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不仁,则道义息。——胡宏
《胡子知言·修身》仁爱和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始终都是行走天下的立身之本。仁爱之心不仅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更要表现在对于任何事物的态度。
若暴戾和贪欲超越了原本的仁爱之心,则施行道义也无从说起。修德以立命,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必然基础。成王败寇,折戟沉沙。硝烟四起之时,他也曾是扬名立万的乱世枭雄。
可即便如此,最终功亏一篑之时,也只能无奈沦为时代的配角。即便他能够拥兵数万,入主北京。可在对于前朝天子的丧礼事宜中表现出的态度,也终究被旁人看出难堪大任。
世人皆知清兵入关,明朝覆灭。可真正让明朝百年基业一朝倾覆的起义领袖唯有一人,那就是号称闯王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他从单枪匹马一路走来,获得无数百姓支持,最终也成功入驻京师。
世人能够看到他毋庸置疑的军事才能,却也无奈于他缺乏仁爱恭敬之心的狭小胸怀。可以说,李自成的失败半数源自个人的错误选择。
李自成攻入顺天
1644年,明朝江山已然是强弩之末,四下里皆是兵荒马乱的嘈杂之声,而昔日繁华无限的北京紫禁城中剩下的,也仅仅是寥寥数人在大殿之中惶恐不安的躲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知此时已然是无力回天。
自己有心救国,然而臣子一心唯利是图,无人愿为国效力。直到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城中,他身边之人仍在搜刮钱财企图逃难。为保全明朝最后的尊严,也为了李自成能够善待他的江山子民,崇祯以煤山自缢的方式了结了自己悲凉的一生。也留下了明朝最后的气节。
贪婪始终是常人难以越过的难关,若是仅限于追逐眼前利益,最终也不可能有所大成。崇祯殒命的同时,闯王李自成携带者千军万马攻入京城。与其他历朝历代的起义军不同的是,出身低微的李自成军队上下眼光都较为浅薄。
而攻入京城后,作为统领的李自成更是让城中百姓惶恐不安,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以减轻赋税为理由安抚百姓。可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番斩钉截铁的言论仅在放出数日之后便被他手下的军队尽数打破。
贪婪的底层军队士兵逐渐变得嚣张跋扈。在李自成的无度放纵之下,他们一度变成了烧杀抢掠的蛮横匪徒。老百姓苦不堪言的同时死伤无数,此番荒唐行径似乎也揭示着李自成最终的凄凉命运。
残暴对待崇祯尸首
若说李自成手下的部分士兵残暴无度,那么他本人在对待崇祯帝的态度更是将这支军队的缺陷暴露无遗。原来,李自成入主北京以来,早已发现了身在煤山的崇祯帝尸首。
自古以来,王朝更替的同时也必然对前朝遵守相应的礼仪。即便不守礼法,也该怀着仁义之心处事。可李自成却将其视若罔闻,更是无端将崇祯尸体放置于烈日之下暴晒数日。
他这样对待崇祯尸首,可谓手段之残忍,更是无人理解。而在逼不得已要将其下葬的时候,他更是变本加厉。心胸狭隘之人往往无法在任何事中处理得当。见微知著,从小事之中最能看透人心。崇祯帝本就是自尽而亡,且他在位之时对百姓多有爱戴。
换做任何一人,将崇祯以寻常礼仪下葬都不为过。可心胸狭隘的李自成丝毫没有仁德之心,对崇祯更是多有不满。顺利上位的李自成为了侮辱崇祯,在葬礼过程特地将其尸首放置到了简陋的柳树棺材之中数日之久。
而后更是草草将他埋葬在了一个妃子的墓穴旁,自此,崇祯帝也成为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个连单独陵墓都不曾有的悲惨帝王。
部下离心,最终难逃兵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以来的领导者皆是能够得民心者得天下,再强盛的武力若没有仁慈的君主也难以长久控制一个国家,李自成甚至还因为自己的作为多有得意。
殊不知李自成这样给崇祯操办葬礼,已然让自己的部下产生了别样的情绪。原本,李自成手下的诸多能人异士都是因为他能够代表平民百姓才跟随于他。不曾想进入北京以来,李自成就暴露了原本的个性,非但没有亲近百姓,甚至还放任手下胡作非为。
其中一位叫李岩的部下更是好言相劝,希望李自成能够收敛脾气,多施行仁政。结果李自成全然不听劝解,甚至还变本加厉,在残暴对待崇祯之后更是放火烧毁明朝太庙。
此时一出,让包括李岩在内的许多部下都对眼前的领袖失去了信心。原本以为他能够安定天下,结果他反映出的诸多行为只能体现他虚伪狭隘的本性,丝毫没有帝王的仁德宽厚。
再加上李自成本就在北京城尚未站稳脚跟,只有他一人仍旧沾沾自喜。于是在李岩等人的劝说之下,许多部下都认清了现实。纷纷大呼:一切已经完了,我们输定了。
果不其然,此番话日后一语成谶。不久后李自成就无奈撤出了仅仅呆了四十二天的顺天府。在慌忙赶路之后,更是和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结果以惨败收场。自那时起,李自成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一蹶不振的四下逃亡之后,原先跟随他的部下也逐渐远走,他本人更是凄凉的死在了村民的手下。昔日几乎成为帝王的李自成,最终还是难逃早已注定的悲惨命运,属实让人唏嘘。
凡事皆可以以小见大,若是在处理细枝末节的事物时都尚且无法做到以仁爱的胸怀对待,那更是无人能够相信在面对大是大非的国家之事中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唯有被众人所接受的领袖才能获得成功,刚愎自用失道寡助之徒自古皆被唾弃。
为什么我看的另一个版本完全不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