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后继有人了,可惜的是,郭麒麟这电影依旧留下3大“遗憾”

智瀚看娱乐 2023-11-01 01:18:10

这几年,郭麒麟改行当演员发展的挺不错,出演了《赘婿》《龙马精神》这样有分量的影视剧,不过很多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们觉得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儿子,是德云社未来的班主,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出来演戏是体验生活,混得不好就回去继承家业了。

事实并非如此,郭麒麟在采访时说出了真相。

他透露自己和父亲平时很少见面,偶尔在电视台晚会上碰面,等于是“堂前尽孝”,一旁的郭德纲听到这四个字,脸瞬间沉了下来。

其实站在郭麒麟的角度,身处这样一个复杂的“豪门”,与其寄希望于说不准的未来,不如现在自己努力闯出一条路。

所以别再说郭麒麟是郭德纲的傻儿子了,他出来演戏,也有他自己的苦衷。

最近郭麒麟和于和伟主演的电影上映了,影片中两人饰演了一对父子,郭麒麟演的就是一个傻儿子。

结合郭麒麟的经历,这个傻儿子傻里傻气的背后藏着无尽的辛酸,相信大林子接这部戏时一定和这个角色狠狠共情了。

这部电影就是最近正在热映,王子昭执导的讽刺喜剧《二手杰作》。

于和伟饰演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

他爱好文学渴望出书,但屡次被拒稿,无奈之下把希望寄托给了儿子。

郭麒麟饰演的傻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

他并不喜欢写作,父亲送的一本《丧钟为谁而鸣》,他连封皮都懒得拆。

他的爱好是摄影,通俗点说就是偷拍漂亮女生。

有一次他爬上女生宿舍偷拍妹子,结果不幸坠楼,生命危在旦夕。

父亲为了保住儿子的名誉,说儿子是自杀,并给儿子炮制了一封遗书。

这封遗书写得文采斐然,傻儿子一夜之间成了天才作家,到这里剧情开始慢慢失控,一个“儿子死了,老爸红了”的荒诞故事,拉开序幕。

本片的监制是宁浩,出品方是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宁浩和徐峥还在片中客串角色,很多人看完预告片后断言它是宁浩式的疯狂喜剧。

但皮哥看完影片后,却觉得它没有那么简单。

《二手杰作》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一类电影——讽刺电影,影片观感像极了冯小刚的《手机》和《大腕儿》的结合。

“讽刺”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很多年轻的观众抱怨,看看隔壁的韩国电影,直戳社会阴暗面,讽刺度拉满,看看我们的电影,处处歌舞升平。

这是一种巨大的误解。

其实早在40多年前,改革开放后,“讽刺”已经是中国文艺界创作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相声里,有冯巩和牛群的《小偷公司》,姜昆的《虎口遐想》。

小品里,有陈佩斯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赵本山的《牛大叔提干》《卖拐》三部曲。

小说里,《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故事会》,甚至是郑渊洁的《童话大王》里都有着各式各样的讽刺文。

电视剧里,《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也是当时针砭时弊的好作品。

而电影,作为新型艺术,更是讽刺艺术的排头兵。

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都带有讽刺意味,其中以黄建新最擅长,他在拍完“先锋三部曲”后拍摄了“都市三部曲”,三部全都是上乘的讽刺电影。

其中《背靠背,脸对脸》堪称国产讽刺电影的巅峰,豆瓣评分高达9.5分,至今看仍然不过时。

黄建新之后,冯小刚接过了讽刺的大旗,他早年的贺岁喜剧,《甲方乙方》《大腕儿》《手机》都是这种类型的翘楚,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台词和名场面。

这次的《二手杰作》就很接近冯小刚这一时期的作品,贴近现实的故事,辛辣幽默的语言,荒诞感恰到好处。

冯小刚之后,讽刺电影慢慢式微,尽管之后宁浩又扛起了讽刺的大旗,但他的“疯狂系列”,荒诞有余,讽刺不足,多了魔幻,少了地气儿。

而到了徐峥的“囧系列”,讽刺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纯粹的搞笑耍宝了。

捋清了这条线,我们不难发现,《二手杰作》带着一股复古的气质。

影片的题材就很古早。

影片讲述的是作家圈子里那点事儿。

什么新概念作文写作比赛,什么不良学生靠写书成名,什么美女作家靠噱头出圈,什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什么打榜买粉恶意营销,还有父亲给儿子代笔的情节。

