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绝北道”之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意义重大而少被提起?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2024-12-11 10:35:14

关羽,大约是汉末三国时最受争议的一个武将了。

戏曲、小说,对他推崇备至;而许多喜欢正史的朋友则认为他不过是个戏曲、小说吹出来的名将。

关羽当然不是一个吹出来的名将。“万人敌”、“雄虎之将”,都是当时人对他的评价,而在戏曲小说还不流行的南北朝时代,关张之勇则被用来形容当时的虎将。

之所以后后来对关羽的评价如此分裂,主要原因还是各类戏曲、小说对关羽事迹的“加工”:一方面,“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事情被虚构出来,作为关羽的神勇表现;另一方面,关羽的一系列真实的战绩,则被忽略了。

而“绝北道”之战,就是被忽略的一次作战。

此战,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只是正史对此一笔带过,而小说戏曲则完全不提。

这是怎么回事呢?

僵局:不利的局势

赤壁之战后,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发起了反攻,试图巩固,并扩大赤壁之战的战果。

联军的首个目标,就是江陵。

江陵,是长江沿岸的大城,只有打下江陵,才能将曹操驱逐出长江,从而结束“此长江之险已与我共矣”的不利局面,真正巩固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

然而,战事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一开始,作战进行得还比较顺利:甘宁夺取了夷陵,周瑜又击败了曹仁的援军,巩固了西线。

然而,接下来,对江陵的直接进攻,则进行得十分困难。

东吴军进攻江陵时,曹仁以“将军真天人也”的神勇表现,击退吴军先锋,振奋了守军的士气。

随即,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城下陷入了长时间的对峙。

虽然史书说在相持期间,周瑜对曹仁军“所杀甚众”,但吴军显然距离打下江陵还想去甚远!

而僵局,是对东吴极为不利的!

1、曹仁在江陵具备持久作战的条件。

战事已经表明:曹仁善守城且意志坚决,联军不具备一举破城的条件。

而江陵同样是利于持久的。

刘表时期,统治中心虽然在襄阳,但江陵被定位为刘表“坐保江汉”的基地,因此,刘表的各类物资大量被囤积于江陵。

当初,刘琮投降时,刘备就企图撤到江陵,并以江陵为基地坚持抗曹。

因此,江陵城内储备的粮草物资丰厚,完全不怕耗!

2、曹军的实力依然远在孙刘联军之上。

就总体实力而言,曹操仍然拥有远远大于孙刘的地盘和人口。

就军力而言,即便是在附近地区,曹操的军力都依然强于孙刘。

赤壁之战,曹操的损失是比较惨重的。

但是,损失最大的,是荆州降军,至于曹操的百战精锐则依然完好。

赤壁之战时,曹操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部署于汝颍和淮水之间,负责包围许都,安定侧翼合肥局势;曹洪、乐进镇守襄阳,徐晃镇守樊城;降将文聘率领的北方兵则镇守江夏。

因此,赤壁虽败,但曹操的精兵强将却依然都在。

3、东吴另外两路的进攻迅速失败,使曹军可以投入更大的力量来解救江陵。

在周瑜进攻江陵的同时,东吴还另外分兵两路:张昭进攻九江郡的当涂、孙权亲自进攻合肥。

然而,这两处进攻,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

张昭、孙权,都不克而还。

而且,从史料来看,曹操方面仅仅加派了张喜率领前余骑兵前去解合肥之围···

所以,孙权、张昭这两路,甚至连牵制的目的都没有达到!

既然如此,继续这样相持下去,曹操源源不断将后续力量投入江陵战场,则周瑜要打下江陵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联军的调整

僵局的改变,是从刘备回来开始的。

攻江陵期间,刘备借口切断江陵粮食来源,得到周瑜默许,率军巡行江面,趁机夺取荆州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随即,刘备率军回到江陵前线,给周瑜助战。

周瑜与刘备商议后,遂做出了调整。

1、张飞率1000兵归周瑜指挥,参与对江陵的直接进攻;

2、周瑜又分兵2000加强刘备,让刘备沿夏水向江陵侧后迂回;

3、关羽沿沔水而上,占领汉水以东各县,“绝北道”。

这个调整,显示出周郎用兵的精妙。

先从刘备处把张飞的1000人调过来,再调2000人给刘备,是不是脱裤子放屁?

