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上大学了!”一句话让多少家庭欢天喜地,结果几年后发现,花钱学来的不是未来,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人民日报之前曝光的上海五所“害人不浅”的野鸡大学,再次让人看到虚假教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孩子追梦,家长盼星星盼月亮,结果盼来的却是假的大学、假的毕业证,甚至还搭上了青春和血汗钱!真是让人气得想问一句:“骗子们,良心不会痛吗?”
01
上海这五所“大学”——上海工商学院、上海同济医科大学、上海财经学院、上海华夏学院、上海华文外国语学院,看名字一个比一个“正经”。哪个家长不心动?
“上海”二字自带光环,再加上“同济”、“财经”这些耳熟能详的名校元素,配上“内部招生”、“名额稀缺”的噱头,瞬间就让家长觉得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实际都是套路。
套路一:名字像正规大学,实际是“碰瓷”高手
“上海工商学院”和“上海财经学院”,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正规高校,但它偏偏是个空壳学校。发假录取通知书、虚构招生办地址,骗得学生和家长团团转。别说毕业证了,连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
“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听起来像同济大学的分支机构,实则只是蹭了同济医学院的历史名头,连学校影子都找不到。
套路二:伪装成培训机构
“上海华夏学院”和“上海华文外国语学院”更绝,原本是做成人教育培训的,发现忽悠高中生更有利润,于是摇身一变打出“计划外招生”、“艺考落榜生福音”的招牌。
可结果呢?学生交了学费,读了三四年,最后只拿到一张“废纸毕业证”,社会认可度为零。名副其实的“挂羊头卖狗肉”。
套路三:家长焦虑+信息不对称
这些野鸡大学的目标人群,锁定的就是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和焦虑的家长。他们知道,许多家长对名校的执念,远远超过对学校真实性的重视。
只要名字够唬人、噱头够响亮,家长就会往里钻。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很多家长根本不会去核实学校的资质,骗子轻松就能得手。
02
为什么野鸡大学屡禁不止?
1. 高考竞争激烈,学生和家长有“刚需”
上海这样的教育大都市,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很多学生连专科都够不上。野鸡大学正好钻了这个空子,给家长和学生画饼:“分数不够?没关系,我们有‘内部指标’。”结果这个“内部”是骗子的口袋,进去了就别想再出来。
2. 成本低廉,转身一变又是“新学校”
开个野鸡大学有多容易?顶多租个办公楼,买点桌椅板凳,再做个光鲜亮丽的网站。被曝光了怎么办?关了换个名字继续骗。今天叫“上海工商学院”,明天可能就变成“上海经济管理大学”。
03
面对这些花样百出的野鸡大学,学生和家长如何防止被骗?
野鸡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没名分”。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全国高校名单,正规学校的名字都在上面。家长和学生只需要在教育部官网输入学校名称,几十秒就能辨别真假。凡是教育部官网查不到的都是野鸡大学。
家长的辛苦钱被卷走,学生的几年光阴被毁,希望所有人都能认清这些野鸡大学的骗局,避免上当
那么这些野鸡大学是怎么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