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步入高中,离开习惯的班级步入新的环境,不仅意味着要与曾经相伴三年的同学老师分别,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未来命运的战斗——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初中学习和高中学习的差别是很大的。
高一是适应的一年,也是等级划分的一年,大多数学校在高一就会把高中三年的内容讲一大半。也就是说高一是高中三年的第一道坎,迈过去了,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
高一不努力,高二高三徒伤悲。
所以利用好初三和高一衔接的这个暑假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通过开学前这一段时间领跑高一呢?下面是高一各学科老师给你超实用建议。
01语文老师的建议
1.听:听听新闻,尽可能多的积累新闻标题;听听“百家讲坛”“跟着书本去旅行”,文史不分家,尽可能多的积累哲思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说:每天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把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流畅、生动、自然地表达出来。
3.读:读书充电。推荐书目:《读者》、《青年文摘》、《杂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易中天的《中国智慧》等。摘抄、打印或粘贴好的语句文段,整理成精美丰富的素材本,以备开学作文使用。
4.写 :每天坚持写一篇钢笔字,一笔一划,认真练习,力求整齐、干净、美观、漂亮、大气,整理成习字本,高考胜算之先决条件。
5.背 :背诵初中所有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高考必备64篇中,初中占50篇)。
6.练:一定提前把各地的语文高考卷试题练一练。初高中训练题型不一样,请同学们提前了解训练题型。
7.★必备书:《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第六版),《成语大辞典》,《语文知识手册》(高中最新版),司马彦临摹字帖一本,(以古诗词为主)。
02数学老师的建议
1.独立思考初中阶段感兴趣的数学难题,回顾初中老师扩展的数学知识,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攻难克艰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2. 强化运算能力。高中数学在运算速度、准确度、精细度方面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初中,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一种能力,要通过强化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3. 高中学习中的常用知识,如分解因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力求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恰当进行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都可以在书上或网上找到),同学们要自主学习和思考,做一做相关练习题,打好基础,可以让你赢在高中的起点。
4.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比如:类比法——引导我们探求新知;归纳猜想——我们创新的基石;分类讨论——化难为易的突破口;等价转化——解决问题的桥梁。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如果你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那么无疑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从而形成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
5.认真阅读高一数学课本(文末有电子课本哦~)。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仔细揣摩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玄机,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初高中学习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适应自主学习能够更快的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6. 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此,提醒对数学尤其对数学竞赛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利用开学前这段时间,多研究一些有关竞赛的相关书籍,多积累一些竞赛基础知识,为高中数学竞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03英语老师的建议
1.建议:假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大好机会,要养成几个学习语言的好习惯:
1)积极阅读的习惯。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英语周报、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简易读物、新概念英语等,同时做好读书笔记。
2)自我检测的习惯。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简单的高中练习题,对高中试题题型有所了解,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3)专题总结的习惯。对初中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总结复习,温故而知新。确保初中2182个单词的熟练掌握。
4)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
5)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
6) 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2.任务:
1)赏析几部英文电影:《百万英镑》 《窈窕淑女》 《风语者》 《壮志凌云》《Three Idiots》《阿甘正传》《茜茜公主》《飘》《简爱》等,观看时多学习电影中的英文表达,少看汉语字幕。
2)读两本英语名著(可以看中英译本)。
3)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至少20篇文章。
4)每天练一篇英语书法,一手漂亮的书法是高考作文的门面。
5)学唱两首英文歌曲或讲两个英语笑话,以便在开学后的英语活动中一展风采。
6)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两所大学。
7)多练口语听力,以便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授课模式。
04物理老师的建议
1、借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自主学习(文末有电子课本哦~),并完成课后习题。通过学习,对课本上的概念与公式有一个初步认识,对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自己能动手做的可以试着做一下,从中你会感觉到物理的奥妙。高一第一学期主要完成前四章的学习,这是物理入门的一个关键时期。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复杂,物理模型建立不太容易,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如受力分析等,所以务必做好预习工作。
2、按照课本和自己保留的初三物理复习资料,认真地把电路问题再重点复习一遍,特别指出的是电路问题中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路的简化问题、电功、电功率等,必须把初三做过的此部分习题弄通弄精。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高中不再重新讲,但经常用到,是高考必考内容。
3、把初中课本上的力学问题重点复习一下,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如果力学学得好,则为整个高中物理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读书或上网查询,如生活与物理、物理学史等,你会发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竟是如此密切,物理世界是如此奥妙无穷,变化莫测,博大精深,精彩纷呈!