这个调整,目的是为了使江陵成为一座孤城!

天花板级的难度:关羽身上的担子是最重的

虽然分了三路,但实际上,关羽身上的担子是最重的!

先说周瑜一路。

周瑜先从刘备那里调来了张飞1000军,再抽调走了2000军加强刘备,则本队人数少了1000。

看起来人数是少了1000,但是,别忘记:此时,曹仁与周瑜是在长江北岸对峙!

吴军擅长水战而陆战不足,“万人敌”张飞的1000人,战斗力是不会差于东吴2000人的!

所以,周瑜的力量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增强。

再说刘备一路。

刘备一路,沿夏水迂回江陵之后,得到了2000擅长水战的吴军支持,实力自然得到了加强!

何况,刘备迂回的一路,在江陵以西,是曹军的“薄弱环节”,刘备的压力确实不大!

而关羽的担子,则是最重的!

关羽的任务,是沿着沔水迂回,并要夺取汉水以东的部分地区。

江陵向北的通道,主要是五百里北道和汉水杨水道,关羽这打的是江陵后方的“大动脉”。能不能切断江陵后方,关键就是看关羽的这个“绝北道”!

从作战方式来看:这一路,既要水战,又要陆战,非常考验综合能力!

同时,关羽运动的一路,是强敌环绕的。

曹操让文聘助守江夏,战略企图就是要文聘控制住这个“主干道”!

此外,乐进、徐晃在襄阳,也可以十分便捷地沿沔水来战!

而再在后方,驻扎在汝颍地区的曹军,也能很便利地前来与关羽作战!

文聘在东,乐进、徐晃在北,敌人的后方还有庞大的预备队,可以说,关羽的任务是要独力应对曹军一众名将,可谓是最高级难度的任务!

这么大难度的任务,关羽能带多少人呢?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但是,不记载,我们也能估得出个“上限”。

周瑜是没有分兵给关羽的,以刘备当时的实力,又能给关羽多少人呢?最多也就小几千人吧···

这是个地狱级难度的任务。

作战过程:史书记载的背后

如果翻看史书,关羽的“绝北道”,可谓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

一众名将,似乎都拿着关羽“刷功绩”了。

徐晃与满宠南下,在汉津与关羽作战···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徐晃有没有击败关羽,但是,随后,徐晃又在江陵与曹仁一起战周瑜,可见,徐晃至少是击退了关羽的。

此外,乐进、文聘也都有击败关羽的记载。

李通则率众进攻,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迎接曹仁,勇冠诸将···

可以说,从曹军诸将的传记来看,曹军多位将领表现突出,都能击败关羽。

如果单独来看,关羽是真的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一直在失败,谁也干不过。

然而···如果把这些史料联系起来看,我们就知道:情况是相反的!

以曹操的原计划,文聘守江夏,靠文聘就能阻止住关羽进入沔水运动的任务。

然而···徐晃、满宠、乐进、李通,一众将领怎么都过来跟关羽打了呢?

而且,最后“以迎仁军”,接应曹仁退出来的乃是李通。

李通,当时是汝南太守呀!他原本就不属于荆州战区的参战者呀!

徐晃、满宠、乐进、文聘,荆州战区这么多名将,既然你们各个都能暴打关羽,为什么最后曹老板还要大老远从汝南调李通来接应曹仁呢?

而李通以勇冠诸将的神勇表现突破关羽的鹿角,接应出曹仁后,到路中就暴病而亡,应当是伤了元气吧···

最后,一个汝南太守,大老远跑来接应曹仁,在勇冠诸将的表现,在燃烧生命后,才接应出了曹仁。

李通神勇的另一面,不也正是关羽“绝北道”的实际战果吗?

