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每向岩阿枕石眠

明矾笑应心 2024-12-21 21:08:36

●韬光禅师

山僧野性好林泉,

每向岩阿枕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

唯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

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堪飞锡去,

恐妨莺啭翠楼前。

【赏析】

这首禅诗是唐朝韬光禅师所作。

唐穆宗(821-824)时期,据说韬光曾辞师出游。师嘱附他说,你出游可以,但你须记住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当他来到杭州灵隐寺西峰的巢构坞,又听到白乐天为杭州刺史。他即想到师父的赠言,并说:"吾师命之矣"。于是就在灵隐寺西峰的巢构坞结茅庐而居。并且与鸟窠、布毛禅师经常往来。

当时白居易听到他的大名后,便准备饮食,还写了一首诗派人去请他下山喝茶。白居易的《招韬光禅师》诗云: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

滤泉澄葛松,洗手摘藤花。

青莱除黄叶,红姜带紫芽。

命师相伴食,斋罢一欧茶。

韬光禅师为答复白居易,便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首诗。虽然诗中婉然带讽,白居易也知山僧个性,全然不放在心上,并亲自上山与禅师一起品茶,因此至今杭州灵隐韬光寺留下烹茶井。

白居易是一位大居士,与佛学很有渊源,晚年居住洛阳龙门香山,经常与德高大和尚在一起谈禅论道,相互酬唱。他在杭州为官时,与鸟窠禅师也有一段公案。鸟窠道林禅师以西湖秦望山上的松树结庐而居,所以称古之为鸟窠禅师。

一天白居易去拜访他,见他端坐在一个鹊巢边,于是就好心地劝他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鸟窠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下官是朝廷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白居易当然也是聪明之人,知禅师说的是官场沉浮,世事变幻,名利纠缠。不想再深人讨论下去,于是就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鸟窠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原来总以为佛法大意的道理深奥莫测,今日一听这么简单,因此便流露出失望的情绪,回敬了一句:"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接着便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

白居易一听鸟窠禅师说出偈语,仔细一想,千真万确,许多事情,三岁小孩能说会道,但真正要实践,却不那么容易。如果大家都不干坏事,不做恶行。只做好事,那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一定是一个美丽灿烂的世界。白居易想到这些,从心里佩服鸟窠禅师道行,也收敛了自己那种自高自大、傲慢的态度。

这次韬光禅师回复白居易的这首诗,使白居易再一次加深了对禅的认识。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本是一位喜欢山林泉水的野性子僧人,常常坐卧在山岩的凹处,枕着石块就可以睡觉。

"不解栽松陪玉勒,唯能引水种金莲"。不知道在玉石制成的马勒两旁栽植松柏,只知道引水灌溉圣洁的金莲花。这二句是指我不喜欢与达官贵人在一块,只喜欢过这种平淡简朴的山野生活。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白云忽然之间可以来到这青青山嶂之中,但明亮的月亮就难以离开那碧青的天。诗中还是暗示着难以放弃的山林生活。

城乡差别自古有之,今天大家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千方百计地涌入城市,这大概是时代不同了。而韬光禅师却说:"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繁华的都市不是我愿去的地方,我如果去了,恐怕扫了你们听歌观舞的雅兴。

最后点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你们生活的世界不属于我,我有我的生活空间和追求。

全诗虽然说自己是山野之僧,不向往城市的繁华,不愿与官场人物交往,但诗中恰恰寓意了禅就在这山水之间,平淡的生活之中。

(作者:蒋谱成)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