05化学老师的建议
有人说化学背背就行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化学也是理科,有需要你理解的概念和理论,而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具体物质的理论支撑,所以你要学会用你聪明的大脑去思考、理解化学。为了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为自己赢得高中学习的高起点,具体建议:
1、初中知识的回顾总结——凡是初中课本上有的,不论中考考不考,高中一律不再作为新课讲授,而在高考中是可以考的,所以要牢固掌握初中的重要知识点,为学好高中化学做好铺垫。
● 上网搜索5套中考题,认真完成,总结初中所学的重点知识。
● 查资料,掌握H2 、 O2(三种方法) 、CO2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化学性质。
● 熟练书写初中课本化学上、下册所有化学方程式。
● 熟记前20号元素的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 熟记常见元素及其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预习高中第一册化学课本(文末有电子课本哦~)——提前对高中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高中知识的提升点,充满信心地迎接高中的学习。
● 阅读课本,结合课本知识提出问题,能找到问题的预习才是有价值的。
● 完成课后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 结合预习中的问题和作业中的错题,查阅资料解决它们。
● 化学实验充满了乐趣,还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多动手完成一些家里能做的实验。
06生物老师的建议
生物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也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这里,我们将会和大家共同走进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引领大家走进细胞微观世界,了解前沿生物技术的新进展等;在这里,我们将会领略奥妙无穷的生命机理,了解“杂交水稻”、“克隆羊多利”、“神奇的太空蔬菜”、“人类基因组计划”、“超级小鼠”等生物学领域的优秀成果。具体建议:
1、熟悉一下初中课本中的有关知识,以利于与高中知识衔接:
● 细胞的结构
● 显微镜的使用
● 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2、向上一届学生借阅生物必修第一册课本(文末有电子课本哦~),简单地进行预习浏览,尤其对第一章第二节化合物中的“蛋白质”这一知识点进行认真预习。
07政治老师的建议
1、借阅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了解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的不同点。不同于简单的机械记忆,更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运用;不同于单一的内容形式,更注重多领域的涉猎,全方位的发展。
2、学会从电视、互联网中获取有效信息,丰富自己的视野与头脑,把上边内容弄明白。建议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等相关新闻栏目,查阅上半年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写出自己的体会。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中,很多的经济、政治现象与我们学习的知识相关,你可以调查市场上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了解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可以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一些活动、事件等。
08历史老师的建议
1、务必通览一遍初中历史课本,要具备基本的历史常识,为高中阶段历史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熟练掌握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形成比较明确的时空定位。
3、浏览阅读一些史学界研究热点、考古新发现、历史古迹图片、中外历史趣闻等,增强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4、借阅今年刚毕业学生的必修一教材,大体了解一下高中与初中教材结构的不同,体会专题学习的优点与弊端,简单熟悉一下教材中我们初中未接触过的章节,为开学后的学习做好思想和知识上的双重准备!
09地理老师的建议
地呈千古文明,理蕴万世精华。大到世界,小到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跟地理息息相关,具体建议:
做好计划把初中地理四本书复习一遍,梳理知识框架,因为初中地理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
买一个小地球仪,注意观察世界重要国家所在位置以及重要经纬线。
每天注意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符号(如:晴天、阴天、多云、小雨、大雨、雷雨、风向以及风力大小等),并特别注意重要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如台风)。
画中国政区图并在图中标注省会、简称以及重要的事物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留心观察身边自然现象,如:一天中不同时刻日影的朝向、长短变化;一月内月相的形状、月面的朝向、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并对以上观察做好记录。
可以做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你所在家乡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以及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