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朝气蓬勃的周一,其实从事了和田玉生意以后,销售是少数,但总能遇到一些对玉石充满好奇却又略显迷茫的朋友。上周末,老客户介绍的朋友带着一颗皮色浓郁,但肉质看起来很青灰的籽料来找大叔鉴定。从坐下开始就目露期待的光芒,询问道:“大叔你看,这籽料可是我真正在和田选了好几天才找到的!”,但大叔接过那颗并不起眼的料子,其实心里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料子总体比较扁平,更像个硬币的形状,不够饱满也缺乏白度与油润感,一定要说优点也就是表面确实有一半被黑皮色覆盖,而且这个皮色也确实是真家伙。
除了这玩意确实是新疆出产的籽料以外,如此的青玉原石品质实在差强人意。在正规的渠道,这样的料子的价格不可能超过一千块。见大叔反应平淡,这位朋友似乎有些不甘心,便开始展示他的发现——“你看,从这个角度看,像不像一条伸着爪子的龙”?很显然如果硬要联想,占据料子一般的黑皮,确实勉强可以被比作一个龙型,然而牵强不说,没有肉质的“龙”意义何在呢?尽管如此,大叔还是在紧皱眉头后表示了赞同。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让我颇感惊讶:“前一段时间听说天狗形状的籽料都能卖出千万高价,那我这可是个龙,至少应该值个十万块吧!”听完以后大叔就知道很难聊下去了,不然可能会翻脸。因为这番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在当今市场上,奇石概念对于和田玉籽料来说并不怎么受欢迎?
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差异其实自古以来,昆仑山能被誉为“万山之祖”,其雄伟壮丽及盛产美玉的特点使其备受尊崇。但是昆仑山也不是只出好料,有些老玩家在鉴赏的过程中,遵从着“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其实无论古代文献还是现今博物馆中所藏珍品,很少有将未经雕琢的原石当作艺术品来推崇的情况。因为追求奇石造型的玉友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点:真正的玩家注重的是石头本身的质地、色泽以及自然形成的纹理,除非天然纹理让六岁孩童都能看出特别的像,否则靠联想的所谓“奇”其实不被市场所认可。
奇石市场的现状与挑战最近这十年里,观赏石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想当年石头热的时候,很多从业者乐观地认为手中持有的奇石是一种稳定的投资渠道,然而市场风云变化,随着行情逐渐冷却,当年“老板给过XX万的价格我没卖”的报价也变得遥不可及。和玉大叔不止一次听过同行说“珍惜第一位出价者,因为很有可能再也没有下一次了。”奇石行业正在经历一种“断崖式卖石”的现状——手里握着石头,就是握着一种不会贬值的资产。每一次觉得人气、交易额、价格到底了,却又有更低的底出现。他们因此得出一个惨痛的教训:要珍惜第一个出价的人。
最严重的困境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奇石失去了年轻一代的关注和支持,整个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年轻人参与度不足不仅影响了市场需求,同时也导致了文化断层。年轻人宁愿花万元当个“胶佬”,也不会花钱买看起来像“奇花异草”的石头,这种“摆在我奶奶房间里”的东西,显然已经无法上台面了。
价值认知的不同层次籽料还能维持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其实正是因为山料市场的繁盛,因为喜欢首饰的人是不会消失了,随着年轻人的年龄增长,有了自己的社会圈子和新的社交需求,那么玉石做的首饰还是有市场的,只要有市场就一定会有同行在介绍籽料的珍贵,因此现在籽料的行情主要是基于“珍贵”而不是“本身品质有多好”,这一点不仅仅是玉商,咱们消费者更要明白。
诚然,某些特定形状的和田玉籽料偶尔能在市场上引起关注,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趋势。对于真正的收藏家而言,内在品质永远是评判一件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
炒作一些奇巧永远是一时的,咱们也不知道那些号称千万的所谓“奇石”料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值这个价,甚至是左手倒右手的“洗金币”游戏而已,只要监管允许,怕是一个鞋底子都可以拍出千万的高价,咱们收藏玉石只有当心灵与自然之美达到共鸣之时,才能真正领略到和田玉那跨越千年的魅力所在,不必追逐这些虚幻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