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没收入异常增长背后隐藏着什么?

看见博此 2024-12-19 02:38:05

近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明确提出“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的问题。这无疑是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可能存在“过罚失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等问题。罚没收入属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而2024年以来,全国非税收入持续增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024年以来,全国非税收入的持续增长,特别是罚没收入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除1-2月和1-4月外,其余时段的非税收入增长幅度均超过10%,且增速不断攀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3.5%,1-10月同比增长15.3%,到了1-11月增长更是达到了17%的高点。其中,10月和11月的全国非税收入增速均在40%左右。罚没收入作为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常增长无疑为这一趋势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并非全然积极,而且不可持续,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问题与挑战。

诚然,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国有资产方面的积极努力。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处置闲置资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大案要案的结案也带来了罚款、没收款、赃款收入的增加,这些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税收增长的不足,为地方财政提供了必要的补充。然而,罚没收入的异常增长,却不得不让我们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执法不公、滥用行政裁量权、破坏营商环境等问题。

罚没收入作为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款项和物资变价款,其直接关乎企业和百姓的切身利益。在税收收入增长乏力的当下,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增加罚没收入来缓解财政困难,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法治精神,更是对营商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过高的罚没收入不仅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降低发展信心,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过罚失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和异地执法收费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更可能导致执法过程中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因此,对罚没收入的公开透明和严格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保罚没收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才能有效维护执法机关的公信力,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有效应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明确执法标准和程序,确保执法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审查核实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其次,应建立健全罚没收入管理制度,确保罚没收入的合法合规使用,防止其成为地方财政的“灰色收入”。

此外,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执法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应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经营主体和百姓合法权益的保护,提振企业和广泛民众的信心。同时,应加强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的集中整治和严肃处理,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更应严肃查处,有效维护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和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总之,国务院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关注,不仅是对当前财政运行状况的审慎考量,更是对法治社会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以及经济稳定增长的一次深刻反思。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罚没收入管理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0 阅读:0