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心路历程,相似的经历,相似的人生轨迹......做一个平凡的人,享受平凡生活带来的静谧......
这是一篇能让我们内心共鸣的文章,我只想把它保留下来,时常阅之,冒昧借之!
我22年底拿票上岸,23年1月初离队回家,7月底双选安置。回头看去,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总结这7个月,那么我选择“平淡”。并不是因为这7个月的生活过得很平淡,而是7个月的经历让我对“平淡”有了全新的认识。
平淡的离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社会的认识单纯而肤浅,导致对单位的一些现象颇有微词,吐槽他的僵化官僚,不满他的形式主义,质疑他的选人用人。
慢慢的负能量越来越多,正能量越来越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经历了破产重组。
当我还没有确定拿票的时候,曾无数次幻想离开的那天会是怎样的欣喜若狂。
那时每每想起这些,喜悦之情都会情不自禁的溢出,嘴角会忍不住上扬,心脏会猛地一紧,如同被电流穿过一样。
在电话得知上岸名单有我时,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也许是脑海里曾经无数次的想象推演已经让我脱敏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小心翼翼的走好最后的一个月,不要引发什么变数。
仪式当天,我平静的唱歌,平静的送旗,大家或兴奋或不舍的相互合影留念。
我只与挂在室外长廊的车间旗帜留下了合影,当车间主任的三年是我唯一感到快乐充实而又值得惦念的时光。
会餐结束回到单位时,大家都已午休,独自一人收拾好行李箱,关门关窗,轻手轻脚的默默离开,没有送别也没有唏嘘。
人生就是这样,你视若珍宝的人生转折,对他人而言只是有个人走了,不过很快就会有另一个人来顶替他。
所以不必自我设计自我感动,人生是由每个平淡而真实的瞬间而非某几个仪式感组成的。
我以为的得偿所愿的快乐和如释重负的痛快没有出现,感慨唏嘘的愁绪也没有出现,只有心如止水的平静。
这是最好的状态,没有愤懑,没有遗憾,没有不甘,没有不舍,坦然接受,从此一别两宽,可以心无杂念的开启新的生活。
平淡的生活:休对故人思故国,且拿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虽然在情感上与公司完成了断舍离,但是这么多年养成的思维方式、思想认知却很难立刻转变。
跳槽回家,是十八岁之后第一次长时间的回归家庭生活,往年假期最长一次也就是育儿+探亲的不到50天。
对有限假期的珍惜,对照顾妻儿的亏欠,对久违家庭生活的新鲜,往往能够掩盖自身很多问题。
回家以后要长相守了,长相守是个考验,并不是回家了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相反的新的问题会逐一暴露,期望会不断降低,一家人需要磨合适应,走过阵痛期,才算真正开始新的生活。
回家后第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手机清静了。在公司时管着一摊事、一帮人,每天从早到晚的电话和微信消息就没有断过。形形色色的人,杂七杂八的事,各种各样的通知,发微信消息还好,可以假装没看到,缓一缓。有时看到电话打过来,都要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接电话。
回家后,除了骚扰电话和必要的通知传达,手机安静极了,从忙忙碌碌到清闲无事,起初竟还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遗忘了,有时接到同事电话甚至还有些高兴。
后来渐渐认识到,以往在单位,工作和生活是浑然一体的,可以说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所以突然的清闲让人手足无措。以后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所以要习惯平淡的生活。
在回家的两个月后,我遇到了公司带给我的最大困扰——思维习惯。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我常常习惯用命令式、责问式的语气与他们说话,有时候如果我说的事他们没有立刻回应或者执行,内心的火气就会控制不住的立马窜上来,有时甚至会因此而与他们争吵。
每次过后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他们还只是个上小学的小男孩,我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让他们完成我的要求。
在公司16年,雷厉风行、立刻马上、是、明白这些词已经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因此带来的急躁、火气常常自己都无法控制,曾经的理念现在成了我的拦路虎。
回想在公司的这些年,其实一直处在高压之下,这个是红线、那个是雷池,这个事关乎政治,那个事关乎荣誉,这个错要检讨,那个错要问责,没有一件事是不重要的,没有一件事是你能担待得起的。
每出现一点小的纰漏都感觉天要塌了,深怕领导震怒,迎来无情的责骂甚至背贬去坐冷板凳。所以每做一件事都急功近利,都要立刻有回应,稍不如意就心烦意乱、大发雷霆。
当静下心分析后才意识到,这种心态的背后,是长期处于高压威慑环境下导致的对后果的下意识逃避。其实就是不愿不敢接受与自己预期不符的结果,所以通过对他人施加压力以达到目的,从而避开自己可能承担的压力后果。
但是家和单位不一样,家是应对外部风雨的避风港,应当是包容的、松弛的,让人感到快乐安宁的,不必事事紧张,事事完美,生存已经很艰难了,何必再给生活上一层镣铐。
逐渐的我可以接受慢,接受拖延,结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所以不必如原来那般在每件事上消耗焦虑,因为没有人拿着皮鞭虎视眈眈的盯着你了。告别过去,松弛下来。
平淡的接受: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刚回家的那段时期,常常会想自己要去到什么单位,也向已经转身的前辈咨询往年情况。
打听哪些是好单位,总想着自己卡着35的边,也还算年轻,个人履历也比较光鲜,能有个不错的选择。
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研究哪个单位清闲,哪个单位有权,哪个单位调的快,甚至想着找关系搭天线。看着往年放出的岗位,这局那委一个个高大上的名字,仿佛自己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但是激动过后,自己很快就冷静清醒过来,在阶级固化严重的当下,回归大社会还想着掌握资源、发展进步,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了。
想想自己当初跳槽的初衷一是为了回归家庭,照顾家人,二是不适应单位氛围,想要尽快脱离。如今真的得偿所愿,却又开始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
且不说能否去了核心部门,即使去了又将是加班熬夜,何谈回归家庭。在里面时看不惯跑找要送,圈子文化,出来后又想着成长进步,岂不是自相矛盾再入火坑?
正如电视剧《岁月》里说的,你想要清高,就清高到底,无欲无求;想要入世,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活成四不像。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前脚还是我只要,后脚就既要又要还要,一旦扯进欲望的漩涡,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不甘、愤懑、痛苦,那转身的意义何在。
想明白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考虑过安置的事,每天做饭带娃、锻炼养生,通知来了就去培训、面试,成与不成决定权不在我,想再多又能如何?我终归会有一个岗位,在我看来,参公即可,好一点的事业编也无不妥。
市直机关双选会即将结束的某天下午,我接到了电话,开始准备面试,新单位到原公司组织考察。
看着跳槽群里一堆人在打听、吐槽、抱怨、等待,所谓的纠结、彷徨、焦虑,说到底还是不敢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不敢承受可能带来的后果。
我意识到我们看似有着多样的选择,无限的可能,但最终也只能选一个,而这个选择也不是优中选优、权衡利弊,而是落子无悔、过时不候。
所以未来虽有无数种可能,但没决定前,每一种都与你无关;而一旦决定后,其实就只能沿着一条路走下去。
纷繁复杂之下,唯有找回初心,接受现实,才不会迷失。
告别曾经的身份与平台带来的光晕,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平淡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笑对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