让人瞬间想起回到了,20年前郭敬明韩寒蒋方舟为代表的青年作家走红时,热气腾腾的文坛盛况。

影片的讽刺手段很古早。

片中把《锵锵三人行》改成了《铿铿三人行》,把《金星秀》改成了《今夜秀》,导演甚至直接点名在豆瓣刷分、在微博买粉、在当当买榜的乱象。

片中傻儿子写的书《少年的你去哪了》,让人瞬间想到韩寒的代表作《像少年啦飞驰》,看的时候我就在想韩寒看了真的不会起诉导演吗?

没有阴阳怪调和含沙射影,导演直接点名道姓,有事说事儿,让人看了酣畅淋漓。就像海报上的宣传语:“坏笑喜剧,多有得罪。”

导演作为新人导演,不藏着掖着,很直白地致敬了冯小刚。

比如找来冯小刚的合作多次的演员刘仪伟和李诚儒,甚至在开新书发布会的段落里给了李诚儒一大段的报菜名式台词,让他复制《大腕》里那一场经典的表演。

虽然,导演的电影语言尚显稚嫩,节奏把控稍欠功力,多处转折有些突兀。

如开头从温情风突然转向荒诞风,结尾处剧情有些失控,他又强行从荒诞风转成煽情风,还特意加上了毛不易的《像我这样的人》,有些刻意,没有那种一泻千里的从容。

但剧作本身是可圈可点的。

特别是影片中“父亲代笔”的段落堪称最华彩的乐章,它的幽默并不体现在某个金句上,而是通过结构来营造喜剧效果。

具体表现就是:前期父亲给儿子代笔,欺骗了大众;后来父亲公布真相,大众却理解为是儿子给父亲代笔。

开头儿子跳楼,一跳出名;结尾处父亲跳楼,一跳出名。

父子俩的住院插管的镜头对比,充满了黑色幽默。

这种结构像极了莫比乌斯环,回环往复,通过结构设计产生笑点,就是陈佩斯多次强调的“高级喜剧”。

于和伟和郭麒麟像两只蚂蚁,在这个莫比乌斯环里穿梭,如镜子的一体两面,带给观众两种风格迥异的表演。

于和伟的风格是突破。

很难想象,半个月前,他还在《坚如磐石》里扮演黑老大,现在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幕后写手。连于和伟自己也在微博上吐槽是不是“串台了”。

这只是一句戏语,因为于和伟在两部戏里的表演风格完全不同。

演黑老大,他是极尽内敛,要演出不怒自威的感觉。

但演小人物,他却极其癫狂,讽刺喜剧需要的就是用力过猛。

当疯疯癫癫的于和伟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惊喜感和新鲜感也如影随形。

他为了小资情调说话文绉绉的腔调,为了成名想出代笔出书的阴招,谎言被揭穿后的歇斯底里,穷途末路后的幡然醒悟。

于和伟就像影片的节拍器,故事的起承转合由他而起,因他而落。“万物皆可于和伟”再次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验证。

另一边,郭麒麟的风格是写实。

郭麒麟本来就是个喜剧人,在这样的讽刺喜剧里本该放飞自我,但他的可贵之处是选择了做减法。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二手杰作》表面的热闹遮不住它背后的荒凉:望子成龙心却把儿子推向火坑,父爱成了这场阳谋中的道具。

郭麒麟在父爱缺失的环境下长大,对于影片的主题理解感同身受,我毫不怀疑,他是当悲剧来演的,给人的感觉特别写实。

片中他没有耍嘴皮子,没有夸张的表情,虽然是主角,但戏份其实不多。

开局傻儿子坠楼后一直躺在床上,戏份全给了于和伟。

后来傻儿子康复后眼神呆滞,彻底沦为了父亲的傀儡。

父亲的一肚子坏水和傻儿子的一本正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喜感的由来。

但喜感背后其实是个悲剧,好几次看这个傻儿子角色,我脑海中都浮现出星爷的经典台词:“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不知道郭德纲看了这部戏会是什么感觉,大概自责多过欢喜吧。

