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清末三提督罕见合影,左宝贵宁死不降,徐邦道郁郁而终

向日葵爱过去 2024-08-04 14:20:36

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883年,清末三提督留下了一张罕见合影,镜头中,最左边之人是清末名将,有着甲午战争“三英”之一的左宝贵,中间之人是淮军提督刘盛休,最右边之人则是清末名将徐邦道,在这张合影中,三人皆是身着一身官服,腰间别着各自的佩刀,威严赫赫。

清末三提督左宝贵,刘盛休,徐邦道,

左宝贵出生在山东省费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亲双亡,他是由鳏叔左世宏抚育长大的。

后续,左宝贵长大成人,为了生计,他摆过地摊,当过皮匠,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856年,19岁的左宝贵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带着两个亲弟弟应募从军,投效江南军营,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在投军之后,左宝贵跟随着清军队伍南征北战,在多起战事中,冲锋在前,屡建战功,因而受到了清廷的封赏,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清军兵士逐步擢升为清军的总兵,成为了清廷的高级军官,被称之为“左军们”。

左宝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令左宝贵率兵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平壤抗击日军的战事中,左宝贵亲自到城头指挥,率部奋力抵抗,给予日军以重大杀伤,但是,日军的炮火太过迅猛,左宝贵在指挥战斗时,负了伤,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日军,左宝贵宁死不降裹创再战,血染征衣,最终壮烈牺牲,

左宝贵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军,血溅疆场、壮烈牺牲的第一位清朝高级将领,左宝贵壮烈殉国后,朝野为之悲痛,光绪皇帝特意下旨追封他为太子少保。

刘盛休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富户之家,他的族叔是大名鼎鼎的淮军战将刘铭传,青年时期的刘盛休原本一直都在耕读,但后续受族叔刘铭传的影响,他弃文从文,在22岁那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开启了自己军旅生涯。

刘盛休加入淮军“铭字营”后,便跟随淮军大部队来到上海,镇压在此活动的太平军,而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刘盛休表现的十分英勇,经常一人率队冲锋,战后,淮军“铭字营”为了表彰其战功,将其提拔为副将。

淮军“铭字营”镇压上海的太平军战事结束后,又奉清廷之令,对活跃在南汇的太平军发起攻势。

当时,率领太平军驻守在南汇的太平军将领是吴建瀛,此人也是安徽合肥人,与刘盛休是同乡,刘盛休觉得同乡这个身份是突破口,便孤身一人来到南汇城内,以高官厚禄和同乡之情游说吴建瀛。

吴建瀛这边,经过劝说后,选择打开南汇城门,率领麾下太平军剃发请降。

事后,淮军“铭字营”的将帅们对劝说有功的刘盛休大加赞赏,并在随后不久,将刘盛休擢升为总兵。

1872年,淮军“铭字营”在陕西哗变,作为主将的刘铭传被清廷革职,而作为族侄和下属的刘盛休则是接替其职务,开始执掌淮军“铭字营”。

刘盛休接替这个职务后,一面练兵备战,整肃军务,一面带着淮军“铭字营”的兵士们巡视各要隘,筹修战守设施。

清军兵士

清廷方面则是对其予以嘉奖,补授其河北总兵,赏头品顶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刘盛休奉命率部驻守在辽宁虎山一带,当时,日军集结重兵,在火炮的掩护下对辽宁虎山一带发起了近乎疯狂的攻势。

面对日寇的强势来袭,刘盛休率部稳扎稳打,依据地利的优势,多次打退了日军的攻势。

但是,令刘盛休始料未及的是,驻守在刘盛休侧后方的依克唐阿部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攻势,溃败而走,使得刘盛休部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地,虽然说刘盛休与聂士成两军的兵士坚守死战,但无奈日军的炮火实在太过迅猛,并且日军不断增派援军,使的刘盛休防御的城防要塞被日军攻破,刘盛休也在殊死奋战受了伤,被手下的搀扶突围而走。

战后,丢了城防要塞的刘盛休羞愧不能自已,几度想要自杀,好在下属及时劝止,才使得刘盛休放下了这个想法。

后续,刘盛休主动上书自劾,承担这次兵败的责任,清廷方面这边虽没有给予刘盛休任何责罚,但心中有愧的他,还是选择辞职还乡。回到家乡的刘盛休不问世事,将时间用于读书和研习书法上,1916年,清朝灭亡的第四个年头,刘盛休因病在家中溘然长逝。

说完了左宝贵和刘盛休这两位晚清提督的履历和过往后,再来说说徐邦道的履历和过往。

徐邦道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涪州人,他是行伍出身,早年间,曾投身于左宗棠的楚军,跟随楚军镇压太平军,而在与太平军的博弈和战斗中,徐邦道屡立战功,因而得到左宗棠的赏识和青睐,在左宗棠的提携之下,升任为楚军的副将!

1867年,徐邦道率部与淮军名将刘铭传一道镇压东捻军,在镇压东捻军的战事中,徐邦道表现出色,不仅率部在山东潍县斩敌两千,更是在江苏赣榆击溃起义军主力,战后,淮军主帅李鸿章喜出望外,认为徐邦道是一个难得的将帅之才,便保举其为总兵。

1878年,东捻军被清军彻底剿灭后,清廷论功行赏,将其擢升为提督,并命其率部驻守天津军粮城。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命徐邦道率麾下人马扼守旅顺,以抗日军,当时,徐邦道率部进驻后,发现金州城是日军进攻旅顺的必经之地,便建议驻守于此的清军将领能够重兵把守于此,但是,清军诸将非但不听,反而命各自本部人马移防,使得金州城防守空虚。不久以后,日军集结重兵,轻而易举便夺取了金州城,对旅顺城进行了包围,那些先前不听取徐邦道建议的清军将领们见日军强势攻来,早就吓破了胆,纷纷出城逃跑。

日军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旅顺

而城内唯独只有徐邦道继续率部力抗强寇,但是最终因为后继无援,徐邦道部伤亡惨重,不得不率残部败退而走。

战后,清廷没有严惩那些率部弃城而走的清军将领,反而是将他革职留任,这就让徐邦道既气愤,也很委屈,虽然在随后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徐邦道依然率部与日军坚持死战,但是他内心还是对被革职留任之事忿忿不平,最终在军中郁郁而终,令人痛心不已!

1 阅读:233
评论列表
  • 2024-08-25 19:44

    甲午旅顺之役只有徐邦道领军苦战,而且战略战术非常灵活,是陆战不多的几个亮点,可惜他是提督其它人的职位也是,结果就是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如果能合力共同对敌,结果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