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乌克兰“恢复”死刑的杀手,狂杀52人!女人和孩子都不放过

积远观看世界 2024-11-10 03:45:34

乌克兰,九十年代。

一名叫安纳托里·奥诺普林科的男人,用短短六年时间,将52条人命无情地斩落在自己的杀戮之路上。

孩童、妇女,甚至一家数口,他都不曾手软。

一个原本出身英雄家庭的人,竟会成为社会的极端罪犯?乌克兰到底为何迟迟未对他判死刑?

安纳托里的故事起源于一个扭曲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甚至获得勋章。

安纳托里的母亲早逝,父亲因失去伴侣对他更加冷淡,甚至厌恶,视他为一种负担。短短几年后,父亲选择带着阿纳托利的哥哥远走,将年幼的他丢给外祖父母。

外祖父母同样对他缺乏感情,认为这个孩子“不祥”,于是便将他送入孤儿院。从此,小小年纪的安纳托里开始了孤儿院的生活,充满了被遗弃和不被爱的阴影。

在孤儿院的生活虽然没有显著的虐待或歧视,但依然无法弥补他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他的内心逐渐变得冷漠、疏离。安纳托里成年后离开孤儿院,尝试步入社会。他找到一份水手的工作,努力让自己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低收入的水手职业无法满足他对更好生活的幻想,对金钱的渴望日益强烈,成为他后续犯罪的催化剂。

1989年,在健身房中结识了谢尔盖后,安纳托里的犯罪欲望似乎找到了共鸣。这两人都对现实生活不满,彼此惺惺相惜,很快成为朋友,甚至还一同谋划起“发财大计”。

二人决定以抢劫为手段,迅速积累财富。

最初一次“发财之路”就变成了血腥的屠杀。

两人选中了一户郊区居民家进行偷窃,却在行动中被屋主察觉。面对男主人的反抗,他们下手控制了他。

而当屋内的女主人醒来并察觉不对时,安纳托里在冲动中失手将其杀害,随即,对冷酷的快感产生了扭曲的满足感。

不仅如此,他甚至进一步将这户人家的八个孩子——包括一个小婴儿——全部杀害,毫无怜悯。

他的内心似乎被一种无形的黑暗力量吞噬,觉得这种暴力让他获得前所未有的快感。

谢尔盖看到如此冷血的场面,心生恐惧,选择与安纳托里断绝往来,试图与这条罪恶之路划清界限。

谢尔盖的离去并未让安纳托里停手。他不再对他人产生信任,甚至不再需要同伙,反而开始独自踏上了连环杀戮的道路。

他的下一次杀人距离首次不过两个月,他看到路边一家五口在车内休息,本该放弃的他却毫不犹豫地出手,将他们逐一杀害,随后焚毁了车辆和尸体。

杀人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掠夺财物,而是为了满足他内心的某种渴望。

这起案件使警方一度怀疑凶手已潜逃出境,安纳托里也借此逍遥一时,直到1995年圣诞夜的再度出手。

在那个平安夜,他悄然潜入了一户人家,冷静地用猎枪结束了屋内四个人的生命。

这一次杀人后,他似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杀戮的欲望。

接连不断的案件发生,毫无规律,毫无怜悯,他每次出手都毫不犹豫,甚至无差别地袭击目击者。几次灭门案中,他针对小孩的残酷手段尤其令人发指。

他曾用斧头一下一下地砍死年仅七八岁的孩子,而无论社会如何愤怒,警方如何投入资源,安纳托里却总能巧妙地隐藏自己,警方几乎无迹可循。

此时的安纳托里已完全成为一个冷血机器,他的杀人动机似乎只是为了享受过程中的快感。

在这期间,他的生活中也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温情”时刻——他结识了美发师安娜,迅速坠入情网。

安娜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个温和且体贴的男人。

在安娜面前,安纳托里伪装得毫无破绽,甚至给她一种难得的安全感。这层伪装并未持续多久,因亲戚的意外发现而崩塌。

他的堂弟偶然来访时发现了安纳托里私藏的武器,这一发现让堂弟惊恐万分,最终选择向警方报警。

在安纳托里的住所,警方找到了一批证据,包括大量与多起未解杀人案有关的物品,揭露了阿纳托利的真实身份。

尽管如此,在审讯初期,他对警方的质询毫无回应。直到乌克兰高级官员亲自出面,他才逐渐供认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累计52条人命,乌克兰历史上最严重的连环杀人案。

安纳托里被送上审判席,面对社会的愤怒和法律的指控。他的辩护律师将他的罪行归因于童年的不幸经历,试图以此为其争取轻判。

民众和检察官并不接受这种辩解,尤其在他对儿童的暴行面前,更多人呼吁对他判处死刑。

然而,乌克兰当时正处在废除死刑的法案通过前夕,最终未能对他执行死刑,仅判处无期徒刑。

许多人认为安纳托里的罪行应以死刑偿还,而废除死刑的决定无疑削弱了司法的威慑力。

尽管安纳托里的死刑判决未能真正执行,他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直至2013年因心力衰竭去世,终年54岁。

他的故事结束在冰冷的监牢中,尽管未曾真正偿命,但也未能逃脱身体与心理的痛苦折磨。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不仅是一起离奇的案件,更是对社会制度、法治建设的一次深刻警示。

安纳托里·奥诺普林科的案件让乌克兰社会看到了一个“英雄之后”滑入深渊的全过程,也使人们反思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影响和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深远作用。

乌克兰最终未恢复死刑,但这个案件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深渊和制度中的缺陷。

参考资料:

安纳托里·奥诺普林科 乌克兰连环杀人案犯罪人员——百度百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