《二手杰作》故事荒诞但写实,演员演技在线且不落俗,一定程度上重现了讽刺电影的荣光,是一部有表达野心的作品。

但仔细品味还略带粗糙,硬伤也比较多,集中体现在三点。

其一,题材有些隔靴搔痒。

好的喜剧电影应该是针砭时弊,但片中讽刺的文坛早就被边缘化了。

当下文坛最赚钱的作家是余华,但他一年的版税收入不过一千万出头。

韩寒之前作为头部作家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的收入,后来他去拍电影了,去年的一部《四海》,口碑崩塌,但韩寒依旧赚了近6000万,几乎是他5年的写作收入,更不用说票房大卖的《飞驰人生》《乘风破浪》了。

韩寒去拍电影了,而整个文艺圈不想着拍更多好作品,全跑去直播带货了,这才是当下文艺圈真正的痛点。

《二手杰作》还在讨论10几年前的文坛,讲述的剧情还是“靠写书赚100万”。

经历过“日赚208万”“逃税漏税10多亿”的洗礼后,这样的讽刺力度已经落后了时代至少两个节拍,有点不痛不痒了。

其二,女性塑造角色太失败。

我一般不愿意给一部电影扣上“不尊重女性”的帽子,但这部电影有些过分。

本片中男性角色个个出彩,除了两位主演外,张子贤和冯雷两个配角也有亮点。

但女演员那边全都很失败。

倪虹洁饰演傻儿子的妈妈,但她全程工具人,几乎没啥戏份。

许恩怡饰演的女二号许思思则直接带来灾难表演。

她本是一个清纯的女生,对爱慕自己的男同学爱答不理,仅仅因为男同学写书走红,她就态度突变,极尽谄媚之能事。

一个女高中生献媚,这多少让人生理不适了。

影片叫《二手杰作》,片如起名,本身也是翻拍片,翻拍美国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很多翻拍片在宣传时都很鸡贼,故意隐瞒翻拍的身份。

《二手杰作》倒很实在,直接在片尾字幕告诉观众,也算光明磊落。

但它在本土化的改编上出了问题,原版中的傻儿子沉迷色情,在一次“自嗨”中魂飞极乐。

这个情节移植到中国,就有些惊世骇俗了,导演改成了傻儿子偷拍女生摔下楼受伤,荒诞性减弱了,但仍然是剧情bug。

这么恶劣的行为,当老师的父亲却全程不正确引导儿子,女性观众观看了不舒服也是情理之中了。

其三,创造性乏善可陈。

作为一部讽刺文艺圈的电影,影片的堆砌大于创造性,缺少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级文梗。

什么是高级的文梗?

《背靠背脸对脸》里的“当官不打送礼的”。

《大腕》里,李诚儒的那句“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四海》里,“希望你以后住的每一个酒店,都含早”。

文人骂文人,讲究一个不吐脏字,一针见血的,这是这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审美趣味。

但《二手杰作》里,无论台词还是剧情,都缺少这样的巧妙设计。

什么“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什么“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什么“归来仍是少年”。

你很难相信2023年的电影还在使用10年前qq空间里的签名做梗。

导演在讽刺时,要么借助访谈节目,要么借助毛不易的歌词,要么借用这种鸡汤式的金句,暴露了创作上的不思进取。

就像一个拳击手,戴上了拳击手套,喊出了最响亮的口号,最后一出拳却绵软无力,让人多少有些意兴阑珊。

但瑕不掩瑜,《二手杰作》仍在是当下电影市场稀缺的讽刺作品,带着一种“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再说”的粗糙美。

冯小刚后,国产讽刺电影,后继有人了。

再不负责任猜想一下,宁浩导演的《红毯先生》即将于11月17日上映,从片名和预告片来看,也是一部讽刺娱乐圈乱象的荒诞喜剧,是《二手杰作》的升级版。

那么他监制的这部《二手杰作》选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映,最大的作用就是投石问路,真正的大杀器或许还是那部《红毯先生》。

不论如何,暌违多年,国产讽刺电影真的回来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