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虚构未来的“美国内战”电影被拍了出来,是为了隐喻什么?

波波谈影剧 2024-04-21 20:36:40

当今世道纷乱,国际间战云密布,常有人预言终局将近!

同时假新闻充斥网络,有相有片未为真,人心分化,各自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网络上互相攻击愈来愈烈,和平沟通之路似乎愈来愈远。

在电影创作上,探讨这层世道人心的作品一直不乏,但敢于想象且拍摄自家国境的未来内战的,亚历克斯·加兰导演的新作《内战》 谈的就是这个大胆的题材,看似危言耸听,拍来竟然充满实感,甚至有感如预言故事般惊心动魄。

“亚历克斯·加兰”不是新鲜的名字了,在写小说、做编剧、任导演三方面都有成就的他,最为主流观众熟悉的,应是他为丹尼·博伊尔编写剧本的《惊变28天》。

如今回看,这部丧尸类型敌托邦世界电影写的虽然是外部(病毒)的威胁,实际上已开启了他对资本主义世界、唯利重私社会的控诉,到末段对武装势力的独裁、残暴、厌女等等劣行的描绘,也贯彻他后来对男性暴力的思索,包括反英雄式动作片《特警判官》的剧本创作。

恶人当道,以暴制暴有时候似是有其必要,但没有制衡的暴力终会衍生极权;

亚历克斯·加兰想写的不只是对应外部敌对者以后无法制止的军事集团或宰制策略。

反而是对社会现存的“内在”制度和思维中隐藏的暴力基因的思考。

这部电影如果换转在传统的好莱坞商业导演手上,这不难想像会成一部大型战争片,就是在纽约与华盛顿已可拍出连番枪林弹雨式巷战,但亚历克斯·加兰没往这方向走,只有基本的动作场面;借一群战地记者的视角,侧看战场上的众生相,再谈战地记者应有的使命、如何处理自身感情创伤,拍来不乏悲天悯人的效果。

即使《内战》非为大型战争片,几场动作大场面绝不比大制作失礼,纵有大量文戏更是剧力万钧。有看过导演前作已知道,其高手在不独是营造大场面,光是文戏已让人如坐针毡,数场生死一线的抉择更是紧张得如同亲历其境般。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倒较像深度版的《人类清除计划》,在一个已经彻底崩裂的社会环境中,人性的阴暗面可以有多尽?粉饰太平、政治冷感,又能否置身事外?

故事借一场虚构的战争灾难,侧写当今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惊心结局,震撼力迫人.

《内战》绝对会成为2024年度重要的电影之一。

美国政治近年争议不断,极端思想越演越烈,暴力事件无日无之,自然是亚历克斯·加兰关心的对象。即使是以娱乐为先的超级英雄片,也有对排外思想和独裁复辟的警惕,例如《神奇女侠1984》对社会乱象更有责任感的创作者自然希望作出更严肃的讨论。

同年加兰开始《内战》的剧本构思,次年美国发生“1.6国会暴乱”事件,更激发了导演的忧虑。

极端的政治思想发酵,两极化的长期对立,缺乏沟通,终将“内循环”引出极端暴力的行径,意识形态的“内战”,似乎一触即发。

除了这是战争版的《人类清除计划》,有一刻也想起了《红色黎明》,同是谈及美国变成了九反之地,但《内战》却非为一部战争片。

它并非要谈谁胜谁负、谁对谁错,非为战争片,原来是个谈战地记者的题材。

可即使这是个战地记者的故事,过程一样紧张刺激,那更是打从心底所发的紧张快感。

拍记者的题材有很多,如此深入去谈“战地记者”的题材倒真不多。

《内战》借场虚构的战争,带领观众全情投入战地记者的视角,以一场公路电影般的过程,看尽他们生死一线的工作日常,也深入探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守则要遵守、亲历了世间最恐怖的人性阴暗面,又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创伤,甚至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既是“玩命”的工作,也得要如军人一样,忘却种种感情包袱,始能做好个故事、报导好一回事实的真相。

战地记者并非军人,他们的武器只有一个镜头,实无力去改变些什么,也是个要靠人保护的凡人,谁对谁错就如公众去判断。

很欣赏《内战》全程都是保持着这种贴地的实感,故事没有煽情地将主角们突然变成个战士、位位英雄,他们从没有参与任何一场战事,电影亦巧妙地抹去了一切战场上的背景,到底哪方是哪个派别,全凭记者的直觉去纪录一切,无论正反都不会偏颇、无论生死都要纪录这种血淋淋的画面。

因此它的紧张位亦正因此不在战争大场面上,而是那模糊了的背景,亦单凭文戏已缔造得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它的故事是一个已“崩裂”的美国、军阀割据的年代,一切已再无道理、人性阴暗面尽现,主角们每一次遇到的危机,观众乃至是主角们,都难知他们是站在哪一方、是否对记者产生仇恨,正因为不知对方是敌是友,亦不知子弹横飞是射向的是哪一方。

生死一线间面对这些军人,到底要说些什么,也成了制造紧张的源头,中段一场突如其来的猜心角力,无需千军万马的大场面,一样紧张得让观众屏息,其气氛调度当可说在影史留名;数场毫无预兆的突袭,对方要保护还是攻击自己?