关羽,当然是出色地完成了“绝北道”的任务!

战后赏赐

联军打下江陵后,周瑜以南郡太守的身份,酬谢刘备,将“南岸地”划给了刘备。

所谓“南岸地”,就是油江口,也就是后来的公安。

一般认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南四郡,是因为赤壁之战中乌林奋战之功。后来,关羽与鲁肃就南三郡问题谈判时,关羽就是持此说法。

而刘备得公安,则是周瑜以南郡太守的身份,酬谢刘备在取江陵之战中的功。

周瑜一贯对刘备持压制态度,却愿意将位置紧要的公安酬谢给刘备,足见刘备军在此战中的贡献。

如果关羽“绝北道”作战没有起到相应作用,那么,周瑜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以公安酬谢刘备的!

毕竟,留在江陵受周瑜指挥的张飞,沿夏水迂回的刘备,其实在此战中都是打下手的。

关羽“绝北道”当然在江陵之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绝北道”是怎么“绝”的?

好了,最后,我们根据有限史料,来推测关羽“绝北道”。

1、“绝北道”的方法。

“绝北道”,就是沿着沔水迂回到敌人后方,破坏敌人的后方。

实际上,后来孙权在部署荆州防御时,也延用了“绝北道”的思路。

东吴建国后,孙权曾在武昌与诸将商议荆州方向的防御方法:长江水道2000里,一处有警,万一来不及增援怎么办?

小将张梁提出了方略:不必做消极防御,而应该放敌人进来,诱敌深入!到时候,我们派将领进入沔水,同魏军争利,就能造成有利的态势,粉碎魏军的进攻!

周瑜、关羽用此招来打江陵,孙权后来用此招来守江陵,但总体的思路是一样的。

无论是关羽,还是后来的孙权,都没有能力彻底切断襄阳到江陵的交通,但是,不需要彻底切断交通线,只需要确保随时可以破坏交通线就够了!

毕竟,如果后方的交通线是断断续续的,那么,曹军是没有信心一直在江陵耗下去的!

你要派军队去支援江陵,我拦不住,但是,您进去之后呢?我可以继续破坏你的交通线,你进去了也和曹仁一样,在江陵“孤悬”吧!

因此,史书上的记载的,曹军诸多将领击败关羽的事件,其实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你徐晃击败了关羽,然后直接去江陵配合曹仁作战了,那又怎么样?你会合曹仁以后,关羽照样袭你的交通线!

你乐进、文聘貌似也击败了几次关羽,那又怎么样?关羽换个地方继续攻击你的交通线!

关羽的作战目标,根本就不是徐晃、乐进、文聘,而是你的交通线!

曹仁在江陵是有不少的储备,但是,就地取粮,需要从江汉平原获取,而关羽和刘备的迂回袭扰,足以使他无法就地获得粮食,关羽对后方补给线的骚扰,又足以使曹仁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只有到了曹仁决定撤退时,关羽才通过多设鹿角等方式,转入拦截,目的也不是完全切断曹仁退路,而是加大曹仁撤退的困难,增加对手的损失,并争取趁机扩大缴获。

2、关羽“绝北道”的优势。

而关羽执行这种任务,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曹军虽仍然很强,但是,赤壁之战,他的船只已经损失殆尽了。

而关羽的水军,恰可以在沔水畅行无阻。

于是,关羽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了换个地方继续打,曹军又有什么办法呢?

同时,不要忘记,关羽的水军本来就是在荆州时期建立起来的,他们都是本地人!

因此,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如何骚扰,去那里骚扰效果大,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清楚了!

最后,不要忘记:关羽军的骚扰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官渡之战期间,刘备多次到曹操后方骚扰,虽然多次被曹军击败,但也造成了“许都以南粮运断绝”的局面,要不是袁绍在正面的失利,刘备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而当时的关羽,正是刘备的第一助手,他对骚扰战是有心得的!

