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曾高调挑战中国底线,支持台湾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导致中立关系降级为代办级。这一行为直接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暂停贸易和投资合作,令立陶宛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数据显示,立陶宛对华出口在两年内暴跌90%以上,同时因中国采取经济反制,其与欧盟内部的供应链也受到冲击。此外,立陶宛试图依赖美国和台湾填补经济缺口,但美国的援助有限,而台湾的所谓“投资承诺”更像是镜花水月,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外界普遍认为,立陶宛在外交政策上的“赌徒心态”不仅未能提升其国际地位,反而令其在经济和外交上双双陷入困境。布德里斯此次表态,不啻为承认其对华政策的失败。
立陶宛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核心动力,显然是经济利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贸易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中国交恶,立陶宛不仅失去了广阔的市场,也错过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机遇。
而立陶宛的经济结构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农产品、乳制品和木材等传统产业。在中立关系恶化后,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消失,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布德里斯的示好言论中强调,“立陶宛愿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中国合作”,显然希望借助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拉动本国经济复苏。
面对立陶宛的示好,中国的回应却显得谨慎而冷静。中国外交部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立关系的根本障碍,立陶宛必须以实际行动尊重中国主权,停止一切与台湾的官方往来,才能谈及关系改善。”
这表明,中国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绝不会让步。立陶宛必须为其过去的不当行为付出代价,修复关系的前提是展现诚意,而不是空口承诺。
此外,中国对立陶宛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保持高度警惕。立陶宛多次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墙头草”角色,从挑衅中国到如今主动求和,其外交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原则性,这也令中国对其示好言论持保留态度。
立陶宛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多是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小国,其政策往往受制于外部压力,尤其是美国的指挥棒。
2021年,立陶宛不顾自身利益选择支持“台独”,就是为了迎合美国的反华战略。然而,美国并未在经济上给予立陶宛实质性支持,反而将其视作对抗中国的“消耗品”。如今立陶宛试图改善对华关系,但这一举动是否能够真正摆脱外部干扰,仍需打一个问号。
外界普遍担忧,立陶宛的反复无常可能使其外交信誉进一步受损。既然在台湾问题上轻易倒向美国,未来是否会再度“变脸”,也令人不得不防。
立陶宛外长布德里斯试图通过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来摆脱经济困境,但这需要拿出切实行动,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彻底改弦更张。中国的立场鲜明而坚定,不容任何模糊或拖延。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立陶宛是否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的示好究竟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还是又一次短视的政治交易?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