正因为《内战》没有夸张一切战争场面,在最平实最沉寂的环境中,营造出最强的实感。

《内战》的好感也在于它大胆的设境,无论是美国陷入内战,还是结局的处理,都会令观众惊讶电影取材的勇气,尤其是电影诞生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这一年。

妙笔也在故事不单是有个大胆而震撼的设计去制造娱乐性,众人在有如公路电影的过程中,刻画出美国当下的众生相,一样简洁有力。

在国家陷入混乱时,有人趁机拥兵自重、巧立资源,有人又粉饰太平,活在自己美好的梦幻中,假装外边一切如常。

即使来到了生死关头、国家四分五裂,还不懂到底在发生什么事,继续当好一只“美猪”。

故事所讽刺美国人对政治冷感、白人至上、种族歧视等等都非常立体;

即使是好战的一群也不知到底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完全一反好莱坞战争片的大美国主义形象,让故事来得更具咀嚼。

未知美国观众会怎样看待《美帝崩裂》,可国外观众就此看来绝对讽喻色彩极浓。

加兰导演在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提出,他认为今天的世界没有比4年前更好(口罩时代),人民互相恐惧更甚,两极化依然持续,也无抗衡、化解之道,将现况延伸推端至极致,就是“内战”的想像。

电影如今虚构的未来“美国内战”,固然是夸张化的幻想,但政治寓言从来不求写实,导演创造极端的新世界,要试验的是人性在殊异制度下的想法和行为。他刻意不复制现在的政局,也不说明内战如何发生,例如他虚构出连任三届的美国总统(根据《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美国总统只能担任两届任期),怎样成事,他不作补充,只提过他曾空袭美国平民(但不知是内战发生前还是之后的事情),换句话说是对自身国民的屠杀,引发出誓要将他拉下台的军事反抗,在这情境下,今天政治主张撕裂严重的德州和加州,竟然联合起来挥军华盛顿。

加兰导演的目的,自是不希望观众以为他只想讽刺当今政客。

正如《神奇女侠1984》有明显的对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挖苦和戏谑,就被支持特朗普的观众抨击是左胶电影,忽略了故事中对传媒被政治干预、财团操控的警号。

对加兰导演来说,德州和加州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状态,令人只看见其不同,其实隐伏着更深层次的相似︰对现实的不满、对暴力的向往、对还击的愿望。

是“不信任”产生暴力,而不在于主张的是非对错,后者总可越辩越明,但如没有辩论沟通的基础,对错根本从何谈起。

因此加兰没有将“内战”的重点,放在参战各方——这不是南北战争的简单复制,更不是《美国队长3》那种二元浪漫消费。

这场“内战”是多方混战,永远没有胜者(故事中有角色就说,待哪一方占领了华盛顿,内战争夺才真正开始)。他真正想讨论的是即使事情已残酷、沦落到回不了头的战争地步,仍是有着如远星般稀微的希望,那就是传媒和记者的角色。

那是个怎样的回不了头的地步?

不少评论都说《内战》令人想起《现代启示录》,他们说的自然不是电影的内容深度和艺术成就,而是那种战场荒谬的推演、战争迫力的呈现,加兰导演着实拿捏得相当出色。

可是今天的情况毕竟不是数十年前的越战,加兰要写的不是美国的自大和战争的虚无,而是对暴力的盲目、非我族类的残忍。《惊变28天》后的武装势力,固然邪恶,出于对死亡的恐惧、食物和性欲的贪婪,放弃了人性的思考,毕竟有理可循(假如丧尸消失,他们也许会停止恶行);

《现代启示录》的美军对敌人毫不手软,超乎道德底线,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也鲜有无端杀戮。 《内战》里的极端“美国主义者”,既有强烈的白人至上主义,也有纯粹以出生地界定敌我的本土思维,却是以绝对暴力作种族消洗,远远更为可怕。到了这个地步,人人执着“谁来打我,我就打谁”的想法(见主角群被狙击枪威胁那一节的军人对白),自不奇怪,但也竟有小镇如鸵鸟般埋头入沙,以为可置身事外,其实同样是靠对外的暴力维持和平。

这样看,《内战》的恐怖荒谬感,就比前人更战栗心惊了。

既已可怕得这么绝望,加兰从记者的角度出发,写他们如何渴望见证历史,甘愿冒性命危险记录和报道真相,是否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乱世真可凭真相拨清云雾吗?

今天“假真相”充斥,人人只相信自己版本的“后真相”,谁还愿意求验真相,而即使真相在前,谁又能确保观众会相信? 加兰倒也不是天真得无视实况,在电影中他对记者的良莠不齐、动机不纯,并非没有反省。

而故事对小女主角从初生之犊、恐惧彷徨到轻率冒进,描写得极细腻,也对追踪历史发生现场的兴奋快感,不无戒惧之情。

加兰绝非乐观主义者。可是他应该相信,无论民众是否仍在乎真相,至少真相在现场,始终有去记录的必要。真相后来也许会被操弄、被误解,但只要被记录,它还是有顽强地被还原的内在冲动。

在现实中、在电影中,确仍是有无数记者不怕牺牲,有人倒下了,立即有人愿补上。

这几年来世界上的各地的战乱,不是始终有记者在记录,有心者在关心吗?

那么,电影中男记者最后似乎介入了事件现场的访问,到底有何意义?

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国家困境,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电影中的美国总统,却是被恐惧迷惑、被恐惧控制,最终被恐惧笼罩,被摄进历史的,也是恐惧的面孔。恐惧使人分化,恐惧使人暴力。

但罗斯福那句名言的后文是:

“凡在我国生活阴云密布的时刻,坦率而有活力的领导都得到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我相信,在目前危急时刻,大家会再次给予同样的支持。”

容许断章取义,不谈领导者,民众互相的团结和相信,始终是扫除恐惧的关键。

这样说大抵也许会被讥为理想主义,但除了袖手等崩裂,在乱世中如何自处,始终看观众个人的选择。

期待内地版院线上映……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