因此,关羽“绝北道”,可谓是驾轻就熟!

“绝北道”少被人提起之因

“绝北道”,在孙刘联军夺取江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确是关羽的大功绩之一。

然而,此战却少人提起,这是为何呢?

1、小说、演义不提此战的原因。

《三国演义》完全没有提及此战。

这是因为:演义本就是“尊刘”的。

“借荆州”一事,是刘备的污点之一。

所以,《三国演义》尽可能减少“借”的含义,他根本不承认是周瑜夺取江陵后,孙权后来再把江陵转借给刘备的。他同样回避了一个事实:江陵是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夺取的。

他们只是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表示周瑜与曹仁两败俱伤后,诸葛亮趁机让常山赵子龙钻空子自己取了江陵。

“绝北道”一事,虽是关羽实施的,但确是周瑜统一指挥下的决策,既然演义回避了周瑜统一指挥一事,那“绝北道”一事自然也就不提了。

2、正史少提此战的原因。

正史,如《三国志》也很少提此战,这又是为何呢?

很简单。

《三国志》,是对各国史料整理而来的。

对魏国来说,他们介绍自己的将领击败关羽就够了,至于关羽“绝北道”,则没有提的必要。

对蜀国来说,取江陵之战,虽然刘备军参战,但毕竟是在周瑜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而且,此战的主力也是人家吴军,整个取江陵之战,都是人家周郎的丰功伟绩,蜀人自然没有必要太多介绍。

对吴国来说,也是一样的,介绍周郎取江陵就够了,至于刘备、关羽的部分,实在没有必要多啰嗦···

因此,看起来,关于“绝北道”之战,史书留下的,也就是曹军诸将多次击败关羽了。

然而,在正面周瑜打不下曹仁的情况下,曹军为何被迫要放弃江陵呢?

显然,关羽“绝北道”,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孙刘联军取江陵之战,本是一次十分辉煌的战术表现。

与赤壁之战不同,这一次,虽然兵力上不那么悬殊,但孙刘联军是击退了曹军精锐部队,虎口夺食的。

此战中,周瑜在正面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派出刘备、关羽迂回敌人后方,迫使敌人被迫撤走,这正是西方人吹嘘了很久的“间接路线”的成功实践。

而这个过程中,关羽“绝北道”,又是最关键的部分。关羽以少量部队,深入敌人后方,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再次表现了“熊虎之将”的风采。

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无论正史还是小说,对此战都不做详细介绍,以至于其中许多内容需要后人推测,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5 阅读:1076
评论列表
  • 2025-01-04 12:35

    羽,威震华夏!短短五字,足矣!

  • 2024-12-24 19:37

    时间久远,记载缺失,相互矛盾乃是小说演义最佳臆想的温床

  • 2024-12-27 19:00

    对。关二爷这段肯定打的荡气回肠,可惜被后来史家淡化了。

  • 2024-12-12 19:16

    纯属易银[得瑟]

  • 2024-12-14 12:36

    曹操收到三个消息, 1周瑜三万人打南郡 2孙权十万人打合肥 3关羽2000人出现在绝北道。 傻逼都知道孰重孰轻吧。况且关羽还失败了,不是关羽失败了,曹仁会直接交代在南郡。

    用户13xxx11 回复:
    怎么安全撤出,周瑜都把曹仁给包饺子了。不是李通突破了关羽从背后偷袭周瑜硬把曹仁救走,曹仁真的会交代在南郡。
    6个不知道1个不清楚 回复:
    对啊,傻批都知道孰轻孰重,所以文聘来南郡干啥???是因为孙十万被蒋济给吓跑了???
  • 2025-01-03 19:38

    五代十国 南北朝 写成演义也不会比三国差

  • 2025-01-02 16:34

    落魄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