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控制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Kopp首先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自我控制能力概念,他指出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个人自我意识发达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功能,是由一项个人内心能力或外在力量体现的一个社会相关活动,是个人自己通过调节活动趋向于个人价值,使其与社会目标相符的能力。
我国研究者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自我控制的界定,是指有意识控制自己情绪于意志行为当中,对于自己的行为及言语素质进行限制,并不受其他外在的影响与诱惑,是一种极强意志力的体现。
Baumeister等人则对自我控制的定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界定,并提出了自我控制是自身能力的一种,即人类通过接受行为冲动、习惯以及自动化的反应,而自觉的掌握自身活动方向的力量。
尽管每个研究者对于自我控制的界定及阐述都不同,但他们都明确了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己思维、精神情感和行为等身心活动的监测与调节,以便使其行为适应个人、他人和社会的期望。
02
在生活当中,个体往往需要通过自身的自我控制去克服其自私的欲望,抵抗诱惑防止冲动行为的发生,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的容纳下更好地去生活。此外,在人际关系领域中的某些研究也表明,人类在开展人际关系活动的过程中是必须耗费大量心灵能源的。
Ritter通过研究表明,为保持与他人的关系必须进行自我管理,当个体的自我控制失败后,就会导致社会排斥。相对地,社交排斥会对与个人维持成良好关系者产生威胁,因为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对行为实施自我控制,个人会通过耗费大量的自我控制资源去处理社交排斥,使得个人暂时无法实施更有效的自我控制。Schmeichel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体会通过消耗自我控制资源去处理人际冲突,这样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下降。
因此,排斥现象是与个体的自我控制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
03
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最早是等人提出的,该能量模型主张,任何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是源自于一个共同的、整体的资源,在特定的时间内是有限的,在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当前的自身状况的同时,也会耗费一部分的自我控制的资源,消耗的资源过多时个体会产生类似于“疲劳”反应的损耗,导致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影响后续任务的进行。
自我控制的缺乏和行为成瘾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它也是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被发现导致较差的学业障碍,增加攻击性、药物滥用、网络成瘾,以及其他不适应行为。
Kim等在网上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1471名的网络游戏玩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和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呈负相关的。许毅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游戏成瘾和自我控制呈显著的负相关。
Kouchak等发现了人类自我控制的“晨际效应”,即人们个体的控制能力早上比晚上好,但在人们完成了日常工作与学习,到了夜晚就会产生暴饮暴食,酗酒,或者说谎、偷窃等行为。也就是说,在一天的活动当中,人们消耗了过多的自我控制资源,在资源不够的状况下,人们就会无法控制冲动,抵抗诱惑,从而导致行为上的放纵,这也便是个体自我控制失败后的结果。
所以,自我控制的减弱与冲动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04
在风险策略上,自身损耗也会抑制其慎思决策系统,在判断和抉择的准确性上会降低,会为了获取最大收益,在明知潜在风险和消极结果出现的情形下,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行为。
在健康行为上,oohs等的研究指出,低控制的个体会吃掉更多的垃圾食物,喝更多的酒。Shmueli等在有关戒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不管被试是否有戒烟的打算,吸烟己经成为了一个习惯性的行为,在个体的自我控制处于较低的情况下,吸烟的行为就会显得越来越频繁。随着个体的自我控制失败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与后果,于是研究者们也就将着重点放在了干预自我控制的方法上,并发现了适度的休息,葡萄糖的补充以及启动个体的积极情绪等可以促使自我控制的恢复。近些年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正念不但有利于自我控制的能量恢复,更有利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我们把正念疗愈的经验整理成了著作“禅疗四部曲”和“解忧四部曲”,有兴趣者自己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