于情报站的情况,两位老人了解并不多。

从四周,并特别是站在屋后的北陶胡同察,可发现25号院位置的“不一般”。

该院位于胡同的最里边,距离主干道马府坑街五六十米,从街口走到院子,需要经过2处院门(已拆除),可以说“曲径通幽”。西屋北侧紧临另外一条路——北陶胡同,也可以说这里是“后门”。

这些“不一般”的位置,来自情报站站长郭有义的自述,原因一是院深不引人注意,二是房后临街有敌情方便越墙逃跑。

68岁的郭安东,是河南警察学院的退休教师。他是51号情报站创建者及站长郭有义的儿子,对于这里的情况,他有发言权。

郭有义,河南林州人,1909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学习,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开封建立情报站前,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解放后,曾任北京市第十二区区长、西北局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76年在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离休。

“父亲生前很少讲关于情报站的事情,因为这是隐蔽战线的工作。”郭安东说,解放前他们家是地主,条件不错,但是他父亲并没有安分守己,而是毅然去北京上求学,接受新思想,投身革命。

为何选择郭有义去开封建立情报站?郭安东说,这和他们的家庭关系有关。大学毕业后,郭有义在延安工作。当时党中央号召有志青年奔赴敌占城市工作,特别是在敌占城市有关系的人要踊跃报名。巧合的是,郭有义一个本家爷爷郭瑊蕴是“伪河南省财政厅厅长”。

1943年2月,十八集团军总部参谋长兼情报处处长滕代远,指示郭有义进入开封开展情报工作。

郭有义凭借和“厅长爷爷”的关系,谋得“伪开封市契税局事务股主任”职务。

正是靠着这层关系,郭有义在敌占区有了“正当”职业,随后他以此职业为掩护站稳脚跟,长期潜伏,筹建情报站。

1943年8月,经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批准,十八集团军总部开封情报站正式成立,代号51号,郭有义任站长。马府坑街25号院就是情报站所在地。

51号情报站成立后,下设联络站(设在妓女检治所),郭有义介绍章铭、曾洁光到妓女检治所工作,联络站由曾洁光负责,接待来往人员并传递信件,还将安阳地下党员、铁路工人刘洪涛调来做情报站交通工作。

不久,郭有义直接发展“汪伪南京大陆通讯社开封分社记者”张以成为共产党员。1944年,他派张以成先后与民权县伪军警备队队长朱广仁、兰封县伪军警备联队联队长张绍儒建立联系。

抗战胜利后,张、朱二人所领部队被整编为河南保安第三旅,后改为河南保安第五团,二人担任正负团长,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保安团,实际上已成为共产党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在豫东战场上,为配合解放军歼灭有生力量做出了很大贡献。

情报站紧盯伪河南绥靖公署主任孙良诚身边核心岗位发展情报力量,孙良诚副官张士瑞、栗福德,电台台长董国英,孙部营长裴晋三均被发展为共产党员,适时掌握日伪城防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军事行动等。

情报站还发展“伪警察厅指纹检验所”人员万景春,火车司机、司炉、售票员等为我所用。同时,情报站成员还打入“伪庞炳勋部开封执法队”、“伪开封铁路局铁道别动队”等。这些行动,为情报站收集、转送情报和接送安排来往同志提供了方便。

比如,发展“伪警察厅指纹检验所”人员,可以为出入敌占区的同志提供通行证件,当时日伪政权为了加强控制,对跨区域来往人员要求提供类似“良民证”的身份证件,这个“指纹检验所”就是办理证件的机构。

在此期间,51号情报站收集了许多日伪部队兵力部署和调动,政府机构、特务机关、汉奸组织名单,社会经济等军事、政治情报。

抗战胜利后,51号情报站住房(马府坑街25号院)被国民党军统抢占,整个情报机关及联络站都转移到胡万杰后院。

到1946年5月,情报站改为中国共产党开封市工作委员会,存续近三年时间。

三年中,情报站坚持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相结合、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上层争取和下层发动相结合,发展了一批覆盖日伪党政军警特部门的情报关系,搜集了许多重要军政情报,壮大了党的组织和力量,为保卫根据地安全和开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寒冬,开封解放前夜,一对年轻的革命夫妇,共产党员胡万杰、郭向新惨遭敌人杀害。

这对夫妻是河北安次县人,但他们活动轨迹主要在开封,为51号情报站做了大量工作。

1943年胡万杰结识郭有义,后经介绍,他们夫妻二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开律师所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上文提到的发展“日伪记者”“指纹检验室员工”“打入日伪军队执法队”等,胡万杰都是直接或间接联系人。

特别是,胡万杰夫妇的家已成为情报站的联络机关,解放区、根据地派来的革命同志,都在这里落脚,受到各个方面的照顾。

抗战胜利前夕,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派席一到开封,当时开封城四门紧闭、全城戒严,胡万杰以侄儿马良执守开封南门的有利条件,安排妻子郭向新巧妙周旋,安全地把席一护送进开封城,住进自己家里。

1947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胡万杰、郭向新夫妻被捕入狱,面对国民党的酷刑,二人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其间,胡万杰还以自己的雄辩才略,给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写了一封洋洋万言的“狱中上书”,论述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历史规律。

1947年12月25日深夜,二人被杀害于开封西南城坡。在开封烈士陵园内陈列有这对烈士夫妇的塑像。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