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阿司匹林常常被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能缓解疼痛、能退热,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在国内可能还差一些,在国外,几乎每家的药箱里,都备有阿司匹林。咱们感冒,发热是先吃点消炎药,但老外如果遇到了类似的事情,都是先吃一片阿司匹林。

在国内,大多数朋友使用阿司匹林,都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服用阿司匹林。张医生就发现,越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朋友们就越担心它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使用过程中和其他同类药物一样,可能会引发多种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出血倾向、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下面,咱们逐一的了解一下:
胃肠道反应:在日常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朋友们最担心的副作用往往是出血,但是,出血并不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事实上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甚至穿孔。阿司匹林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副作用,是由于3方面得原因:


总之,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具体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抑制环氧化酶、影响胃酸分泌、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等。
出血倾向: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说过,阿司匹林引发的出血,是朋友们最为担心的副作用,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会增加出血风险,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等。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然而,这种抑制作用也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尤其是在高剂量使用时。

阿司匹林的剂量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研究表明,高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增加所有类型的出血风险,其中胃肠道出血风险最高。具体来说,每天服用低于200毫克阿司匹林的朋友,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为2.69%,而每天服用100毫克的朋友风险为0.97%。此外,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随着阿司匹林剂量的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之前,张医生还说过,阿司匹林对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进一步增加了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但朋友们需要知道的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黏膜适应,从而降低早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这种适应并不足以完全消除高剂量阿司匹林带来的出血风险。

此外,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如氯吡格雷或华法林,也会增加出血风险。例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添加华法林会增加主要出血风险,而长期添加氯吡格雷也会增加出血风险。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由于两者均干扰血小板激活途径,因此出血风险进一步增加。
肝功能损害:阿司匹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也是朋友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肝炎等。事实上,在肝损害发生前,是有多种早期警示信号,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肝损伤,并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这些信号包括:


以上3种情况,就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3类副作用,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副作用张医生并未在这里详细阐述,由于时间关系,咱们留到以后的作品种与朋友们分享。最后,张医生想说的是,阿司匹林并不是一种副作用非常大的药物,它的大多数副作用都是可控的,并且发生率也不高。这些风险与服用取得的益处相比,根本就一文不值。所以,不要讳疾忌医,该吃药,还是得吃药。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