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遭慈禧否定,这“疯子”能杀到东京,重写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

小熊猫说车 2019-01-03 22:07:02

回顾大清历史,这是个高开低走的朝代,先人创造的大清帝国被后人“经营”成一个遭人瓜分的怂国,兴许是后面外国列强的鞭挞太过醒目,当我们回忆起这个曾经辉煌的朝代时,总会想起“屈辱”二字,说起大清被外国人欺负的最惨的一次,莫过于宿敌日本发起的甲午战争,像前几次被列强侵略,人家是组团来的,输了还情有可原,这一次被一个东倭小国单挑落败,脸面实在挂不住,这次失败除了清朝的冷兵器敌不过日本的热兵器外,战略部署上也是一大败笔。

当时清朝有个人向慈禧献上了一条奇策,虽然剑走偏锋,可是可行性很高,但清政府不仅没有采用还把他按滋事罪处罚,后来那次战争几乎输没了大清的老本,如果当时慈禧选择信任此人,或许战争结局就此改写,几百年后,此人的奇策被毛主席运用到自己的作战策略中,并取得一定效果,毛主席称赞他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也算是对他迟到的一种肯定吧。

当时日军压境,朝廷这边还是靠冷兵器御敌的状态,而日军早就跟上热兵器的潮流,洋枪大炮十分凶猛,而此时腐朽的清廷还在意淫着自己是“东方大国”的美梦,他们认为日本不过是东夷蝼蚁,成不了大气候,就依赖着北洋水师把日寇赶回对岸去,清廷大部分人都自大,主张与敌人硬拼,而此时有个叫宋育仁的大学士,绝不提倡这种无脑战术,他早年游历于欧洲各地,对世界各地的形势和实力都了如指掌,他自然也清楚彼时的清朝还处在固步自封的状态,于是他在考量了清日两国的情况后,提出建议,他认为清军与日军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兵多钱多,而日本远赴而来,在后期的财力、人力支持上肯定不及我们,我们只要和他们慢慢悠悠的打,就能耗输他们。

清廷觉得这样打太不能彰显他们大国霸气了,就要火速硬拼,结果就是收获了平壤和黄海的惨败,其实这时战局还未定下,宋育仁以身犯险再为清廷出了个主意,他的想法是派一队精兵直捣日本老巢,想当时日本人丁不多,想必这次来攻打清朝,也是出动了全岛的老少爷们,剩下的妇孺老人根本没有威胁,宋育仁的这个让敌人腹背受敌的策略简直就是妙计啊,而且他还发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让张之洞与美国佬谈判,借钱买战舰和武器,允许他们挂着美国佬的国旗从菲律宾海岸进攻日本,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这条妙计现在看来,是有些大胆了,不过总比与日军火拼智慧的多。

毫无意外,这条妙计遭到了清廷的全部否定,慈禧这个老古董觉得他就是“出洋相儿”,还把他治罪关进了大牢,战争落败,还签订了条约向日本“进贡”,宋育仁壮志未酬,在满腔怒火之下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里面有自己的智囊妙计,也有对清廷的失望,对日军的恨,清廷明明靠他这条妙计可以力挽狂澜,却自大又乞怜的接受败国的命运。

几百年后,毛泽东也遇到了与清廷同样的窘况,有幸他读到了宋育仁的自传,他对宋育仁怀才不遇的心情表示深深同情,更对他和日军对战的策略和心得,佩服至极,后来毛主席在与日军对战时,借鉴了这种持久、迂回的战术,并获得全盘胜利,我想宋育仁的智慧得到了伟人的肯定和继承,他若有知也会欣慰了。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