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下的三座高峰:揭秘历史巨匠笔下同时代的英雄崇拜

三十三聊过去 2024-07-18 02:23:10

历史巨匠——司马迁的《史记》给我们重现了一位位历史上鲜活又伟大的人物。他们虽然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化为尘埃,但司马迁又赋予了他们新生,让他们至今还能够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在司马迁的笔下,同时代中有三位人物最受司马迁敬仰。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为何能赢得秉笔直书的司马迁的崇高敬意?

一、李广:英勇无畏的飞将军

李广的一生无疑是遗憾的。他能赢得司马迁的敬意的原因,其一是对西汉王朝的忠诚以及自身的英勇无畏;其二是司马迁对于这位有本事有能力却难觅封侯者的同情。

英雄是惜英雄的,司马迁对李广同样如此。李广的箭术和勇武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报效国家,李广一生都在痛击匈奴。有他驻守的龙城,匈奴始终不敢南犯。上天给过李广很多次机会,但他却不能像卫青、霍去病二人那样幸运。李广在人生关键的时候总是掉链子,因而每次都与封侯失之交臂。就是这么一位有着满腔热血以图报效国家的英雄人物,最后却是遗憾收场。

他的事迹赢得的司马迁的敬意和同情。犹如当初的西楚霸王一样,司马迁对英雄有着些许的优待。而李广也因此成为了与司马迁同时代,并收获到司马迁敬意的人物之一。

二、苏武:西汉坚贞不屈的使者

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坚贞不屈的苏武至今还受到现世之人的赞誉和敬意,更遑论与苏武同时代的历史巨匠司马迁了。

苏武作为西汉王朝的使者,在送还匈奴被汉朝扣押的使者回匈奴的过程中,却因副使张胜参与到匈奴的内乱之中,受到牵连,为匈奴单于所囚禁。劝降未果之后,匈奴单于把苏武囚禁在地牢之中,不给他供给食物和水。饱受饥寒交迫的苏武,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之下,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吃毡毛。

数日之后,匈奴人来查看苏武,发现他竟然没有死去。因而又把苏武放逐了现在的贝加尔湖畔,在当时名叫北海的地方。让苏武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替他们牧羊。同样,匈奴人不给苏武提供食物和衣服,让他自生自灭。苏武手持汉节为匈奴人放牧,始终保持着对西汉的忠贞,不曾有过投靠匈奴的念头。他渴了就饮雪,饿了就挖老鼠和野草充饥。

苏武就这么被匈奴人幽禁了19年之久。直到汉昭帝之时,汉朝和匈奴再次通好,汉昭帝派人把苏武接了回来。回到汉朝之后,苏武被汉昭帝封为列侯,并让他担任右将军的官职。苏武牧羊的事迹也因此被朝廷和百姓所赞誉。而他对国家的坚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一直为后世所传唱。因而他能获得司马迁崇高的敬意乃是实至名归。

三、张汤:刚正不阿的改革家

张汤可以说是西汉的“王安石”。出身贫寒家庭的他,从小为母亲抚养长大。这让他对底层人民有着深切的关怀和同情。起初他只是一名底层的小吏,但他有着和王安石一样心有崇高的理想。

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张汤的官越做越大,直至被汉武帝封为任命为御史大夫,有着监察百官的职权。在任上,张汤不畏强权,严谨奉公,查处了很多的贪官污吏,虽然这更让汉武帝信任和重用于他,但这也让他一时处在了群臣的对立面。

同时,张汤还利用手中的职权,推行了一系列治理西汉王朝弊病和帮助底层百姓的改革。此举触动了西汉王朝当权者们的利益。因而,群臣进谏汉武帝,痛诉张汤仰仗汉武帝的职权为所欲为,意欲图谋不轨。在群臣的逼迫之下,汉武帝只好以谋反的罪名把这个忠诚于他的臣子处死。

直到死去的那一刻,张汤还大声呼喊自己冤枉,但他始终没有沉冤得雪。他的事迹感动了司马迁,司马迁称他为“国之良才”。而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以及勇敢、坚毅的品质也成为了后世之人学习的典范。

历史是为现在服务的,与司马迁同时代的李广、苏武、张汤三人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积极、勇敢地面对惨淡的人生。尤其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更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共同为创造美好的未来所努力奋斗。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07-28 07:24

    李广,苏武确是可歌可泣。但张汤是典型的酷吏代表,其与武周的周兴来俊臣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是武帝的鹰犬而已,用之则吠,弃之则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