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没想到吧!这期的主角可是土豆哦,今天就由土豆本豆,来给大伙唠唠,一颗超厉害的土豆究竟是咋征服世界的。
我呀,大名马铃薯,早在差不多8000年前,我的老祖宗就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逍遥自在地生长了。这地儿海拔超高,好多地方都在2000米往上,空气又稀薄,气候还特别捉摸不透,时不时就地震,火山喷发更是家常便饭。
生活在这儿的美洲原住民,日子可太苦咯,食物少得可怜,种点玉米、木薯吧,还都长得蔫头耷脑,发育不起来。
就在这艰苦环境里,我的祖先想出了个超绝的法子——把自身大部分能量一股脑儿储存在块茎里头,再深深藏到地底下,躲开寒冷和各种危险。结果呢,就这么被原住民给刨出来了。
咱土豆身体里有个叫龙葵素的生物碱,这玩意儿有毒。虽说现在的我们,只要不发芽,毒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当年,我那安第斯山的野生马铃薯祖宗,体内龙葵素含量可高了。
原住民们为了能安全吃下马铃薯,那真是绞尽脑汁,想出个堪称“惨无薯道”的吃法:夜里把马铃薯搁外头冻干,天亮了再让太阳晒软,接着把晒化出来的冰水狠狠挤掉,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三天,毒素能少一大截,储存时间也变长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费了好大劲儿,挑出那些毒素少、更耐寒的品种来精心培育。
就这么着,我们的祖先慢慢被当地居民驯化,培育出各式各样的品种,成了大家活下去的关键口粮,在整个安第斯山区传开了,还被取了好多亲切的小名,叫得最响亮的当属“巴巴”。
时间一晃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来了,把我们的一个亚种从秘鲁带回了欧洲。我满心期待,想着到了欧洲肯定能大受欢迎,把小麦、燕麦都比下去,牢牢攥住欧洲老百姓的“胃”。
谁知道,欧洲大众压根不买账,大多把我们拿去喂猪,或者当个观赏植物。我就纳了闷儿了,为啥不吃我们呢?有人嫌弃:“这等下贱东西,能吃?吃了会染病,还发烧呢,《麻风圣经》里都没记载,长得又磕碜,只配喂猪。”
哼,说我们丑得只能喂猪,真是没眼光!咱可是绝佳食材,富含淀粉、蛋白质、粗纤维,还有胡萝卜素、钙、铁、镁以及维生素B、C呢,虽说缺了维生素A,但配杯牛奶,妥妥能让人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简直十全十美!好在没过多久,我们的价值就藏不住了。
17-18世纪,欧洲好些国家不是闹饥荒,就是打仗,还时不时碰上严寒,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这时候,大家发现了我们的闪光点,热量高、产量大、适应力强,小麦休耕的时候,我们还能顶上。
于是,部分国家开始推广种土豆、吃土豆,老百姓也渐渐认可了我们的好。
在欧洲七年战争那会儿,有个法国农学家被普鲁士军队抓去当了俘虏,在战俘营里,他天天顿顿吃土豆,神奇的是,身体倍儿棒。
打从那儿起,他就成了法国头号土豆推广官,不仅在上流圈子办全土豆宴,还劝说法国国王戴上土豆花,给土豆增添文化艺术范儿。
他还特地在郊外种了一大片土豆,白天派人佯装严加看守,挂个牌子写着“此物珍贵,严禁偷盗,罚款100”,到了晚上,人全撤了,引得饥肠辘辘的老百姓偷偷来挖。很快,土豆就端上了法国寻常百姓的餐桌。
总而言之,到18世纪末,我们已经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了。当时爱尔兰人处境艰难,对我们更是依赖有加,差不多40%的人除了土豆,几乎没别的粮食可吃,这也给后来那场爱尔兰大饥荒埋下了隐患。
至于啥时候来的中国,一直没个准话,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入的境,不过真正普及开来,得是清朝的事儿了。
大家接受起我们来也快,不少山区居民还把我们当成主粮之一。只不过现在,在中国老百姓的饮食结构里,我们更多是以辅食身份露面,老是窝在蔬菜堆里。
我土豆啊,可是影响人类历史、改变世界的食物,就说到这儿吧,今晚不妨来一顿土豆大餐!
文本来源@画渣花小烙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