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7种题型,概念+解题方法+配套习题

君达阅读理解 2024-11-24 04:48:44

少明老师学习笔记

日更公众号·第1324天

考点一

概括内容

答题6个神技

1.扩展标题法:标题是“人物”的,补充事件;是“事件”的,补充人物及相关情节;是“中心”的,围绕记叙文六要素概括。

2.句子摘录法:摘录文章中能提示主要内容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进行概括。

3.要素罗列法:把记叙的要素有选择地罗列,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事

4.人物行为法:锁定主要人物,概括其言行举止

5、关键问题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叙事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写景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 后再进行概括。

(4)状物的文章。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6.线索串联法:用线索把情节串联起来。

实操训练

秋的济南

付秀莹

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

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1.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①山里看月亮;②泛舟大明湖;③芙蓉泉寻踪。

【精讲】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可知,第二段到第五段写的是在山里看月亮。第六段到第九段写的是泛舟大明湖。第十段和第十一段写了芙蓉泉寻踪。

考点二

情感主旨

1.方法思路

(1)辨析类型,把握情感。写人叙事类作品要分析人物、分析事件;写景状物类作品要注 意文章写了什么景物,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情感。

(2)整体感知,理解情感。归纳文章主旨情感最基本的要求是整体把握全文,从全局着 眼,不能只关注部分,更不能断章取义。

(3)分析背景,确定情感。作品是时代的产物,确定情感要联系时代背景。

(4)解读标题,分析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借助这一“窗口”,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写 作意图。

(5)关键句段,辨析情感。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或在篇 末,结尾点题,总结深化,卒章显志;或在篇中反复出现。另外,表现主题的句子多为 议论句或抒情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也能快速把握主题,理解情感。

2.答题模板

(1)写人叙事类:记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刻画了……的形象,表达(歌颂、揭示、 批判)了……的思想(精神、哲理、社会现象)。

(2)写景状物类:采用……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景色),赞扬了……的精神。

3.知识支撑:

(1)关注文章标题:标题被称为文章的“文眼”,很多时候标题具有暗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或者直接跟文章主旨有关。

(2)关注文章的开头句或结尾句: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句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有揭示或者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3)关注文章中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

(4)关注写作背景:文章的主旨往往和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就不能脱离文章的写作背景。

(5)关注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塑造的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 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伪劣产品,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 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 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⑪“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⑫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阅读训练

2.“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

2“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了自己也感化了 别人,更是美丽的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三

赏析句子

答题神技

1、从修辞手法赏析。先确定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然后 修辞手法+句子内容(概括)+写作对象特点(情态)+表达情感

(1)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的情感。

(2)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之情。

(3)排比:使句式整齐,增强了……的语气语势,强调了(表现了)……(结合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

(4)对比: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作者(某某人物)…的感情(写出了……的……特点)。

(5)夸张: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6)反问: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表达了人物…的态度(感情、观点)。

2、描写角度

描写方法有很多,描写人物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环境的有景物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场面 描写等。品析时要抓住描写方法的特点加以判断,再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

2、答题思路

①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动作描写:……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刻画了……外貌、心理、细节……

②从感官描写的角度

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③环境描写四步分析法

A、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等)。

B、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C、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主旨。

D、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3、抓住重点词语品析。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本义、语境义及深层含义,并点明运用该词 语的目的和表达的情感。

模板:XX词(是……意思)怎样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什么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2、答题方法:词的本义 + 语境义 + 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答题技巧]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角度:

①联系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②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③联系表现手法,分析词语所表现的事物的特点;④联系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

模板:这是个……句,……(内容+表达效果),表达了……

①疑问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②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突 出问题的答案。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问题的答案。

④感叹句:抒情强烈,表达 某种情感。

⑤长短句:参差错落,变化多姿,使语言充满活力。

⑥倒装句:起强调作 用,突出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模板:运用了XX手法(对比、衬托、抑扬等)怎样地写出了某人/某物的什么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该句运用……(修辞手法、句式、表达方式),……(结合句意分析用法),展现了……特 点,表达了(具有)……情感(效果)

配套训练见文末电子版

考点四

分析标题

答题神技

1、揣摩标题的含义

(1)标题含义一般有两层:

①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字面意思加文章内容。

②⑴象征意义。⑵语带双关。⑶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⑷比喻义、引申义。

(2)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

①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

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

可用答题格式,如:这个标题不仅指… …还… …

③标题如果是比喻义的,但文中不是从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只写比喻义)

示例: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母亲的翅膀的含义。”

答案:文题“母亲的翅膀”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指小泥蜂的翅膀,也指“我”的母亲的胳膊;另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

2、标题的好处

①运用了……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

②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③运用问句 ,强调内容 ,引人思考。

④引用古诗词或歌词 ,富有文学色彩 ,吸引读者。

⑤富有诗意 ,营造美好氛围。

⑥用词新颖别致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3、标题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营造气氛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③概括或暗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贯穿全文的线索。

⑤交代写作对象,点明主要公或线索人物。

⑥点明或暗示,凸显文章主题。

⑦寄托……的情感。

配套训练见文末电子版

考点五

段落作用

常见问法: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神技

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句子)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1.开头段作用(句子之开头的作用:三看法)

⑴向上:①开篇点题(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或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总起全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⑵向内看: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 ③欲扬先抑;

⑶向下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句子之中间段的作用)

⑴(总括)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先总说,后分说-----承接…引出…);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

⑵(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⑶文章由……转为……,与…相呼应;

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句子之结尾的作用)

⑴结构上:

总结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

(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⑵内容上:

深化中心(升华主旨),总结文章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文章结尾:直白类;含蓄类。

直白类——深化中心(升华主旨),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某种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含蓄类——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注意或者思考(注意问号)。

配套训练见文末电子版

考点六

记叙顺序

1.顺叙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①强调主要内容。②突出文章主旨。③造成强烈悬念。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内容:概括了……内容。②主题:表达了……情感。③写法: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引出下文 ,或首尾呼应。

3.插叙的作用①内容上: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突出、丰富文章主旨或表达的情感。②结构上:补充情节 ,使故事更加完整。与某一内容形成对比,突出中心;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对人物形象起补充作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4.补叙的作用①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 ,行文严密 ,结构完整。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 , 中心更突出。

③结构上:照应上文或标题。

补充交代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人物形象(主旨)更加突出(丰 厚) 。

【插叙与补叙区别】:

1、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2、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答题公式:概括内容(交代xx内容,揭示xx原因)+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配套训练见文末电子版

考点七

背环境描写

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思路

1.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2.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

示例:当此初春,四望微见嫩黄的柳枝与淡碧的小草,在这“北国”中点缀出不少的生趣。(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染出松花江畔初春的美丽和生机;暗示主题:沦陷区还有收复的希望。

七、人物形象

答题神技

1.人物描写的作用(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一般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或...的心情.(外在描写),体现(衬托,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在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形象,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要答中心内容)。

(1)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答题格式:通过对XX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表现人物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2)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

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4)心理描写作用:(l)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

2.通过环境描写补充人物性格:(1)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2)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3.细节描写的作用

(1)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人物形象;(2)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3)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4)创造典型的环境;(5)渲染人物心情;(6)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采用这样的格式: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的(内容),………(作用)。

答题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具体事例

模板:XX是一个……(可从人物身份、性格、命运、处境、品质等角度分析)的人,表现在……(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配套训练见文末电子版

暗号【7种题型】

-END-

我是少明老师,专注语文提分,每天日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