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往事:菊花仙子今何在

桐城一派 2024-12-03 07:51:20

文/桐城一派

菊花仙子,今何在?

十多年前,浙江桐乡市区有四座著名城雕,分别是庆丰中路与茅盾西路交叉口的“丰字碑”,振兴中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的“菊花仙子”,崇福大道与文华路交叉口的“银凤展翅”,以及濮院大道与绕城东路交叉口的的“马踏飞燕”。

如今,这四大地标式的雕塑,唯剩“银凤展翅”和“马踏飞燕”。那么,承载了一代人记忆,桐乡人心心念念的“菊花仙子”和“丰字碑”两座雕塑,去哪了呢?

为了帮助桐乡年轻的小伙伴们了解家乡,涨姿势开眼界,本推文不厌其烦,为你一一道来。

一、丰字碑

1996年,桐乡第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庆丰路建成通车,这条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大马路,填补了桐乡有史以来没有南北向主干道的空白。

同年,“丰字碑”城雕在庆丰中路与茅盾西路交叉口、市财政局的东侧拔地而起,它是桐乡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三个略显夸张、硕大无比的卡通式“丰”字,各据一角,迎送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丰字碑”名称的构思,显然取自于庆丰路的“丰”字。路与碑名,相得益彰,倒也是一种和谐共存。

若要富,路要动。2012年,庆丰路全线改造升级,“丰字碑”成了拆迁户,移入振东新区的植物园,养老送终。

此处的大转盘被红绿灯取代。

二、菊花仙子

1999年,“菊花仙子”静静地矗立在世纪大道与振兴路大转盘的中央。

相比于“丰字碑”的直壳笼统,质朴无华,“菊花仙子”城雕则充满着人文气息,可谓是桐乡城雕中的那摩温,是最拿得出手的作品。

桐乡是杭白菊之乡,杭白菊是市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菊花仙子”的故事,而创作这座城雕的灵感,就来自这个流传于当地的传说。

城雕采用山东雪花白大理石,基座镶嵌玫瑰红花岗岩,岩石表面刻有“菊花仙子”的故事,中英文对照。

身材颀长的菊花仙子,手臂张开,迎风而立,左侧边,一位身背斗笠的年轻男子右脚弯曲,左脚膝盖跪地,一副虔诚的样子。这个男子就是阿根。我纳闷的是,为啥桐乡人耳朵起茧、好端端的阿根不叫,偏要改名阿牛呢。

2013年,世纪大道与振兴路的大转盘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经历了14年的风餐露宿,“菊花仙子”被拆迁安置,也进了植物园养老。

三、银凤展翅

1999年,桐城市区西南入城口,即崇福大道与文华路交叉口,一座凤凰造型的不锈钢城雕应运而生。

桐乡本是凤凰家。清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多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在桐乡,流传着“凤栖梧桐”的美丽传说。

老底子的桐乡遍植梧桐树,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飞来栖于梧桐树枝头,婉转鸣叫,吸引百鸟,围绕唱和,场面相当壮观。

所以桐乡用凤凰来做城雕,再恰当不过了。

银色凤凰,展翅翱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顺便提一句,桐乡第一家专业生产蚕丝被、床上用品的厂,就叫“银凤来”,是灵安人朱甫顺于1989年创立。

四、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原本是中国古代雕塑的神奇珍品,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它不仅代表了旅游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与崛起。

2002年,桐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了这个称号,方有资格矗立“马踏飞燕”雕塑。

如果你驱车去濮院,在濮院大道与绕城东路交叉口的大转盘,远远就能看到矗立在中央地带的“马踏飞燕”。

一匹矫健俊美的青铜马,一足踏在飞燕之上,昂首嘶鸣,动感十足,象征着速度与激情的完美结合。铜马的躯干壮实,四肢修长,仿佛随时准备腾空而起,一往无前。

如今,四座城雕,只有“银凤展翅”和“马踏飞燕”坚守岗位,而“菊花仙子”和“丰字碑”被圈养在植物园,对此,你有何看法?

“菊花仙子”放在哪里最合适,你有什么好建议?

四座城雕,你最喜欢哪座城雕?

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