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雷公,下有舅公,舅权在中国古代为何权力如此之大?

东叔看历史 2023-04-21 11:57:36

客家俗语“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将舅舅的地位与天上神仙雷公等同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比喻,可见“舅权”在客家人心目中有着多么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仅仅在客家人心中,放眼整个中华民族,舅权在古代中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力,下面我就对舅权的影响和变迁进行一个多维度的分析。

在少数民族当中,舅权的权力更为凸显

生活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怒族中有这样的故事:“斗霍”世系的杀屋和求老曼两人同时追求一名女子,几乎到拔刀相向的情况。

可杀屋有一个舅舅是大龄单身男青年,(怒族把鳏夫或寡妇家作为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场所)于是求老曼就将姑娘约到杀屋舅舅家约会,而外甥在舅舅家必须恭敬。

最后求老曼成功迎娶了姑娘,但婚后三年却未曾怀孕,在怒族人的观念里,婚后不孕,一定是得罪了舅舅。

后来发现原来是在结婚时求老曼作为彩礼送给妻子舅舅的牛病死了,于是他们赶紧再送了一条牛给舅舅,巧的是,五年后果然生了一个儿子。

怒族人常说:“天下最长的是道路,亲间最长者为舅父”。怒族人对舅舅格外敬畏,其地位已然超越了父母。

何止是怒族,几乎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将舅舅奉为至尊。

纳西族谚语说:“天下除天以外,舅舅最大”。

苗族和普米族认为:“舅舅一层天”。

而傈僳族说:“树最大的是杉树,人最大的是舅舅”。

就连普米族人在结婚时唱的《直直杰》(《认亲调》)都是在认舅舅,就此可见在这些民族的观念里,舅舅的地位高于父母。

舅权源自母系氏族,发展于过渡时期

一些民俗学家认为“舅权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但从母系氏族社会的家庭分析来看如此说来并非错误,但极不准确。

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家庭地位最高的是长辈女性,而不是男性,这些长辈女性的兄弟们即舅舅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首先由于母系氏族的家庭是公共家庭,而父系氏族社会是个体家庭,家庭的社会本质不相同导致舅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高的主要原因是,此时女性采摘为家庭的主要食物来源,而男性狩猎的成功概率较低。

女性既然是社会财富即家庭经济的主要创造者,其地位自然也比男性高了。

在母系社会,舅权是成年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权力。这种权力的根基,是男人对社会和家庭所作的贡献。

但那是男人对经济的贡献不如女人,所以舅权不可能有超越母亲的权力。

舅权在家庭和社会中超越一切的权力,是在母系社会瓦解时期产生的。但真正进入父系社会时,舅权也没那么重要了,由此可以认为舅权是母系向父系过渡时期的残余。

舅权的兴盛和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舅舅的地位和权力超过母亲,真正的舅权才产生。而导致舅舅在家庭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在家庭经济来源上,男性超越女性。

森林不会增加,人口却在不停增长,以狩猎和采集的生存方式必然会被游牧和农业取代,而游牧和农业的生存方式使得男人的体力表现出了优势,最后男人会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于是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势必会超过女性,这样就会导致舅舅至高无上的权力。

二是战争原因。

人口增长后,生存方式的改变是缓慢的,为争夺森林面积就会发生部落间的地域之争,男性的力量就成为了氏族安全的保障,战争也使男性意识到增加的力量,最终把舅舅的身份转化为父亲。

经济和战争两个原因都拔高了男性在氏族家庭的地位,当母系家庭瓦解走向父系家庭时,男性的地位必将发展到极限,这就变成了舅权。

也是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舅舅是氏族社会的统治者,也是家庭权力的至尊者。

但舅权最终还是被父权所取代,当父系氏族社会来领时,舅权也随之消亡,不过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留下了对舅权表示尊敬的遗俗。

在如今独生子女长成的这一代,“舅舅”这个称谓可能使用的频率会越来越低,但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舅舅”曾一度是亲属称谓中最受人敬畏的,并享有某种特殊权力的角色。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